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认知天性》有感

        最近读《认知天性》这本书,有很多关于学习的感慨,我小时候学习成绩还凑合,在初、高中阶段,多次在县里的考试中取得前10的成绩,当时我觉得自己既不够聪明,也不够勤奋,能取得当时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比较不错的学习方法。其实很长时间内我也想不明白我的学习方法有什么优势,直到看到《认知天性》这本书,我总结的我的学习方法如下:

    1、建立知识间的连接:每次学习到新知识的时候,都会把新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对比,尝试使用旧知识能否推导出新知识。结果就是我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新旧知识之间是有机连接的,甚至可以从已知知识推导出忘记的知识来,结果就是我并没有刻意背诵什么知识,知识自然的在我的大脑中生长。

    2、检索式记忆:文科类型需要大量记忆,对于每个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我都按要点或者步骤抽象,熟读几次之后,就开始对每个知识点,自己默写要点或步骤,用这种方式检查出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对比之下,很多同学采用反复阅读或背诵的方式,临考试前读1,2遍的方式加深记忆。我也用过这种方式,感觉效果不好,后面就没再使用。现在分析看,主要是之前的熟读或背诵,考前的重读并没有让自己真正记住,只是强化了“我很熟练”的错觉。

    3、交叉练习:很少对1个或1类题目进行练习,而是多种类型交叉在一起练习,练习时没刻意区分是哪个知识点,经常性的练习下来,绝大多数知识点已经练习过了,而且通过交叉练习,学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拥抱考试:也许是那时比较擅长考试,所以心理上不发怵,每次考试都能正常发挥,偶尔还能超常发挥。其次,把考试当成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那时候很多同学对考试有畏惧心理,一到考试就紧张的不行,会做的题目也不会了,考完试之后又什么都会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面说的“我很熟练”的错觉,考试前觉得自己什么都会,考试中一脸懵逼,考试之后老师一讲恍然大悟,把考试时犯的错归因于粗心。而我心态平和,考试时全心投入做题中,基本没时间和心情紧张,当遇到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目时,就是真的不会,考试完之后会先把做错的题目重新分析一遍,看哪一步出了问题,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高中时期还专门有个错题笔记本,专门记录做错的题目,后面有分析和未掌握知识点列表。

        以上的学习方法使我在自身条件一般的情况下,相比大多数同学有更好的成绩,但我的学习方法也有个特别大的缺陷: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个缺点使我和最优秀的人竞争中劣势明显。我高中有个同学特别优秀,我在高中各个阶段的考试中从没有领先过他,而且和他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在相当长时间内我没搞明白为什么。

        目前我还没看完《认知天性》,尽管这本书写的不太好读,但是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也让我明白了我当初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认知天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