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9 “聼”打开和孩子亲密关系的钥匙 V1.0

01

我们总是希望成为好的父母,我们想要给孩子更多的陪伴,我们为了陪孩子写作业牺牲自己的娱乐时间,没问题;我们舍不得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为了给孩子报兴趣班,5千、1万没问题;我们为了提高孩子成绩,我们每天研究各种补习课程,也没问题。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可是孩子似乎不领情,总是和我们对着干;我们摆事实、讲道理,可是他充耳不闻;慢慢地我们和孩子越走越远,有时候说不到两句话,我们就要原地爆炸。我们不禁在想,小时候那个指哪打哪儿的小可爱去哪儿了?为什么我们连最基本的沟通都那么困难了呢?


因为我们从未倾听过孩子说话。你可能要说,怎么可能?耳朵长在自己身上,怎么可能不听孩子说话呢?实际上,倾听≠听见。著名领导力大师,史蒂芬R柯维说过:“很多人倾听不是为了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回答问题。”


02

我们常见的错误倾听类型有:假装式倾听、应对式倾听。我们看先来看看几个生活常见的栗子:

 

(假装式倾听)

有一天,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小朋友跑过来说:“ 妈妈妈妈,我今天在楼下交到了新朋友……”我椅子也不转,头也不回地说:“ 嗯”。小朋友拔高嗓门说:“妈妈!我今天在楼下交了新朋友…...” 我不情愿的回过头看着他:“哦,这样啊。”但思绪又飞到了自己的工作,过一会儿“嗯,是嘛?” “嗯,挺好。” 就这样在嗯嗯啊啊中进行谈话,突然小朋友大喊一声:“妈妈,把我刚才的话复述一遍”。这一声把我惊醒,我自认为花了时间听他说话,但是我的不专心孩子却都感受到了。

假装式倾听,即看起来在认真听,但实际上,可能在做白日梦,或者在想其他事情。

 

(应对式倾听)

亮亮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喊道:“妈妈妈妈,今天又踢进了一个球。”

妈妈:“哦哦,真棒,今天作业量多嘛?”(内心OS:今天作业不会又做到很晚吧)

亮亮:“嗯还行,哦,浩浩今天可羡慕我了,他还送了我一袋零食。”

妈妈:“嗯嗯,真好真好。今天作业总共有几项啊?” (内心OS:还不抓紧时间弄作业,又想磨蹭到几点)

亮亮:“妈妈,我不想跟你说话了。”

无论假装式倾听还是应对式倾听,都终结了我们和孩子的对话,在亲子关系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

03

如何打破这道屏障呢?我们仍然可以从听开始,用“聼”打开和孩子沟通的大门。什么是真正的听呢?古时候“听”同“聴”,这个字由耳目心三部分构成,也就是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感受。


当我们打开自己的耳朵,仔细的倾听,我们会到对方的观点、看法,听到对方的语音语调以及语速,那么他此刻是欢快的,激动的还是悲伤的?


我们睁开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观察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对方的表情,身体的姿势,看到他此刻是微笑的,流泪的,严肃的或是紧张的?


当我们打开心扉,仔细去感受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随着对方的情绪感同身受,他此刻正在经历着什么,他为何如此开心,如此悲伤、如此窘迫?他此刻最想要的是什么?他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04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倾“聼”呢?

第一步,停下来,忍住不说

 

唯有我们忍住不说,孩子才有机会说,事情本来的样子才有机会呈现。我们如果抢话说了,通常说的也不过是基于之前的人生经验和逻辑做的臆测,对清晰沟通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


小朋友有天做作业,突然大叫一声:“妈妈,我明天不要去上学了!”我想:“哼,不上学,那怎么行?说不上就可以不上啊!”

但是当时忍住没有说话,轻轻的嗯了一声。小朋友说道:“我的同桌太烦人了,他每天都要借我的橡皮用。”我轻舒了一口气,心想:哦,原来就这么个小事啊。于是说道:“哦,原来琪琪又借你橡皮啦”。小朋友继续说道:“对,我想了想,明天我要把橡皮藏起来,就说我也没带。”说完,小朋友又埋头开始写作业了。


试想如果当时心里的那句话说出去,孩子是什么感受呢?也许我们和孩子就陷入了要不要去上学的争吵了。

因此,忍住不说,才能听到孩子真实想表达的内容,我们头脑里拉响警钟的大事也许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而已。


聼”第二步:觉察未说出的话

 

倾听是忍住不说,但我们忍住没说出去的是什么?是头脑中的声音?他们来自哪里呢?这些真的是自己的声音嘛?觉察自己未说出的话,能够让我们“撤屏视之”,看到屏风后面的真相。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成绩成了衡量孩子好坏的重要标准。成绩差的孩子父母似乎都比其他家长低一头,有时候甚至孩子一次没有考好就能把自己一天的好心情给彻底击碎。

那个时候,心里有个声音在说:“你这个家长怎么教的?成绩这么差,平时有没有管过孩子!” 这是老师的声音。

另一个声音在说:“你得多花点时间教教孩子。”这是父母、身边亲朋好友的声音。

有个声音在说:“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家长。”这是网上专家的声音。

还有个声音在说:“这次成绩没考好,以后都不好怎么办,会不会影响升学?升不到好的中学,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学。”这是自己内心恐惧的声音。


我们头脑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方说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此时此刻,我镇定了一下,对自己说:“我能感受到成绩的重要性,也感受到老师、家人对于孩子成绩的担心,所以一系列的担心都出来了。其实成绩只是一个检验学习的手段,是给孩子们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一次考试的结果代表不了什么,人生很长,重要的是不断地去面对难题,解决难题的过程。”这个才是我自己的声音,是脑海中掌舵手在说话。一时间,其他声音安静了下来。


当我们听到了自己头脑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会更加笃定,更不容易被表面的一些言语和要求所绑架。



05

(总结)“聼”是打开和孩子亲密关系的一把钥匙,而“聼”需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如何做到“聼”呢?首先忍住不说。静语1至7天,无论孩子、家人说什么尽可能微笑点头,以鼓励的眼神鼓励对方说。

第二步,觉察自己未说出来的话。倾听头脑中的各种声音,记录下来并区别头脑中声音的来源。


06

彩蛋:倾听之非语言行为

据说,在与他人交流时,只有7%的交流是基于我们所说的话,38%的交流是通过我们的语音变化实现的,而基于非言语行为的交流高达55%。虽然这些数字因为来源不同可能会有所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交流中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观察话语之外的行为来"倾听”对方的。

什么是非语言行为呢?非语言行为,就是两个人说话的语音、语调,还有彼此的表情,动作。

举个例子,我们和朋友约着一起去游乐场坐跳楼机、去蹦极,当别人问我们:“你害怕嘛?” 我们说:“不害怕”,但是同时我们腿发抖,还流着汗,你觉得别人会相信我们语言上的不害怕,还是非语言行为的害怕呢?


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非语言信号“SOFTEN”(意为“软化”)他人的态度。

S=微笑(Smile)

O = 开放的姿态(Open posture)

F = 身体前倾 (Forward lean)

T = 接触(Touch)

E = 眼神交流(Eye contact)

N = 点头(Nod)


当我们和孩子们交谈的时候,一个微笑可能就意味着赞许,允许你可以放心大胆地说;而我们身体前倾、眼神交流就意味着我很在乎你;我们的点头就意味着你是对的;我们给孩子一个拥抱他就收到了爱的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1-29 “聼”打开和孩子亲密关系的钥匙 V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