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交通规则—关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思考

前几天的下去,我开车带着孩子出去。在一个路口等直行的红灯,我右侧是左转道,这时候有一个年轻的男子骑着电动自行车从我车前飞驰而过,而左转道有一辆搅拌车正好到路口要左转。就在这几秒的时间里,搅拌车的司机赶紧急刹车。当刹车之后,车头正好挨住了骑电车的男子。而那个男子在这生死的瞬间,赶紧刹住了电车,然后就呆在那里不知所措。等缓过神来,赶紧把电车向后退了几步,然后搅拌车开过去了。这时候我抬头看到左转是绿灯。由此可以判断,这名骑电车的男子闯红灯了。这名男子等搅拌车过去之后,又骑电车穿过了路口,停在了非机动车道上,然后坐在电车上一动不动,眼睛看着远处,还没有从惊险的一幕中走出来。

当我亲眼目睹此事,真替这名闯红灯的男子捏一把汗。明明是红灯,为何还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逾越交通规则呢?不知有了这次经历,他是不是可以改变自己对交通规则的认识。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交通规则无处不在,但是我却经常看到很多人无视红灯,继续用生命去前行。

每次在十字路口,不论步行还是骑电车,我都会等待绿灯然后过马路。可是有些时候,我会发现只有少数人耐心地站在那里等待绿灯的出现,其他人则仗着人多势众去挑战交通规则。在一些重要路口,交通协管的出现能够明显的制止闯红灯行为,但是人为的管制会带来过度的人力投入。

记得前几年的时候看过一则新闻,北京交警在路口会对行人闯红灯进行罚款。可是当交警在执行罚款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种的阻碍。行人确实知道自己闯红灯了,但是坚决不配合罚款。先不去争论行人闯红灯罚款是否合理,但是行人对于自己不遵守交通规则似乎理直气壮,而且还会说:那么多人都闯红灯,为什么要罚我呢?

这让我想起来了两个名词:劣币驱逐良币和集体主义。

面对行人集体闯红灯,当只有少数人遵守交通规则时,似乎这部分少数人被认为是“异类”。当不合理行为的人数远远超过合理行为的人数时,这就如同一个社会变成了温水煮青蛙,久而久之不合理行为变成了默许,而合理行为却成了特立独行的象征。当不合理行为的人群慢慢渗透进合理行为的人群,或许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寡不敌众。

对于任何一个在社会中行走的生命个体而言,劣币驱逐良币会造成某些行为习惯的倒退,这并不是我们想到看到的结果。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自己的行为底线,这是在为自己的孩子做出行为榜样,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在十字路口时,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红灯出现时,会有一些人漠视红灯而前行,我相信这拨人并不是重度色盲患者。然后会出现一些人开始动摇自己等红灯的信念,开始尝试跟随着前面闯红灯的人,似乎领航者的光芒在护佑着他们。

如果谈到随波逐流,很多人会想到我们有“随大流”的行为模式。当没有坚守自我的时候,似乎集体行为的影响会战胜自我,让自己浑浑噩噩的跟随着大流而前行,却没有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我相信在这个人群之中,肯定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毕竟法不责众。只要自己身处在这个集体之中,内心就会有一种茫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集体心理压力”实验。在那个实验中,只不过要实验者去辨认绳子的长短而已,但是集体的判断会影响到实验者的判断。只有当集体所给与的压力越来越小时,实验者才能更加理性的去做出自己的判断。

从这个实验当中,我们就能看到闯红灯的先驱者给后续的人群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要理性并坚持自己的行为,是需要自己能够有理智的思考,而不是靠交通协管来管制。

前几年的时候,成龙面对国外的媒体曾说:中国人是需要管的。这句话确实以偏概全,但是很扎心。那时候我就在思考: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很多行为是靠自觉,而不是靠别人来进行监督,否则我们和低级动物有多大的差别呢?

冯小刚在电影《老炮儿》中说到:这就是规矩。确实这就是规矩,否则无规矩不成方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遵守交通规则—关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