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新时代”与“旧时代”
曼陀罗
新华社关于今年全国两会的述评说:
“两个百年”交汇重要历史节点,2021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
这是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大会,铺展蓝图、放眼未来的大会,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大会。
牢记使命,谋大局、开新局,新征程上凝聚力量。
坚定信心,出思路、支实招,奋进路上砥砺前行。
是啊,“两会” 真是一面镜子,可以窥探出一个地域和一个国家的微妙或是显著的变化。
现将写于2008年回忆采访两会的旧稿重发,以资庆贺全国两会隆重召开。
进了“腊八”就是年。按旧俗,开始杀猪宰羊了。
适逢黑龙江“两会”刚刚落幕,媒体报道又引进不少“融媒体”、“客户终端”等很好玩、很吸引眼球的手机阅读,所以更显热闹火爆;又恰遇三十几年不见的冷冬,套用东北人今年最时髦的嗑儿,那真叫“冰火两重天”。
的确,黑龙江这几年顶着经济上的暴雪朔风砥砺前行,实现GDP总量首次突破16000亿大关,比上年增长6.4%,增速创造了四年来新高。本届“两会”又适逢换届之年,换届纪律严明,换届选举风清气正,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如收入会不会增长,精准脱贫目标是否会如期实现,创业就业的环境如何改善,生活质量和水平如何再提高……政府工作报告都给了百姓一个暖心的答案。
如果从“振兴老根据地”的层面剖析一下大东北的流年不利,“两会” 真是一面镜子,多少可以窥探出一个地域的微妙变化。包括会风在内的精神状态、筹划布局、科学精准等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举措、大动作、大手笔,都会在这里找到答案。
十几年前,鄙人供职在黑龙江颇有影响的被外宣部门定位为省内“政经视觉第一刊”的图片杂志社,曾经策划、主持并亲身参加两届七八次的“两会”的采访 ,对“两会”至今未忘,感触颇深。
首先说,那时反腐还未形成高压,官场尚未形成危机,“两会”更像一个老朋友抱团取暖提前相聚的拜年会。
那时,绥化第一任市委书记马德及其案中案震惊全国后官场后已归于平静,作为案发地的黑龙江官场开始歌舞升平,丝毫看不到因原省长田凤山和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连带的负面迹象。作为官场的公开亮相的舞台,“两会”一片祥和喜气,代表、委员无不春风拂面,曾经发生过的官场大地震随风而去,仿佛那是一个很久远的事情了。
这种状态很是鼓舞前来采访的记者们。曾几何时,坊间传闻马德受贿卖官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最大卖官案,牵涉官员260余名,除田凤山、韩桂芝外,还涉及绥化市下辖10个县市众多处级以上干部,仅绥化市各部门的一把手就有50多人。
看来,“曾几何时”在曾将沧海的官员面前不堪一击。胸襟开阔、性情豪放的东北人一旦有了阅历和历练,一般情况下是经得起风浪的。想想看,两位从政为官后没离开过和黑龙江的曾经的省长和政协主席,在本地官场该有多大牵扯?记得我当时很惊讶官场的从容,后来则赞佩不已。有道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应该向前看才对,黑龙江的父老乡亲们还指望这些领导带领人民奔小康呢!
事实上也真是那么回事儿。无论如何,当时黑龙江官场起码也经历了一场整顿,新提起的一批年青有为的干部担当了各地的主官,尤其以县市主官尤为引人注目。这拨后起之秀,大多从本地基层起步,多有乡镇一级摔打,实践丰富,精力旺盛,且大都长相端正,英气逼人。大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这些精英们在会休时往往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很有抱负和朝气,更有豪气。当时我就想,不消几年,他们将是黑龙江官场的扛鼎人才,任重道远。后来果真应验,他们很多人后来当上了地市一级的主官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二把手,更有出类拔萃的,进入省一级领导的序列。不幸的是夭折者大有人在,一些精英在职位更高、责任更大、经验更多,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纷纷落马了。对此,我很为他们难过和惋惜。毕竟,这些人的品质不错,能力出色,更难得的是有奉献精神,但在官场体制面前,都成为牺牲品和殉葬品了。
那些年也正是国企下岗职工“买断工龄”进行时。黑龙江是国企大省,当年苏联援建的大企业现在都云消雾散,你再去寻找踪迹,十有八九都变成了炫目气派的楼盘。与此相应的是企业勤勤恳恳、一个心眼做贡献的主人公,大多草草一次性“买断”了。这笔血汗钱,似乎也没什么标准,有的区区两三万块钱,就告别了赖以生存的地方。至于“二国营,也就所谓的“大集体”企业那就更惨了,有的区区几千块钱就将工人们打发回家。这样的切割,都是在所谓国企改革高歌猛进的高压下进行的,其背景正是党纪松弛涣散,企业改革急得嗷嗷直叫,恨不能一步跻身“市场经济”的时候。当时,企业改革的家底暗箱操作几近明火执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下岗工人的哀怨和骂娘不绝如缕。但这些声音,都在“两会”上听不到,代表、委员讨论,豪气满怀,是一片国企改革如何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取得重大成就的颂扬声。
我采访过的“两会”还遇到过一个奇葩,那是为新来的省委书记补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空缺专门开的一次代表会。那次会议的中心议程就是让书记“当选”省人大主任。代表们四面八方汇聚省城就是为了一件事儿,不说会期,单说来回往返,就耽误代表多少时间啊!特别是代表中有很多是地市的书记、市长,他们要勤政为民,你说这是不是糟蹋他们日理万机的宝贵时间啊?这位当选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书记前任,仅在黑龙江任职一年挂点月的零头,就升迁到北京当国家领导人去了。这位前省委书记和省人大主任,曾是杂志社报道聚焦的重中之重,一上任,他就踏遍黑龙江山上水水,可惜没来得及推出新政,就匆匆另有重用。这样短的时间,估计他连省人大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都认不全。
