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NOA计算方案份额首发,英伟达与地平线占比超八成

进入2023年,一边是少数头部车企开始发力城区NOA(领航辅助驾驶),另一边则是更多车企进入普及高速NOA的新周期。

这也意味着,过去集中于30万元以上车型市场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以NOA为代表),开始下探规模更大的潜在市场。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以2023年上半年为数据统计口径,30万元以上车型交付占比(整个新车市场)不到20%,对应NOA交付新车占比(占全部NOA交付量)超过85%。

从数据分布来看,整体市场销量占比达到80%的30万元以下车型,才是NOA规模化的关键。而只有规模化普及搭载,端到端的数据驱动闭环模式才有机会进入可持续迭代周期。

NOA搭载价位持续下行

同时,考虑到L2更多偏向基础功能,而L2+(NOA为代表)则更多基于场景体验(消费者认知与吸引力更强),后者也成为不少车企在新车型上的产品定义趋势。

从去年开始,包括吉利、长安、广汽、比亚迪、上汽等多家自主品牌陆续发力高速NOA,这些品牌占据着30万元以下车型的大部分市场。

比如,吉利旗下领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全系车型升级Lynk Co-Pilot Navi智能领航辅助系统;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推广效果,一部分车企甚至把原本选装的NOA,升级为免费体验权益。

今年初,长安深蓝SL03也正式上架「高阶智驾」,NID3.0 领航智驾辅助以及APA7.0 远程代客泊车首次覆盖20万元级别的纯电动车型市场。

同时,在高阶智能驾驶降本方面,大部分车企开始寻求如何在NOA场景,尽量不依赖高精度地图(对于车企甚至是终端用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BEV+Transformer的加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解决问题。

比如,今年初,小鹏汽车明确提出,2023年的X-NGP辅助驾驶要抛掉高精地图。同时,到明年,要实现自动驾驶的BOM成本下降超50%。

这意味着,作为目前智能驾驶系统主要成本项之一的计算方案(芯片)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此前,地平线也率先提出了高效能计算方案助力智能驾驶加速普及的概念。

比如,地平线构建的多元化计算方案产品矩阵,能够支持覆盖10-40万元车型的入门级L2、行泊一体、NOA等不同应用需求。

从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NOA交付20.94万辆,同比增长108.98%。提供NOA配置车型数量超过50款,这个数字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

同时,NOA选装配置车型交付规模更是达到38.62万辆,进一步凸显市场对于降本的刚需。「智能化已经成为新车的核心卖点,标配和选装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计算方案的市场解读

与此同时,从基础入门级L2到高速NOA,以及附带部分车企对于行泊一体方案的需求,也带动智驾计算方案进入市场更迭期。除了特斯拉自研芯片,以英伟达、地平线、TI为代表的厂商迅速成为市场主流选择。

上半年NOA计算方案份额首发,英伟达与地平线占比超八成_第1张图片

以2023年H1数据为例,在核心计算方案部分,英伟达和地平线两家企业共同占领超过八成的NOA前装(标配)市场份额,头部效应和趋势凸显。其中,搭载地平线计算方案的NOA车型数量领先。

同时,截止2023年6月,仅有上述5家计算(芯片)方案商在NOA领域实现量产交付(新车上市销售为准),其余厂商(包括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后摩智能等)目前仍未量产交付。(不包括特斯拉自研FSD芯片)

考虑到芯片定点对市场走势具有一定的指引性,NOA等高阶智驾普及效应已经凸显。而从定点及交付车型来看,不同价位区间(从15万到50万元)市场都在加快NOA量产进程。

同时,从车型定点到逐步量产释放,仍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这意味着短期内更多计算方案的规模化量产难度在加大。

比如,以地平线为例,在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定点超过20家国内与国际主流车企累计120多款车型,征程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300万片。

典型案例包括,2021年理想ONE基于征程3量产全球首个搭载8MP前视摄像头的NOA方案。2022年理想L8(包括L7、L9等后续车型)搭载征程5实现全球首发量产,实现高速NOA功能的升级,正式开启国内首款大算力芯片的量产元年。

此外,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地平线宣布哪吒GT、深蓝SL03、深蓝S7等行业多款热门新车都搭载了地平线征程3芯片。高端定位的腾势N7更是采用了全系标配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标准版,5R5V行泊一体,征程3)。

这背后,也得益于地平线构建的开放共赢的生态合作模式。比如,截至2022年底,地平线已连接包括软硬件Tier1、ODM、IDH、芯片、图商、传感器以及等上下游产业伙伴100余家。

同时,面向合作伙伴,地平线提供包括开发板、SOM板、计算加速卡等相应的开发套件和参考设计,帮助快速、低成本开发系统;并且,通过提供丰富、完整的工具降低车企的投入成本和风险,并满足车企的差异化需求。

相比而言,华为则是采取垂直整合模式,从芯片到域控制器(MDC)再到全栈软件解决方案。从目前交付量来看,基本上依赖华为系造车合作项目。

而在域控制器方案部分,今年德赛西威也在主推轻量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IPU02(不再选择英伟达平台),并被视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适配国内车市的中低至中高价位区间车型这一最大的细分市场。

市场走势

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估算,在智驾计算(芯片)方案部分,高速NOA将是后续规模化应用的核心赛道。中小算力与大算力芯片的市场空间(按车辆数)比例分布在7:3左右。

就在本周,理想汽车推出了L9 Pro版本(全国统一零售价42.98万元),标配地平线征程5平台;这既是地平线方案覆盖车型首次上探至40万元以上市场,同时对于理想汽车来说,也是继续扩大L9销量的重大举措。

而地平线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提供征程3、征程5两种高低版本芯片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这也意味着,车型适配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领先市场。

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向上,也为后续NOA规模化上车奠定基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NOA(含选装,包括硬件标配+软件付费订阅)配置率已经突破20%。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比亚迪旗下车型大规模升级NOA以及过往高标配率的产品策略,将进一步带动国内NOA产业链继续加快「降本」和「规模化」进程,在计算方案的选择上,比亚迪同时选择了英伟达和地平线。

尤其是,进入2023年,智能汽车赛道已经从纯技术驱动,真正进入新一轮市场驱动周期。接下来,对于供应商和车企来说,拼的不只是在旗舰高端车型的“堆料”,而是真正的规模化普及,这更加考验供应商的综合能力。

目前,排名交付量前十五的品牌,都已经开始进入NOA上车周期。下半年更多NOA搭载新车的上市交付,预计全年潜在(含选装配置)NOA搭载量将超过150万辆。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在中国市场,从2023年开始,NOA规模化将是主角;2024年开始,少部分车企会小范围尝试L3/L4级(视不同城市的政策);从2025年开始,L3/L4会进入小规模量产上车周期。

预告: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还将陆续推出2023年H1智驾系统相关的核心传感器、域控制器、细分功能等多个系列数据简报专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