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1》--建立外脑,解放你的创造力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依我以往的看书风格习惯,《搞定》这样有关时间管理的书算是第一次读。

记得小时候爱看有趣惊奇的童话寓言故事、青春期则是那些“强说愁”的杂志读物、独立生活后开始阅读手边上的散文小说等聊以慰藉,通常都是一遍读完,很久之后的某个瞬间,依稀记得的是那段时光的些许感动和陪伴。

我从来没碰过诸如管理、效率之类的“工具”书,总觉得“管理”这个词距离我太遥远了,那么我为什么会打开这本书且还要去做笔记呢?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会这样,在某个平凡的一天,匆忙赶到公司坐下:

打开电脑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一时间思绪翻涌……

对,X项目下午要碰需求,我得提前了解准备下…

哦,差点忘了今天要交KPI计划表,下班前是deadline了,我得整理一下…

叮,邮箱推送,领导临时有事儿通知大家去下午一点去开个会…

额,APP这时候提醒要交水电费了,同事过来说需求变更页面需要配合修改一下…

唉,突然间想到,计划好好学习的小目标拖延已久,下班只想放空,不知道啥时候能开始了,感觉自己像个废废

烦啊,怎么这么多事儿,好乱!去和朋友吐槽抒发下,别人都是怎么那么自律输出旺盛的...

于是“紧张又刺激”的一上午快要结束了,你发现你脑子里都是事儿,顾此虑彼,黄色的便签条让人躁动不安…

在我浅薄的几年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里,诸如此类的情绪和烦恼困扰我很久了,总认为“管理”这件事情和我关系并不大,哪怕我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实在是太浮躁和没有效率已久了!

而《搞定》就是一本帮助我去整理自己的生活工作、去审视自己脑海里负荷压力、去意识到如何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习惯去管理自己的时间提升效率的一本书。

下面我带着这些奖赏去“回顾”这本书吧


关于GTD

《搞定》第一册,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方法的书籍。英文名:Getting things done.简作“GTD”.

时间管理

恩格斯说,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而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是啊,而立之年将至,反躬自省,我没有宏伟的理想,却也不甘在碌碌无为中消磨光阴。

回顾那些占据时间的事项:工作、生活琐事儿、需要花给家人朋友的部分、没坚持下来的学习计划、有纯粹放空的时候、娱乐需求等。

是时间不够吗?主要是未加筛选和重视,以及方式不对导致的效率不够重心不稳吧。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是说,做人的学问,是把丢失的心找回来,爱惜他,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

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鉴,物来则现,物去不留。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是说,最牛的人内心像一面镜子,任由外物的来去不加迎送,只去做当下的事儿。

老子则教诲我们要学习婴儿的单纯状态,全身心投入当下。

王阳明主张:时刻注意知行合一,念念出出都在一件事儿上。

这些古人的智慧诚然可以提高效率、把一件事做好,但是要凭借理念去做一件事儿还需要很高的境界和智慧。

GTD就是基于这种理念的一套个人行为管理工具。其核心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全身心去解决掉他,然后忘记。

GTD(getting things done)

目的: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行为要素:写下事项--思考推动步骤--在list上记录—检查回顾—执行

核心:心如止水,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把一件事扔回工具篮做二次思考。

我读完之后对方法的理解是:

a.首先把你脑海里所有能想到的事儿罗列出来;

b.然后去理清,哪些是要做的、哪些是没意义的、哪些是可以立即行动/再等等...简言之就是弄清他们的位置和意义;

c.把那些对结果有正面且清晰预期的事整理出来,放进自己的“工具篮”;

d.单独的事项作为清单,放在自己的工具篮里;复杂的事项(需要多步骤去完成的)作为一个“项目”去拆解,行程一系列可执行的“下一步”清单;

e.定期回顾和清理自己的工具篮.

剩下的事儿就是心无旁骛地去做每一项。

觉得这样很麻烦吗?其实,你只需要在第一次去建立自己的“系统”时花个一部分时间去整理,下意识养成习惯,后续敏捷更新清理了灵活运用即可。

下面就正儿八经地说下本书里的一些方法论吧。

横向管理:收集-理清-整理-回顾-行动

纵向管理:目标原则-展望结果-头脑风暴-组织整理-明确下一步

具体步骤:

a.准备工作:特地腾出来一到两天时间来开启你的行动管理。清理你的“办公”环境,准备你的工具篮。

要点是确保你的工具篮触手可及&你在不同的办公区时,这些工具如果协同起来&有个“素材库”来存放你的准备资料。

我个人采用的工具篮是我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里“印象笔记”这个软件下的“清单”功能

b.收集阶段:只有对未尽事宜做到心中有数,你才会觉得释然。

我的做法是,在脑图里把所有想过的事情都罗列出来,从精进技能读书运动,到工作项目生活琐事。

要点是:全列出来,不要有漏网之鱼。

c.清空工具蓝:即理清。

重要紧急的事情-做太多压力大,可能崩溃、忙中出错,时间久了出问题

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不去做,他们会变成重要紧急的事儿来压迫你

不重要紧急的事-忙忙乱乱,没有业绩(委托别人/尽量少做)

不重要不紧急-不做对生活没影响,一直做,生活会陷入窘境。

所以如何理清你的工具栏事项的位置和意义,需要结合个人的目标/原则/价值观,去做判断。

总之,思考要做什么,比去做来的更重要!

