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专业成长】第15篇投稿,我把自己写上了封面

      不可思议,我居然把自己写上了封面。


      当了六年班主任,借着参加区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写了很多文章的契机,在师父的建议下,我才第一次正儿八经接触《班主任之友》。犹记第一次投稿时,我是那么的普通又那么自信,根本没太在意师父跟我说的“写作、投稿,然后经历编辑的很多次打击,你才会成长”的忠告。毕竟写作从小到大都是我的长板,我想,投个杂志绰绰有余吧。

      结果,一封初审退稿信很快让我“打脸”了。难以置信的我又接二连三把自己之前的“存货”再拿去投稿,很快,我接二连三地收到退稿信。



      在写作这件事上从来是优等生的我,一时间深受打击。编辑在退稿信里总说我的文章缺少创新,方式常规。可是我觉得自己的做法已经很不错了呀。究竟什么是创新?一篇能发表的文章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左思右想,不服输的我,决定先从认真研读往期期刊开始,好好学习一下。我一口气买下过去几年的好几本杂志,开始一篇篇“考古”。


      这一读,简直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班刊真是好啊,能发表的文章篇篇都有独到的见解,把问题变为科研,把“事故”变成“故事”,在故事里抽象提炼出可供班主任借鉴的规律,在问题里总结出有价值的教育理念......要是我在班主任比赛前能够好好坚持读班刊,该有多好啊!我不由心生感慨。读着读着,我忘记了自己是来学写作技巧的,拿起电脑刷刷刷作着笔记,沉浸在全国优秀班主任的智慧里,学得不亦乐乎。

      回到现实的班集体中,我发现自己看问题的思维模式有了变化。面对班级真实发生的故事素材,我在处理前就已经开始在脑子里构建解决的步骤框架,思考这个将要推进的措施是常规的,学生习以为常,效用不大的,还是具有创新性、时代性,是真正符合孩子发展规律和需求,能够激发孩子自我教育的。

    不仅如此,我还意识到,比起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稿件发表这件事有更加深远的意义。那些能够被发表的高质量稿件,就像一束束光一样,能给困于问题中的班主任方向引领。如果有一天我的稿子能被发表,是不是意味着我不仅解决了一个问题,还可以在一类问题上帮助到更多的班主任呢?就像鲁迅说过的话一样,“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么想着,能够发表一篇文章成为了我育人之路上的一个小梦想。写作时,我开始思考,我的这篇文章对读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的这篇文章是否在理论和实践中真的搭建起了一个可参考有价值的桥梁呢?笔耕不辍的同时,我也开始深耕阅读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积极抓住各类班主任专业研讨学习的机会,“厚着脸皮”拿自己的小文章常常请教身边有经验的老师......

      不知不觉,在写作的引领下,我的德育专业化水平好像越来越有进步,写作这件事也内化成我的一种习惯。 我不再害怕退稿信的到来,因为我发现,退稿信中编辑的建议不仅仅是针对文章本身,更是对我看问题的思维的一种提点。再投搞时,我甚至对退稿信有了一点期待,这时的我,已经带着与编辑交流的心态,迫切希望让编辑审视评价一下我针对问题所做的那些教育措施,给我处理方式更好的建议。虽然我依旧不断被退稿,但我的稿子开始从初审就退,变得能走到三审、四审才被退了。

      一天,当我照例登上投稿平台准备查阅新的退稿信好好学习时,我发现我的稿件《突如其来的新船员》竟然被录用了!后来收到来自湖北的蔡编电话时,还是很难以置信。加了蔡编QQ后,跑去跟师父开玩笑讨论该不会是诈骗吧。师父说,只要给你稿费就不是诈骗。我心想,如果是真的能发表,我倒贴版面费都愿意啊!

      更让我惊喜的是,一次投稿成功后,我仿佛“上道”了。接下来,9月、10月都有文章被发表,到了11月,我的第一个六年的成长故事被邀请成为了封面故事。虽然我只投了15次稿,但在15篇文章背后,是一年里30余万字教育笔记的坚持,是对问题不停歇的思考,是越做越有意思的班主任工作。

      怀玉姐姐说过,文章发表是意外之喜,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得到专业的成长,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在坚持写作的过程中,我愈发真切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封面故事被录用不久,我又投了一篇班级文化的稿子,结果很快被退稿了,编辑的建议一如既往直击“要害”,让重回到起始年级还在各种摸索中的我一下子又有了新方向和思路。面对自己大大的提升空间,我有些兴奋。告别带了六年的毕业班,这一次,在一个新的年级,新的班集体,我和我写下的一篇篇文章又会在班刊的鞭策下有怎样的成长呢?这未知与无限可能让人如此期待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11.11【专业成长】第15篇投稿,我把自己写上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