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逻辑舞蹈

   数学是一种典型的“推理”,严密的运算体系、自洽的逻辑闭环,使的数学成为无数优秀大脑青睐的一项技艺。

   而除了数学这一典型的“推理”外,还有一种有趣的推理文学,那就是推理小说,它也能对我们的逻辑推演能力进行锻造。

   推理小说有两类,一类是跟随着情节的展开,不断往陌生地带进发。由一个线索牵扯出新的线索。

    另一类推理小说,是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代表人物的“本格推理”。在这类小说里,没有陌生地带,所以线索和嫌疑人都被摆在台面上,只要你能找出文中隐含的证据,就能准确的找出真凶。

    好的本格推理小说就是文字组成的数学,用简单的设定,把我们和现实世界的噪音隔开。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和推理小说可以进行逻辑推演,学术、历史同样也可以进行推理游戏。

    《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之一,有很多研究红学的流派,而陈大康先生写的《荣国府的经济账》,则是更好的“推理派”红学。

    在这本书中,陈大康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林黛玉进贾府,到底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穷亲戚寄人篱下,还是一位富家小姐带了一大笔钱找了个临时监护人?

    而陈大康先生的论证手段则是如下:

    1.贾府和林家联姻,必然门当户对。

    2.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做过兰台寺大夫,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有学问。后面还当上了巡盐御史,可以快速的积累财富。

    3.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以及与曹家关系密切的李熙曾当过巡盐御史,他当然知道巡盐御史能有多少钱。

    4.林如海是的时候,贾母派贾琏去了一趟。除了帮着料理身后事,也肩负着接收林家家产的使命。而贾琏带黛玉从苏州回北京,走大运河,一个月足够。但是书中交代,这一趟花了四个月。可以推想,他是在清点、接收林家家产。

    5.《红楼梦》留下了“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既然家里没人了,林如海的遗产不给黛玉,还能给谁呢?

    6.贾宝玉是有“家私”的,既然黛玉配得上贾宝玉,那黛玉也有家私,而且规模应该差不多。    

    7.贾府所有人,包括贾宝玉和其他寄居的亲戚,每个月的“月钱”都是由王熙凤来发。维度林黛玉的月钱,是贾母按时送来。可以推想,林家流入贾府的钱财,由贾母保管,用在林黛玉身上的那部分,有点“专款专用”的味道。

    8.书里反复交代,贾府已经没落了,入不敷出。可是后来突然有钱造了一座大观园。你猜猜看,这一大笔钱是从哪里来的?

    《荣国府的经济账》对这个问题的推理,论证过程的丝丝入扣,正是文字推理游戏,而且也可以用来破案的。

    就好比《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是不是同一个作者写的?

    陈大康先生通过把《红楼梦》前前后后检查了上百遍,获得了约2万个证据。一番推演之后,得出了结论:前80回和后40回,并非同一人所写,因为,前80回和后40回,语言风格完全不一致,有明显的差异。

    除了文学,还有历史也可以当做推理游戏。

    众所周知,历史的真相,也是需要历史学家用一堆残砖碎瓦,用逻辑论证拼来拼去,最后画出一张依稀可辩的图。

    李开元的《秦谜》中抛出了一个悬案:秦始皇有皇后吗?

    历史中没有记载秦始皇的皇后,但是李开元对此问题进行了推理论证,并由此得出秦始皇结婚应该在二十三岁,皇后应该是太后指定的楚国人。

    当然,秦始皇有一位楚国的皇后,这个我们并不知道,但是这个推理过程是非常的有乐趣。

    求知的乐趣,不仅是探索未知,更是在已知地带再造乾坤。

    就像之前提过的“本格推理”,在绝大部分场景下,这个世界,都在和我们“打明牌”:把所有线索都摊在桌面上,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找到独特的路径,把它们串联起来。

    文字的逻辑推理,就像一只舞蹈,每一次沉潜其中,都会神游妙趣。

    每一次的阅读,都可以看做是一次逻辑推理,用已有线索,进行逻辑推理,至于是不是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推理过程中,大脑受到的逻辑锻炼。

    这,也是文字的数学,文字的逻辑舞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字的逻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