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总结:43岁上半年,找到自知者明的喜悦

齐帆齐微课:

这半年,和之前很多过去的半年没有什么不同,孩子在长大,老人在变老,自己每天在办公室和家中来回穿梭,但有些内在的东西确乎不同了,主要是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和世界的眼光和思考不同。

人说四十而不惑,对我来说,是43才不惑,才变成个明白人。

这个“明白”从何而来?别急,以下给出答案。

我走过一段长长的弯路,40岁时计划做全职家庭主妇,但发现自己很不合格,还是重回职场。日子在重复中匆匆流逝,时间又过去3年,发现自己除了庸常,似乎再无其他。

幸运的是2020年11月底,我无意中邂逅“”,注册后开始重拾久违的写作。2021年1月,我加入齐帆齐第一期28天学习写作营,一个月后加入年度学习写作营,从此阅读和写作进入快车道。

一、精读提升思维和格局

加入齐齐老师的年度学习写作营后,我选了《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精进管理指南》、《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道德经》三本书精读。前两本书还好,一个月内精读完。《道德经》比较难啃,我现在也只能背诵10多章,全书才粗粗过了一遍。

当然也泛读了一些书,如《冯唐成事心法》、《妻妾成群》、《曾国藩家书一》以及如何写作的一些书籍。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精读《道德经》,让人受益匪浅,这本书不愧为万经之王。

至少,在处事上,我比以前淡定不少,不再那么看重眼前得失,个人荣辱,性格更平和,思想更睿智。

之前我对《道德经》有误解,认为它是出世之学,奉劝人当缩头乌龟,不看不学也没什么。

其实是大错特错了!《道德经》并没有让人什么都不争不抢,逆来顺受,其实它特别强调避其锋芒,坚定自己的信念、目标,表面不争不抢,甘居人后、处低洼处,干最苦最累的活,成就他人,但却无形中争取最大的群众力量,在无为、潜移默化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本质上,《道德经》并非提倡不斗争,它讲究的是斗争的艺术,取得大隐于无形的胜利。形式不重要,最终的结果才重要!

通读《道德经》一遍之后,再看其他书,更能从格局和高度上把握这些书的要义,如《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冯唐成事心法》等讲方法论的书。无它,万变不离其宗呀。

二、对写作的探索和思考

我在写作25.1万字,从1月份至今完成20万字。字数虽不能说明问题,但反映了我在写作上的折腾和探索。

1月份刚加入齐齐老师第一期28天学习写作营时,热情高涨,时值农历年底,单位工作量很大,但我还是完成了5万字,也就在那时养成了日更的习惯。

对初次写作者来说,这个日更习惯很重要!后面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3月,我加入齐齐老师年度学习营,开始真正阅读和写作并重,之前的第一期写作营,光每天忙着写作打卡,没怎么花时间阅读。

这期间,发生了一点小波折。我过完年参加同学聚会,有两位关系非常要好的女同学得知我在自媒体写作,日更不辍。

她们一再告诫我: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用同样的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回报要大得多,此其一;其二是,年龄增大,自媒体写作太耗费精力和身体健康,她们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医生交代现在都不能太用脑,已经停笔不写了!

40岁以后,为自己和家里人着想,身体健康要排在重要位置!

我相信我的同学一定是为我好,但确实吓了我一大跳。再加上当时自己也觉得,工作之余,看书写作两者还真难以兼顾;而且,在写作上,这两位同学早年在新闻媒体做过,比我这个小白要专业得多,出于畏难心理,我停更了。

大约停更一周后,我总感觉生活少了点什么,挺无趣的。看,这就是日更习惯的好处!于是,我又重新开始日更。

这次波折就如打了次疫苗,反而让我认识到,文字写作之路不能停,也不应停,我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其实明确方向,下定决心,一切困难都变得微不足道,可以克服。害怕影响身体健康,定期运动和健身呀!

