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来自生活:(3)规矩准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史记·夏本纪》有载: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吕氏春秋》说: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

由此可知,中国历来重视规矩与准绳的作者。但是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却说:乾坤方圆,非规矩之功。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规矩有用,但规矩却造不出天地乾坤。

有人的地方就有秩序,要想有秩序就需要规矩。但我们直觉中的规矩总是古板的教条和腐朽的陈规陋习的代名词,我们对于规矩的天然的抗拒,来源于自由人对身心自由的向往,所以,对规矩拒不接受。这一矛盾自有人类社会就存在,到现在依然如故。对规矩的抗拒,是根植于血液中的。

然而,自然人的抗拒与社会人的自觉遵守,都统一于“人”。没有规矩的无政府状态,历史上不知出现过多少,受苦的还是人自己。所以现代社会就是规矩与自由的统一体,自由,是百千万人讨论、争论的话题,什么是规矩下的自由?规矩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法,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也只是网,不是铁幕,法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小而化之,在管理工作中,我更愿意用“准绳”而不是“规矩”。规矩,总给人一种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只能这么做的束缚感,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所谓“计划”痕迹过重,就是这个意思。法无规定不可为,这一理念早就进步为法无禁止即可为。但是具体管理中还是规矩过多,鼓励创新、发挥个人主动性还是非常不足。所以,换一种思路,把具体工作中的规矩变为指导行动的“准绳”,是不是更好一些?

比如育人中,孔子周游列国时马吃了农民的庄稼,辩才子贡交涉未果,马夫交涉即成。孔子并未交给子贡交涉的规矩,然而事后大家却都明白了交涉的“准绳”。规矩是死的,准绳则是灵活的原则,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准绳”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在管理工作中,我们领受一项任务,最喜欢的就是告诉我目标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过程中坚持什么样的原则,这些即可。至于每一步如何做,哪些不要做,哪些可以做,却常常让人束手束脚,因为这些完全是前辈的心血,殊不知前一秒的改革创新就是下一秒的藩篱牢笼,改革、创新必须时时进行,规矩过多就无法时时存创新之念,只能按照前辈的“黄金法则”,萧规曹随而已。

比如在上下级关系中,我们听到很多人带下属都是“完成我告诉你的事”,一般人还真是特别开心,因为领导交代的必须不打折扣的完成,不打折扣的完成了领导必定满意。这个逻辑本身没错,但是却忘记了,仅仅按指令完成工作,机器人也可以替代你啊。在下属,就是要不靠指令生存,而靠准绳进步,这个准绳就是处理好生自两侧的毛寸,绳左的公德、绳右的私德,绳左的公利、绳右的私利,绳左的团结、绳右的分歧,这根绳子就是辩证法与历史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用矛盾的二分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规矩,是法律、制度、规定或者约定俗成的事情,因之以定成事;

准绳,是原则、目标、方法或者心中的愿景,因之以行将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来自生活:(3)规矩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