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第八讲“存在主义”(从祁克果到我们这个时代)课后小结

第八讲 存在主义

——从祁克果到我们这个时代

西方哲学课程第八次授课的内容是存在主义。

黑格尔时代,理性主义成为时代的潮流,整个哲学思想界一味强调理性。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主义更是极力强调世界精神,强调人类整体,人非理性的一面以及作为个体的存在被严重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哲学家纷纷发起了反理智之战。西方哲学发展至此,又一次迎来了它自己的转向(由理性转向非理性),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存在主义,就这样诞生了。

存在主义哲学以孤独、非理性的个人存在取代客观的物质或意识理性的存在,以个人的情感或意志的活动代替感性或理性的认知,特别是代替黑格尔主义的纯思维、理性和逻辑,从而来揭示人与世界及上帝的真谛。存在主义是如此前所未有地强调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它的代表人物有祁克果、萨特、尼采与海德格尔。

一、祁克果

祁克果反对黑格尔世界精神这样的客观真理。他认为真理必须是个人的主观真理,必须是通过独立的个人热情介入自己的生命而呈现出来,必须是真理与人的生命存在合而为一。就像耶酥所说的那样: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在此基础上,祁克果提出人生三阶段理论。他认为人要想拥有完整的生命,必须经历人生的三个阶段才可以实现,即经历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宗教阶段,最后人才能获得完整。

在人生三阶段论中,人的生命状态各是怎样的呢?祁克果认为美感阶段,人追求感官亨乐或某种艺术上的精神愉悦;道德阶段,人努力遵从道德规则而行动;宗教阶段,真理就是人,人就是真理,人能无拘无束的选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人在这一阶段创造性地生活。

那么,人生三阶段中,人如何实现他的跃升呢?祁克果认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当他在美感阶段感受到焦虑、恐惧或空虚时,他便可能会迈向道德阶段;而当他在道德阶段时感受到此阶段的过于严肃与呆板后,他便可能又会一跃再升到宗教阶段。人一定会去追求这人生三阶段吗?是的。因为人总会不安于现状,人总要追求发展,这是生命本身的生生不息决定了的。

二、萨特

萨特说人要自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人。何为自为的存在呢?自为的存在是指人在面对与自己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时,人不凭借任何外力,而只是依靠自己的意识独立地做出选择而行动,这样的存在就是自为的存在。

萨特认为人没有先在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人在自为的存在中,在一个又一个有意识且独立地做出自己选择的行动中塑造而成的。因此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还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而这个生命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而不是由社会或他人赋予我们。因为人生而自由,人应该对这天赋的自由负责而不是逃避它。

观今日之身边大众,大多数人已放弃了这天赋的自由,而他们也就注定必受这自由之苦。人唯有担起这自由的责任,人才能成为人。

三、尼采

尼采认为存在就是力量意志。所谓力量意志就是追求意志的意志。这力量意志是蕴藏于人身上的本能力量。

尼采反对柏拉图理念世界才是真实世界的观点,他认为真实世界,没有别的,只有生成的和感觉的世界。在尼采看来这个生成就是存在,这样一来,存在就被尼采定义为人本能力量(力量意志)的生成。

然而,力量意志会招致虚无主义问题。因为人是有限的存在,为了力量而力量,不管这力量到什么程度,它始终都留有对更远更深更广虚空的恐惧。尽管如此,尼采提出的对人来说至关紧要和中心的问题,时至今日依然如重锤般时不时就敲打一下我们的心灵!尼采的伟大亦在于此。

四、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就是存在者的去存在,缘在、亲在,是人的生存与活动。他认为人的本质特征在于人是“在世界中的存在”。人的存在不是某种发生在人的体肤里面的事件,也不在那体肤里的某种非物质实体之内。那人的存在到底在哪里?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个扩展的领域或地带,即人所牵挂的世界。这个扩展的领域或地带,海德格尔称之为场,这个场就是存在,就是存在的人,也叫此在。

在这个场里,如果真理处于无蔽状态,那么人就是真我;如果真理处于遮蔽状态,那么人就是常人。

海德格尔认为无论是沉沦的人(“常人”,即不具人格的公众的生物)还是本真的人(“一个自我”),他们的存在情态都带有三个一般特性:心情或感情;领会;言语。海德格尔认为这是存在的基本范畴。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存在情态必须根据海德格尔关于此在、人的存在的看法,把它们理解为一个场。

先说心情。心情并不是被我们所拥有,而是我们被它所捕获,即心情弥漫于我们所是的整个存在场,此时心情就是我们的存在,就是我们。在每一种心情中,始终是我自己的此在以某种方式处于它的世界里。即人是借听任存在显现自己的方式而得到阐明,而不是相反。

再说领会。某一观念我从未听过,但一传入我耳朵,我就知其荒谬。这种无声的领会从何而来?这种领会只能是由于我扎根存在才有的。

最后说言语。两人谈话,相互领会,两人有时也会陷入沉默,只要我们有所体验,我们就知道,在这沉默的间隙里,相互领会的这两个人也仍然可以“听到”彼此沉默的言语。这沉默的言语只有在两个扎根存在的存在者之间才会产生。

海德格尔关于人和存在的场论真是奇妙亲切深刻又有趣!

在对人与存在的态度上,祁克果说人是信仰的人,萨特说人是自由的人,尼采说人是本能的人,海德格尔说人是本真的人。虽然祁克果等人的说法有所区别,但他们无一不是在说,去存在吧,因为人是自由的,是可以做出自己的抉择的,是能够成为自己的。

怎样才算活着?怎样才算活过,或许答案便在祁克果、萨特、尼采、海德格尔等存在主义者们的具体的生活和哲学著作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哲第八讲“存在主义”(从祁克果到我们这个时代)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