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感受

最近读了《pet父母效能训练》,大概读了有三分之一吧,简单应用了一下,感觉受益匪浅。

书中提到了一种观点,就是面对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分清楚这是孩子拥有问题还是父母拥有问题,之后采取对应的方法进行解决。如果是孩子拥有问题,那我们就采用倾听技巧。(我正好才读到这里,父母拥有问题的情况以后有机会再写)

积极倾听是为孩子开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释放情绪和定义问题,通常,孩子自己会接手问题,最终找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说白了,就是把球丢给孩子。

上周末,孩子在去上英语辅导班的时候,面露难色,于是我们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孩子:辅导班的a同学,在考试的时候,一直在抄答案,总能得到好成绩。老师顾不过来不知道。我自己也想抄答案得高分。
我:a真的是抄答案的吗?
孩子:是啊,我们好几个人都看见了。哼,今天不行我也抄。
我:你也想抄答案了,真的吗?
孩子:是啊,这么多单词,我总也背不过,每次都考最低分。
我:是啊,你觉得背单词很难。
孩子:太多了,天啊,怎么可能背得完啊,以后我再也不参加课外的英语考级了,太麻烦了,再也不参加了。
我:你觉得有点难啊。
孩子:唉,算了吧,今天我还是真实答题吧,抄答案得了高分,可其实还是不会啊,也没有用啊。
我:太好了,我觉得你说的对,我们以后抽时间好好背背单词,慢慢都会背过的。一起加油。

这段谈话的结果是我从来没有设想到的,因为之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马上就会说出一堆大道理:“你可不能抄答案啊,学习是为了学知识,不是为了考高分,考试为了检验自己哪里没学懂,不是为了得高分炫耀虚荣心等等等等”。孩子一定会烦得不得了,“那人家a同学还不是一直在抄,老师也不管,我得去告老师”……

之前的我,特别爱给孩子讲大道理,一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一套一套政治正确地说个没完,她总是特别厌烦。一句“行了行了,烦不烦啊你”就把我顶回来了。我这种讲道理的应对方法,在《pet父母效能训练》的书里也提到过,它被归结为12种面对孩子情况的父母回应方式中的一种。这12种应对方式是:

1:命令、指挥、控制
2:警告、训诫、威胁
3:规劝、说教、布道
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者意见
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
6:评论、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
7:赞扬、表示赞同
8:归类、嘲笑、羞辱
9:解释、分析、诊断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
11:调查、质问、审问
12:回避、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

但这12种方式对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其实是有“破坏性的”或是“非治疗性的”。多数孩子感受到的是:感到自己被打断、自己在接受问讯、自己非常缺乏能力、很自卑等等。父母这样的应对方式会不自觉地教导、纠正、反对甚至是嘲笑孩子。(很不幸,之前的我确实是这样做的。)

这本书提出了“积极倾听”的方式,希望开启一扇沟通之门,邀请对方多说一些,一般的简单方式是:不带任何意见的回答或者请对方再多说一些。孩子会感觉受到鼓励,与父母更加亲密,敞开心扉,并倾诉他们的情绪和想法。

这次谈话正是“积极倾听”运用得到的好例证,那以后,我开始在生活中刻意地使用这种沟通技巧。

很快,我就收获了一个意外惊喜:前两天,一位好友也和我约谈,说了她最近面临的一些问题,家庭关系,孩子的求学计划等等,谈话中,我很快就明了这些问题都是“她的问题”,应该把球丢给她,我要做的只是积极倾听就好。
(换了以前的我,肯定热心肠地帮忙出各种主意,其实是给对方一种信号:你不行,能力差,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我来帮助你理清思路、提出方案吧。仿佛自己是个救世主一样。这样的谈话通常都会不欢而散,对方感觉很受压制又很委屈,我自己也是费力不讨好,两个人心情都很糟糕。发现效果不好后,我也曾尝试只对对方的说法表示赞扬,但发现对方觉得我虚情假意,敷衍了事,还是非常不开心。)

没想到,谈话效果特别好,她最终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也许她心底里早就打定这样的主意了,只是想找人说一下,确认这方案是对的。不过,其实到底对不对,外人也没有什么评判的资格,又没有真实具体的了解情况。但类似这样的谈话每天都在上演,不是吗?)我们愉快地结束了谈话,这次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愉快。

这本书其实是想让父母们通过对冲突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家庭新秩序的新方法,这样的知识,知道了、学到了还要真正做到,就会有所改变。我自己对于这样的收获很满意,好像尝到了一些美妙滋味了,所以,要读书,更要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