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颛孙师——《论语》中的子张思想

  颛孙师,字子张,孔子著名弟子,位列“十哲”,从祀孔子。关于他的历史记载,除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有简略记述外,更多集中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论语》中有关颛孙子张的思想观点和主张,既有别人对他的评价,也有他与孔子的十多段对话,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颛孙子张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一、颛孙子张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系统研究颛孙子张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必须从研究《论语》开始。他提出的“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的观点以及“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的主张,对后世影响很大。

  《论语》子张第十九载云:

  (一) 子张日:“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己矣。”

  这段话译成白话是:子张说:“读书人遇到国家危难时就献出生命,遇到有利可得时就想到是否该得,祭祀时就想到恭敬,服丧时就想到哀痛,这样就可以了”。

  这里的士指好的知识分子,见危致命指忠于国家,见得思义,指君子取财,取之有道。祭思敬,丧思哀指的是孝敬父母和祖先。这一段总结起来就是子张提出的一个好的知识分子的标准,要求知识分子做到这几点。

  这几个条件乍看起来并不是高不可攀,但若要切实做到,又谈何容易啊?

  (二) 子张日:“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这段话译成白话文是:子张说:“固守仁德不坚决,信仰道义不忠实,这种人有他可,没有他也可”。

  这段话是颛孙子张严厉地批评了那些意志薄弱,背叛自己的信仰和道义的人。从现代的观点来看:那些投身革命又在威逼利诱下叛变革命的叛徒,那些在敌人糖衣炮弹的攻击下经不住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诱惑的腐败分子、蜕化变质分子不正是颛孙子张痛斥的那种人吗?不应该遭到人民的唾弃吗?

  (三)子夏的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这一段话译成白话文是:子夏的学生问子张,应该怎样去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怎么说的呢”?子夏的学生回答说:“子夏说‘性行可取的人就和他交往,性行不可取的人就拒绝和他交往’”。子张说:“我听到的和这不同:君子尊敬贤人而且能够容纳众人,赞美善人而且同情没有才能的人。我是一个大贤嘛,对于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是一个不贤的人嘛!别人将会拒绝和我交往,我怎么去拒绝别人呢?”

  从这段话可看出子张与子夏意见有分歧。对于如何交朋友这个问题,子夏是遵照“守无友不如己者之古训,而子张是守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者之古训”。这两段古训是针对两种不同的对象而言的,对于初学者,因其识别力差,自控力弱,自当慎重择友而交;针对君子而言,当广施仁义,惠于世人。由此可见,子张、子夏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没有根据不同对象而分别对待。相比较而言,子张的见解更实用些。特别是从今人的观点来看,还以子张的见解为对。我们自然交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为朋友,同时对一般的人也是以广交为好!

  从上三段来看,颛孙子张的观点,对今天来说,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若认真学习和领会,对个人修养的提升还是大有裨益的。

  二、子张与孔子的对话、“尊五美,屏四恶”

  一部《论语》二十篇,其中子张与孔子的对话就达十三段之多,对话的范围涉及到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教育原则、待人接物、自身修养等方面。如:怎么做官?怎能善人?什么是明智?怎样提高道德和辩别是非的能力?怎样治理政事?怎样行使自己的主张?什么是仁?等等。孔子对上述问题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这些对话一直被后人视为座右铭,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例如,《论语·尧曰》记载,子张问孔子为政之道时,孔子提出了“尊五美,屏四恶”的观点: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张问其为政之术,孔子回答说:应当尊崇五种美事,屏除四种恶事,就可以了。“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是孔子为子张论述五美之纲目。孔子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这是孔子为子张说其惠而不费之一美。民居五色土之上,所利各不相同。在山上的就通过禽兽获利,在水边的就靠鱼盐获利,在中原就靠五谷获利。要根据其所利,使各自安居乐业,不改变其利,就是在政治上惠爱利民,且不浪费财政。“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孔子知子张未能全明白,又为他说劳而不怨。择可劳而劳之,就是根据时令役使人民,又有谁会怨恨呢!“欲仁而得仁,又焉贪”,这是说欲而不贪。是说常人之欲望,其过失在贪财。我却欲求仁德,而仁就达到了,又怎么能为贪财之事呢?“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这是说泰而不骄。常人之情,尊敬众大的而轻慢寡小的。君子则不以寡小而轻慢别人,这不就是君子安泰而不骄慢吗?“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者,这是说威而不猛。是说君子常正其衣冠,尊重其瞻视的地方,端居俨然,别人望而生敬,这不就是虽有威严而不猛厉吗?

