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反省,那么反省的基本原则及补充(社交学习篇)

上篇文章讲到了反省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即:工作,社交和学习。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传习的意思是学习传授来的知识和技艺。曾子说的“传不习乎”意思是讲我学了传授来的知识或技艺,是否通过温习、练习而深刻地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了,这是“习”的含义。

曾子说完后,孔子作了补充。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讲,身为弟子在家要学会善事父母,长大(是指从襁褓到总角,能懂事的年龄)到要学会善兄弟,要学会谨言慎行、恪守诚信,要学会对大众保持友好,要学会仁德的品质及学会亲近具备仁德之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好了这些和本应该做的事情外,如果还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要学会做学问。

我对于这段话的解释,跟主流的解读有些不同,尤其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谁的更合理,您可以做个判定。

首先对“弟子”的理解,我在一些解读中看到说弟子就是指孩子、小学生,其实这是完全不对的,弟子的含义没有固定年龄限制,而是指一种身份的表达,比如我是个老师,平时我要教授学生课程或知识,但我在做老师的同时,也在学习,我同样是一名弟子。

并且弟子要比学徒、学生这样的词有更近一层的身份,如果我是某某老师的弟子,那么我不但是学习老师教给我的知识,而且还要沿着老师学问的道路继续发展下去或者是学了老师教授的知识和技艺之后,亲近为亚血缘关系。而学生、学徒仅仅只是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只有教授之恩,没有更近一层的关系。

所以正因为弟子有这样的含义,所以孔子这段话中“孝”的对象也包含了“恩师”这层亚血缘关系,“弟(同悌)”的对象也包含了师兄弟们。

另外是“出”,我看一些解读中说“出”是与“入”相对,但他们没有给出解读,这同样是不对的,这里的“出”是“茁”的意思,本义是植物长出来的样子,形容人时就是指已经长大到超过年幼阶段的孩子,已经能懂事,不再幼稚了。

再有是“学文”,我看一些解读中说“学文”的意思是指学习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这是不对的,学习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是“行有余力”中“行”的部分,因为作为读书人的弟子,本来就要学这些。

这里学文是指学着做研究和记录。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已记载的文字,如诗、书、礼、乐等;另一种是用文字记载自己所学的,记载思想,记载相关的研究。

我猜孔子之所以要补充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传不习乎?”,原因在于曾子所讲的传习内容仅仅是指学习经典和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而没用把“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这些包含在内,可这些是做人做事需要学习的。

孔子的这段话从侧面充分地提醒了现代的我们,让我们知道当下学习观念的偏颇真的蛮严重的,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忽略掉的太多了,这对个人成长影响太大,从而拖累家庭,社会的成长,这是个大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学会反省,那么反省的基本原则及补充(社交学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