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青藏高原》是典型的劣作

肖聿 2017年4月27日

近四十年来,一直没见到代表“先进文化”的像样的文艺作品。这不是危言。今天我又听见了《青藏高原》这首歌。它是总政1993年拍的8集电视连续剧《天路》片头曲,红极一时,被吹捧得无以复加。我看,这也许是因为好歹总算有了这个自以为拿得出手的东西、为这个特色时代长了脸吧。

此歌迄今红了20多年,恰恰说明了当今国内乐坛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以下简单分析一下此歌,看说它是劣作有无道理。

音频链接

李娜唱青藏高原

音乐之讨巧:藏族音乐元素只是飙高音?

此歌词曲均出自张千一。此人是朝鲜族军旅作曲家,博导,拿国家特殊津贴,也是印青(马屁歌《走进新时代》曲作者)、王佑贵(马屁歌《春天的故事》曲作者)那帮典型的官办晚会音乐写手之一。此人的音乐,我听过一些,大多是假大空的军旅歌和所谓少数民族的风情曲,《青藏高原》即其中之一。

此歌的曲调袭用了藏族音乐元素,片面突出了高音区,竟用了三个八度的音域。这分明是不打算让常人学唱:会唱歌的人,不喝二两“二锅头”是唱不出最后那个高音的;不会唱歌的,若硬唱那个高音,那动静则无不如同劁猪宰羊。以唱此歌出名的李娜出家当了姑子,学唱此歌的韩红则更是一个瘦驴拉硬屎的笑话,因其形象和作派都绝不适于登台。与表达内容和情感无关的飙高音不是艺术,是耍狗熊。这种手法是音乐写作上的取巧,是廉价的媚俗,却在国内盛行并吃香,足见当今国人音乐创作和欣赏水平之劣。

歌词之假大空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可是青藏高原?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

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

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以上是此歌歌词。祈盼,眷恋,梦幻,庄严,听啊,多么动听的辞藻!但它完全经不起追问,因为它假得离谱。与其说它是抒情和赞美,不如说是梦呓。

首先,青藏高原绝非什么“圣地”与“净土”,那都是吃饱了撑得发慌的城里人给它贴的标签。非佛教人士推崇青藏则更是矫情,因为这种虚伪的宗教情怀,至多表明了对现代都市丛林文明的假惺惺的厌倦,无异于无病呻吟,如同粗使丫头硬学西施捧心,太令人作呕。用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话说,这就是典型的“自媚”(Kitsch,即自以为情志高雅或情怀高尚并因此感动了自己,是极度自恋的表现)。真把那帮口称心仪西藏的家伙弄到那个高原上,他们怕是连一个月都活不下来,因为“呀啦索”治不好高原反应。

其次,歌词前言不搭后语,乱得天上一脚、地上一脚,毫无逻辑与章法,是此歌的致命伤。青藏的群山,与“千年的祈盼”、“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和“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有何瓜葛?什么东西才“眷恋”群山?是猴子还是野羊?(这让我想起了王立平词曲的《大海啊,故乡》的荒谬歌词:什么才“海边出生,海里生长”?那不是海王八么?)这种伪抒情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典型的假大空。歌者是在赞美堪称生命禁区的高山(冈底斯和喜玛拉雅),还是虚幻的宗教净土呢?天晓得,还是学学板桥老翁的“难得糊涂”吧!

歌词之拙劣

歌词最拙劣之处是“一座座山川”这句。它是全歌之“歌眼”,因为“我看见”“一座座山川”,“那就是青藏高原”。但恰恰是这一句,暴露了张千一的文笔狗屁不通。“山川”是合称,表示山与河(川);山的量词为“座”,川的量词为“道”。试问:啥叫“一座座山川”?

想起了类似的歌词:一是歌剧《刘胡兰》的唱词(1948年延安战斗剧社创作演出,由海啸作词):“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队伍出发要上前线。”二是陕甘边区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词(关鹤岩等填词)“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怎么到了“先进文化代表”的特色时代,就出了“一座座山川”这种连量词都用错的扯淡歌词?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这究竟是“先进文化”还是文化垃圾?这究竟是为特色时代长了脸还是打了它的脸?

张千一和王立平本是写曲子的,却都自以为是全才,作曲又写词,弄得歌词出乖露丑,狗屁不通。还是算了吧!因为用电影《让子弹飞》里师爷(葛优饰)的话说:“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退一万步说,就是把“一座座山川”改为“一道道山川”,此歌也仍然是三等的货色。当今的国内乐坛,无人才,无艺术,无人品,只有商品、投名状和膺品,无真正的人民音乐家,只有印青、王佑贵、张千一之类的轿夫兼吹鼓手。我怎么也联想不到什么“先进文化的代表”,倒不由想到了李白《答王十二》的一句诗:骅骝拳躇不得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本文作者声明:切莫打赏。

你可能感兴趣的:(歌曲《青藏高原》是典型的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