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比较阅读

学王崧舟老师的诗词背后的味道

《题西林壁》

苏轼到了庐山,不写瀑布,不写峰云雾,看似写景,其实写的是心灵的觉悟,生命的境界。这种写法叫以境显理。就是通过一种很具体,很形象,很典型的诗的意境。是的,意向来 来吧,这种里直观的呈现出来 试点处理的方法是自问自答,自问自悟。

要写成一首诗,需要各种条件同时具备,苏轼写这首诗就具备了以下几个外在因缘

一,庐山

二,特殊的经历

这首诗写于乌台诗案以后 ,本以为命绝于此的苏轼被贬黄州,又贬汝州,途经庐山。

三,特殊的政治

正是王安石变法之际,弊端已经显现。苏轼有话要说。

四,西林寺

苏轼有很高的佛学境界。

而内在因缘则是苏轼自己。他的思想境界和生命哲学。苏轼被王朝云说不合时宜,自称野性。追求的是人生的自在和解脱 不愿人云亦云,故有此诗。

《游山西村》

这首诗抒发的是一个游子回乡,是浓浓的甚至有点儿狂欢的乡情 陕西村是陆游的故乡,罢官回乡 心中是落寞,愤慨和我无助,只能靠乡情来排遣,来抚慰 。

这首诗以俗写俗,以朴写朴,像写戏剧一样来写律诗,写出古朴真挚的乡情 。

我们也用戏剧的角度去解读

第一联是主人说给陆游的话: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第二句是陆游对主人说自己来时的情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句是陆游接着对主人夸赞这个地方: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第四句是主人要挽留,陆游会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但我们把两首诗放到一起会发现:

一是理趣,一是情趣

一是禅意入墨,耐人寻味,一是兴趣入比,质朴亲切

一是处处写礼,以境显理,一是处处写情景中寓情。

一是看似写景,实则写理,一是看似写理,实则写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