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没有看到他付出的努力。这个社会太浮躁了,人人都想速成、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但是,那些所谓的草莽英雄、偶然的成功只是小概率事情,是媒体拿来吹嘘和宣传的资本。之所以大肆宣传是因为太稀少了!
那像咱们这种家里没背景、人又不够狠、心有不够黑、不太会抱大腿、又没有走狗屎运的,如何才能提升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可能最近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局势太差了,导致很多人开始丧失信心、甚至有点慌乱。简历投了上百次也没有任何音讯,面试了10-20次都得不到offer。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呢?为什么自己觉得自己挺不错的,也看了很多文章、学了道理、拽了很多名词,为什么面试官还是觉得不合适呢?
其实,问题真的很简单,就是你能力不行(对于这个岗位能力不行,或者不匹配)
我和几个来找我咨询的同学聊了下,发现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1、眼睛里都是产品,不是用户
很多人在介绍自己产品的时候,都是这样说的:我当时做的项目是提升页面转化率,我通过对用户分层,将用户分为几类群体,用户分层的主要方法和依据是什么,然后转化率提升了20%。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眼里没有用户,都是产品。从自己接收到的任务出发,如果是这样,你和一个技术同学有什么差别?他们比你更擅长去解决一个问题,去做数据分析,去做用户分层。
其实我们期望听到的回答是这样的:
当时我们部门的主要KPI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KPI呢,是因为根据市场环境、产品所处的阶段、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决策的,最终得到什么结论。
从这个KPI里面分解,我负责的部分是XXXX。然后基于这个目标,我通过一些用户调研,了解到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总是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用户不知道如何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
通过调研发现,用户在找自己学习内容的时候不像我们想象中的有明确的知识体系,他更倾向于找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人,而且这个人通过学习一系列内容提升了自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对网站的内容重新组织,从按照知识分类改成按照用户故事分类。每个人都在网站上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跟着他们一起学习提升自己。最终达到xxx的效果。
同样都是提升转化率,前一个人讲的都是我如何去做的,产品做的多么复杂。但是你不懂你的用户呀,你没有看你的用户碰到哪些问题。
2、如何做的和为什么做?
第二个问题就是,只知道如何做的,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个就是典型的技术思维和执行思维。
你问他从一个完整的需求发现-需求转化为产品-产品最终上线,都会经过哪些阶段,不同阶段你觉得应该关注什么?
KPI拆解-产品规划-细化产品方案-产品评估-技术初步评估-完善产品文档-项目跟进-发布上线,从流程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把大分部重点都放在了中间环节,也就是从产品规划-产品上线。而对为什么产生这个需求,当时业务上是如何讨论、如何纠结、如何决策,往往关注不多。
这是因为每个人在面试的时候都会紧张,一紧张就会变“笨”,只能表述自己最擅长的部分了。当然,也有很多人跟我说,我在公司的层级太低,很多业务决策和讨论我根本参与不上。其实,所有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为什么有些人晋升的快,是因为他花费了大量时间、人情、套路也好,获取到了这方面的信息。如果你没有成长的欲望和动力,那只会面对问题退缩。
3、太看重术,不注重道
很多人咨询我有哪些比较好的用户调研方法、用户分层方法、竞品分析方法。其实方法很多,也都大同小异,而且说实在的产品经理真的不是比拼谁懂得方法多、技能多,因为产品经理门槛太低了,就那点硬技能,谁好好花一段事情都能学会。
其实产品经理更多的看重的是一些“道”的能力,这部分能力不是说附上一个产品设计图就可以的。(还真有一些同学给我看他们的简历,发现里面还真的附上了产品截图的,你这不是搞笑嘛?难道产品是看谁的产品长得好看、交互体验好,这也太肤浅了)
但这个问题也好理解,就像你没有那么丰富的阅历、生活经验、痛苦的经历,是不会像一个百岁老人一样有那么多的生活感悟和传奇故事的。
很多人都是产品小白,也就1-3年产品经验,你跟他说大道理,他没有感受、接受不了。
我们看看俞军的《十二条产品军规》,这几条看起来很简单,但不同阅历的人看到的体验和感悟是不同的。这12条军规下面是俞军庞大的系统能力,每1条相信他都能演绎出很多道理和故事,因为这些都是他的经历。
俞军 :十二条产品军规
1、产品经理首先是用户
2、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3、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5、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6、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7、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8、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9、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10、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11、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12、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那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实践与学习结合。
我们都有自己上学或者学习其他东西的经历,我们想想什么时候学习效果最好?老师给你填鸭式的灌输,这个是最没效果的,你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学完了没过一段时间又忘了。
但是如果是我们自己想要了解一个事情,比如要如何提升自己的游戏水平,我们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知识,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升,在提升过程中又发现新的问题,不断的迭代和完善。其实这也是一个做产品的过程,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收获是最大的。
然后看看工作中的例子,有些人就是不停的工作、做项目、写PRD。在忙碌中找充实、找安全感。但实际他的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因为他没有系统的学习;而有些人在做产品的时候,就会同时观察竞品、其他类似的产品,写产品总结、心得,去外部交流,去阅读、去学习。一段时间后,两类人就有了非常明显的差异。
逻辑思维的罗振宇老师,提出一个概念叫“苟且的红利”。其实那些优秀的人也真没有付出太多的努力,只是多出了一点点而已,这个就是“苟且的红利”。所以,只要你坚持去带着目的去学习,多去看看书,半年之后你就能明显感觉到自己有变化了!
人生没有捷径,老老实实的为用户服务、解决用户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不求成为产品大神,只求成为一个互联网洪流中一个健壮的水滴!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请务必帮我个忙:
1、点赞,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
2、关注我,让我们成为长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