  为政之法,应当先施教令于众人,仍然还要反复叮咛重申。教令已经制定好,而众人不听从,然后依法制裁。“不戒视成谓之暴”,是说没有事先戒令而又责怪目前完成之事,称之为卒暴。“慢令致期谓之贼”,是说与民无信,而又胡乱设定日期,到日期没完成则施以罪罚,称之为贼害。“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是说应当大方大量,大度有魄力,不能小气吝啬,而致因小失大。

  宋人评论说:“孔子告诉弟子问政的条目很多了,没有像这一段对话如此完备的。所以子张记下来以便继承古代帝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治,那么孔子的为政思想也就能够为后人获知了。”

  三、《论语》及孔子对子张的评价

  《论语》评价颛孙子张相貌堂堂,聪明好学,办事能力强,但有过激的弱点。

  1、《论语》十九(十五)云:子游云:“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译文是:“我的朋友子张啊,可以算是难能可贵了,但是还没有达到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包括爱人、修身、人本哲学的核心三部分。孔子在答子张问时,仅从修身方面谈仁时说:“能在天下实行‘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五种美德,就是仁了。”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标准订的是很高的,象当时众口皆碑的楚令尹子文,弃马而去的陈文子,可以称为贤者。

  2、《论语》十九(十六)云: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译文是:曾子说:“子张相貌堂堂啊,很难与他一起做到仁哩!”

  3、《论语》十一(十六)云: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日:“师也过,商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日:“过犹不及”。译文是:子贡问:“颛孙师与卜商,哪个好一些?”孔子说:“颛孙师办事过了头,卜商办事赶不上。”子贡说:“那么颛孙师好一些?”孔子说:“过了头与赶不上同样不好”。在这里,孔子指出颛孙子张办事容易超出原则的弱点。

  4、《论语》十一(十八)云: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柴口唁。译文是: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这里孔子指出颛孙子张偏激的毛病。

  孔子评价子张说“师也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就是说子张才过人,失在有些邪辟,喜欢文过饰非。在《论语·先进》里孔子又说子张“师也过,商也不及”,即认为子张性格有些过于张扬,子夏性格有些过于软弱,并说“过犹不及”,认为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庸之道。子张很喜欢问从政的事情,孔子告诉他:“多听,有不明白的就先阙疑,谨慎地说其余的,就少过失;多看,不明白的就先搁置,谨慎地做其余的,就少后悔。言少过失,行少后悔,事业就在其中了。”后来,他跟从孔子在陈、蔡两国间受困,问如何才能畅行无阻。孔子说:“言语忠信,行为笃敬,即便在蛮貊之国也能行;言不忠信,行不笃敬,即便州里之间能行得通吗!站在地上就看见‘言忠信,行笃敬’竖立在自己面前,在车上则见其倚靠在车前横木上,然后就能畅行无阻了。”子张恭敬地把这些话记在衣带上。

  继孔圣,开来学。颛孙子张一生追随孔子研究儒学,深探儒学之精华,对孔子及后世儒学思想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认为《大戴礼记》中的《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辨》、《用兵》、《少间》等七篇皆为子张氏之儒的著作。(颛孙明秋  郭焰)

你可能感兴趣的:(继往开来颛孙师——《论语》中的子张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