在写作学习上,齐齐老师在年度学习营第一节课上,建议学员们要多学习不同风格的写法,开阔视野,找到合适自己的写作方式。

为此,她邀请不同风格的老师讲课,有相对偏传统文学的老师,也有写新媒体的老师。大概是想让我们吃到更多味道不同、营养不同的“菜式”吧。

三、关于纯文学和新媒体文的认知

对新媒体写作,我不知道70后的人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曾有误解。

我虽然注册了某条,但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写。后来上了某条寒枫老师的课后,看到很多同学写出了爆款,我也尝试按公式写。虽然没有多大成绩(主要还是我写的量太少了),但效果确实比以前好了非常多。

然而,我写得不怎么快乐,甚至有时候对写作本身产生怀疑。

这时,我加入了寻虎老师的纯文学写作群(很惭愧我也没有认真学),但他提倡的审美意向写法,让我很受触动和愉悦。

再回头看齐齐老师年度第一堂课提到过,要多接触不同写作风格,这时才有了更深的领悟。

纯文学的世界非常美妙,让我们愉己悦人。在纯文学的世界里,文学即审美,审美即文学,审美背后反映的价值观、世界观,是我们和自我、他人、社会相处的方式,这是文学无法回避的命题。

当然新媒体也有审美,但纯文学在这方面更明显、纯粹和突出。

而新媒体文也有其存在、发展壮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时代发展变化,每个时代有自己的文学表现形式,新媒体文迎合大众和世俗,虽被批套路化、公式化,但大浪淘沙,浩瀚的新媒体文中也能产生经典。

正如宋代初期出现写勾栏瓦舍的话本,元初变成了曲,早期都不被看好,但在时光漫长的积淀中,还是出现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

对新媒体文,无需反感,学习并适应,不随恶俗,发现真善美,同样是写作的基本功。

而且,从实用角度来说,新媒体文有它的社会作用。生活不易,庸常的生活需要文学抚慰和救赎,在这点上,新媒体文更贴近大众,更能抓住人心。写作者要获得更大的物质回报,还是得写新媒体文。

因此,走哪一条文学写作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何结合自己的个人喜好和处境,选择合适的文学创作方式,让自己写得愉悦开心,而不是身心俱疲,影响健康,至关重要。

这半年的写作,让我明白,无论是那种文学写作形式,写作都应该是一种不得不吐为快的表达,是与自我对话,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与他人和社会相处的方式。

具体就是,你有什么优势和价值,你能帮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吗?日常工作如此,写文应该也是如此。

因此,一个月前,我终于确认了自己职场写作的定位。因为在个人发展上,我走了太多弯路!而时光不能逆转,如果我曾经的错误能帮助一些人避免踩坑,就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职场写作定位受众面很窄,可能大部分受众为毕业3-5年的人,有它的局限性。但没关系,先听从内心的声音,往后发生改变也未可知。

四、如何看待日常工作和写作的关系

我在商会工作,主要是联系政府和各商协会,为民营企业服务。我的日常工作比较琐碎,经常需要打电话或微信协调联络,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组织各类走访交流等。

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恨不得极大减少与他人打交道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写作。

然而,当我想通我为什么写作后,我感觉我这样做走偏了。

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是能为他人、为社会能创造价值。在这点上,日常工作和写作应该殊途同归。

在结果上,我们创造价值,获得合理报酬是题中之义,舍本逐末,过分追求快速回报会让我们焦灼和失去本心!

这样想,我对工作不再不耐,对写作的结果也不再那么急切关注。

“但问耕耘,不求收获”的态度,让我开始享受日常工作和写作的过程。写作变成一件乐事,日常工作效率也有了提升,正如紧握的拳头留不住满手的沙一样。

上周,我完成了好几件会员企业对接服务工作,组织了一次自由交流的小型座谈会。会上,大家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做法以及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务实又接地气。这是参会的某院长的评价。

坚守初心,享受工作、学习和写作,事情终将展现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半年,我要为自己基本理清工作、学习和写作思路,点个大大的赞。同时,也深深感谢不早不晚在43岁这年,我遇到,遇到因而结识的这么多有趣的老师和同学,是你们,为我的平庸生活,打开了一扇灵动而丰富的精神之门。

我是蒋坤元老师旁的粉色紫薇花,现在改图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年上半年总结:43岁上半年,找到自知者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