凡尔纳先生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历来都是《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三部曲的开篇,可惜我中学时读过后面两部,却落下了这一部。
两天时间,就这刚买的世界地图读完,发现这部书的名字有点不合适,或许它叫做《寻找
“鲁滨孙”》更好一点。
苏格兰爵士的“邓肯号”航船,因为捡到了一个漂流瓶,而开启了找寻失事的格兰特船长的历险,他们一路从英国格拉斯哥起航,南下穿过大西洋,沿着麦哲伦海峡绕过合恩角,到达第一站,狭长智利的塔尔卡瓦诺湾,然后他们登陆,沿着南纬37度,横穿了南美大陆,在寻找船长未果后,登上“邓肯号”,继续向东行驶。
随后他们沿着37度南纬线来到了澳大利亚大陆,遭遇歹徒艾尔通之后,辗转来到新西兰,又遇到了接到错误命令的“邓肯号”,再次向东沿着37度线回南美大陆,在放逐艾尔通的路上遇到了流落在小岛上的格兰特船长,幸运地完成此行任务。
而在达报岛上等待了两年的格兰特船长,就像鲁滨逊一样,在那座小岛上生活了两年,不但建起了小屋,还驯养了羊,种出了土豆、莴苣。
故事的跌宕起伏和精巧构思我就不再赘述,很感谢凡尔纳先生笔下的爵士一行,带我了解了南半球这条纬线上的各种海岛和大陆。让我明白地图上每个点背后,都有巨大的信息量。
故事发生的背景在1862-1864年,英国人正在全世界的建立日不落帝国,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到处都是殖民者与当地人的战争。
157年前的1862年6月,希望建立新的苏格兰的格兰特船长的不列颠尼亚号遇难。这个时候北半球的东方,同治皇帝刚刚即位,1月份太平天国军队第二次进军了上海,5月份陈玉成被捕。9月份,北美的林肯总统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年后的1864年,邓肯号捡到了格兰特船长的漂流瓶,开启寻找船长之旅。我们这里太平天国天京失陷,清政府终于剿灭了这个历时14年的农民起义政权。
感想是什么呢?欧洲那些人,因为地少,所以在广阔的大海上去开疆拓土,在大海上航行,更多是与天相斗,其乐无穷。
而我们当时的天朝上国,更多的是闭关锁国后的与人斗其乐无穷。毕竟我们地大物博,广阔平原,不缺粮食,缺的是“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凌晨的亚洲杯,国足输掉了欧式打法的波斯军团伊朗,结果很正常,比分有点出乎意料。但似乎又印证了曾经流传的对中国足球的评价:相比较11个人的团队作战,我们更擅长单打独斗的项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挑水、射击、举重。
也许这种“与天斗”和“与人斗”文化的差别,能够对这样的评价有点解释吧。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里有一段有意思的情节:在澳大利亚大陆,爵士一行人发现了一个上过学的土著男孩,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就提问了小男孩几个问题,结果发现英国学校的教材里,把全世界都写给了英国,亚洲、澳洲、美洲甚至欧洲都是英国的一部分。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都成了大不列颠帝国的一个省。
法国人巴加内尔很愤怒,开玩笑说照你们老师的说法,月亮也属于英国咯。
而孩子回答说:月亮将来也会属于英国的。
在男孩的心中,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法国一说,他受到的教育就是英国拥有地球上的一切,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而爵士送给她的那本待查图的《地理学简论》,也被他悄悄还给了巴加内尔口袋里。
这一段情节确实很可笑,应该是法国人凡尔纳先生对英国殖民者的嘲讽。但却让我想到曾经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在台湾开展的大东亚共荣教育,控制了教育,也就控制了一代国民,着实可怕。
同时也想起了另一句话:教育到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不相信了,教育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