下面贴张图来表示如何“理清”

d.组织整理:建立好清单

拥有完善的组织整理系统,你才能专注于最低层的事物,释放大脑在记忆或提醒方面的压力。同时,才有精力去放眼更宏观的问题。

总之,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去做行动管理。

这部分的应用比较灵活,你可以根据行动场景提示去分类,也可以根据你的个人思维习惯去分类。

我个人比较容易忽视生活上的诸多细节,所以我的分类很简单粗暴。

1.GTD清单(明确要去做的);2.等待清单(和他人有关,标注日期);3.待处理清单(已经理清这件事是要做的,但未排期);4.将来/也许清单(将来也许会做的,和梦想清单)

e.回顾阶段: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为了保证这套系统是值得信赖和自己的“外脑”一样值得托付,需要定期以更高的视野来检视自己的内心、价值观、长期目标,来对他进行更新。

否则,这个“外脑”又会成为负荷。

形成结果与思维导向的行为模式、未来导向的思维模式。

f.执行阶段:选择最合适的行动

清单上事儿那么多,具体要做哪一件呢?除非有明确紧急的事情,不然不要整那么复杂,就去靠直觉吧!

当你刚处理完一件挺耗费精力的时候,也可以下一步去做件轻松些的事项,来平衡。

执行阶段是聚焦在目前的行动,而检查回顾帮助我们定位当前的目标、责任,再宏观的视野则是未来一到两年、三到五年甚至一生的目标。

但是活到老,学到来,不忘初心的同时,也要恰逢其实地去检查调整阶段性目标。

g.学会控制项目

项目之初,纵向管理,确定项目的共同目标愿景和原则、关键要务,有一个清晰的结果预期,再进一步去头脑风暴、组织整理出一套可执行的好想法。

利用黑白板、记事本、思维导图等数字化软件工具….总而言之,要把想法表达出来,你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

既要思考,也要表达,借用温斯顿·丘吉尔的话:让我们把超前的焦虑变成超前的思考和规划!

想拥有一套长期行之有效的系统习惯,需要过程和时间来让它得心应手。

书里给我们列了应用和维护的三原则

养成收集的习惯:直面你的事项,消除焦虑、内疚等消极情绪;言行合一,改善人际关系;保持清醒、活在当下,对自己所要面对事项有清晰的认识;节省精力,解放大脑,放在更有创造力的事情上。

明确“下一步行动”:在行动中保持领先的秘诀在于尽早开始行动。而尽早开始行动的秘诀在于吧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易操作的小任务,然后去实施。--马克吐温

如果不能确定下一步,那现实和目标之间就断层了。所以光说不练假把式!停止消极的想象,集中精力从第一步行动起来吧。

学会关注结果:要把远大理想融入平凡生活,但是如果失去对阶段性的目标达成关注和调整,那就说明我们的行动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有正向的愿景展望,才有动力去行动。

而结果也是对行动的正向反馈,增建我们实现长期目标的信心。

GTD和认知科学:

积极心理学:GTD不仅是个人行动管理,也让我们反躬自省,专注当下,更有效率和质量,从而更积极向上。

分布式认知:外脑的价值。GTD帮助我们建立了“外脑”来保存想法,那我们的大脑就解放出来用来创造和获得想法

减轻未解决事项的认知负荷:把大脑里悬而未决的烦恼统统拿出来放进我们建立的“外脑”里,让大脑解放出来,专注于解决每一件最低层的事项!

沉浸理论:心如止水,不被焦虑、拖延、麻烦事儿们所控制,感受生活里那些微小的细节部分...

自我领导理论:结果导向的行为模式、未来导向的思维模式,建立建设性思维(自我对话、心理意向、自我提示)。

未完待续...

GTD是一项可终身实践的个人行为管理方法,我坚持执行了一周,中间做了三次调整

目前给我的益处是:

他让我少了很多悬而未决的烦恼,所有的事儿都清清楚楚地列在那里,倍感轻松和放心。

浮躁的心能静下来,专注于一件件小事,丢掉了一大部分的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每次结束都觉得,这一天,过得太快了

学会把想法写出来落在案上,了解自己想做什么…

开始关注生活里微小的部分,形成一个组织整理性的思维习惯,清扫自己的办公生活环境和内心…

也许以后

可以让我在坚持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儿?

可以把“梦想”拆解成每天的一个行动,说不定就达成了呢?

最后,实际点,一切才刚刚开始,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搞定1》--建立外脑,解放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