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比较诗学在西方崛起的学术背景。
比较诗学在西方崛起的学术背景是在16世纪开其端绪的世界化潮流,其中又以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为其基础。美国学派为比较诗学的产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if !supportLists](1) [endif]早起的法国学派以实证主义作为本学科的方法论基础。强调对于不同文学间影像事实的外部实证研究,排除文学的美学内涵。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难,为了在比较文学领域内替文学的文学性和美学品格赢得合法性,而后者是符合新的学术精神的。美国学派要求扩宽视野,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并无事实联系的多种文学现象之间,扩大到文学与其他知识领域之间,并以文学性为核心,这实际上便已开启了比较诗学的大门。
[if !supportLists](2) [endif]虽然美、法学者对对方观点并不认同并且陷入热烈的争论,但是双方的观点,对历史的探寻和批评,对美学的沉思,这两种方式自视为恰好相反,而事实上却彼此补充。由此比较文学便会不可抗拒的引向比较诗学。
怎样理解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诗学”在学科本质上就是文艺理论?
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比较诗学这个学科的内涵,就必须从“诗学”展开讨论。“诗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崛起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认为诗学应该与伦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修辞学区分,所以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诗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亚里士多德着手描述了什么是文学,并界定了文学的构成成分,展示了文学的手段和目的,在学科研究的外延和内涵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以批评戏剧这一文类为主兼涉诗歌与批评的文艺理论话语。《诗学》始终在关注文类的概念及其内在的本质,而不是在关注个体诗人及其作品。
怎样陈述在印欧语境下,对亚里士多德“poetics”误读的可能性。
绝大部分英语词典关于“poetics”的释义几乎都把“poetics”定义在“关于诗的研究”这一文体分类方向上。但是,我们认为这是狭义的诗学概念,如果你走入亚里士多德指涉的“poetics”空间中,就出现了误读。这是因为亚里士多德所谓的“诗学”,指涉的就是文艺理论,这是广义的是学概念。因为狭义的诗学知识在问题分类的前提下对诗歌研究的一种方向性称呼,广义的诗学则比狭义的诗学宽阔,并且从涵盖从总结理论的角度来完成的关于诗的研究。
综述中国学术文化传统对“诗学”所赋予的四个层面意义。
[if !supportLists](1) [endif]把“诗学”用作为“学习做诗”,用当下文艺理论的表述来解释就是“诗的创作”。诗学走位词语的第一次使用是在唐人郑谷的《中年》,这里的诗学一词与亚里士多德的“poetics”完全不同。
[if !supportLists](2) [endif]把“诗学”用作为“关于诗的创作与诗的批评的学问”,这里的诗学已经从诗的创作涉及诗的批评,所以这里的诗学是比郑谷的诗学在外延与内涵上扩大了。
[if !supportLists](3) [endif]把诗学用作为“关于诗话及诗话学研究的学问”。
[if !supportLists](4) [endif]把诗学用作为“关于诗的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李行修所提及的诗学则是指专门对诗经进行研究的独立学科。
怎样理解在汉语语境下,“诗学”存在着从字面上被误读的可能性?
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中“诗学”指涉的是“关于诗的创作”、“关于诗的创作与诗的批评的学问”、“关于诗话及诗话学研究的学问”与“关羽是的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四个层面的意义,这四个层面互有交叉。可见,至少在近代以前,“诗学”这个术语的外延与内涵还是限定在“关于诗的研究”这一总体意义上,因此还是一个狭义的是学概念,这就很容易让很多人对比较诗学进行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