喜气、豪气大概是那些年“两会”的特征,但这还不够,和气、浮气也是“两会”又一特征。
一般说来,除了开幕式、闭幕式,会议中间讨论报告才是“两会”的主打。在这一过场中,书记、省长到那个地市代表团最为引人注目,也是记者跟踪的焦点。此时,被省领导光顾的代表团会议室灯光明亮,和气融洽,发言踊跃。特别是领导的讲话,代表、委员聚精会神,除了讲话铿锵有力或抑扬顿挫的声音,就剩下笔记本上笔尖划纸的声音了。一般领导也会恰到好处的插上一两句幽默的话,有时并不好笑,也会引起朗朗的笑声。
若没有更高的领导在场,地市代表团的气氛就不那么热烈了。本地的领导和代表、委员熟稔得很,本地描绘五年蓝图的会刚开完,本地领导要说的和代表、委员要说的在本地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所以讨论也就有点沉闷,发言不热烈,掌声也稀稀拉拉的。我曾加过四五个地市代表团的讨论会,都是从头至尾。讨论刚开始还可以,愈往后愈闷得慌,时间刚过半,便有彼此熟悉的开始窃窃私语,而后九九归一,大家聊起挺哏的笑话来。浮气上升,大家放下了包袱,也是记者感到开心的一刻,跟着代表、委员一起互动起来。至于记者采访代表、委员的公开报道,都是有意选取、设置的小氛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阔气也是“两会”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两会”的费用很昂贵,代表、委员都要下榻在高级宾馆。那时,正是奢侈风比较严重的时候,一天三餐的标准自是不低,加上各地代表团随团来的辅助人员,比如当地的新闻媒体什么的,还有会务其他费用,累计起来每年一次的“两会”费用是一个咋舌的数字。
尽管“两会”安排如此精心周到,特别是一日三餐三餐不重样,代表、委员对早餐、午餐还算领情赏光,但到晚餐,职务显赫的人物包括刚才提到的那些年青有为的县市主官,都另赴其他饭局,宾馆的餐厅顿时黯然失色,冷清不少。那时刚兴自助餐,记得一个晚上,我与省政协老主席王钊和哈尔滨老市长王人生同桌就餐,两位老人似乎对冷落人希的氛围有所感觉,不时地用眼睛瞅向大厅中间十几米长条桌上摆放的品种繁多的丰盛菜肴,脸色凝重神伤。最后,他们很小心地用完自己盛放的饭菜,迈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走了。我猛然想起他们在改革开放时焕发光彩的日子,感到他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问题是“两会”的实际效果。书记、市长以及厅局长占三分成色,企业家及界别的专业人士占三分成色,再有三四分成色就是包括农民工、环卫工人在内的代表、委员。直率地说,这些应该值得尊敬的人在这种场合也就充当一些门面,指望他们提出像样的意见、建议和提案,恐怕不是他们所长。实际上,这些也是全国一样的“两会”特色,问题是在这些人中间再次选出的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包括同为大东北其他省份的代表,很难在北京听到他们振聋发聩的声音。一些为老百姓代言并能让老百姓心里感觉或酣畅过瘾,或涟漪起伏的意见、建议、议案大多是大东北以外的其他省份的代表、委员提出的。东北代表、委员在北京不受到广泛关注,这不能不说是大东北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曾说过,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这个“关键少数”是指的领导干部。这这里,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话引申,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比作“关键少数”,我看也不为过。他们是党和人民的纽带,是人民愿望的传声筒,更是国家治国理政、参政议政的精英人士。
遗憾的是,是大东北“两会”代表、委员的鲜见“异见”,不是噤声就是掌声。中间的,是绝大多数,就是你说我说他也说的附和赞美。“关键少数”的关键的关键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不能不说是老工业基地一直振兴不起来的原因之一。
省一级“两会”之前,先是区县,再接着地市,都要开当地人大会议;参政议政的政协亦如此,各民族党派也要各自召开会议。不论是人大还是政协,都是讨论报告、改选领导、选出参加高一层会议代表等整套会序。这样兴师动众的层层递加,无非就是让各地的代表精英、党派精英一朝怀胎十月分娩,无非在关键的节点生出一个大胖孩子,在“两会”亮起响亮脆耳的哭声,让代表、委员拿出最好建言献策。所以,这些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不提些或高屋建瓴,或是针砭时弊的一家之言是说不过去的。当然,我们不希望看到西方国家参众两院会议的唇枪舌剑,更不耻于他们野蛮的揪领子薅头发打嘴巴子,但“两会”毕竟被人民和社会各界寄予厚望,可以以人民的名义提出意见、建议和提案,可以让国家的决策者倾听人民的声音,采纳正确的建言,让人们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如果代表、委员不能履行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在“审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两会”的召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就在写这篇文章之时,恰巧微信盛传一个帖子,说的是被评为“最牛人大代表”的王全杰没有连任下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是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烟台大学教授,他之所以“牛”,是因在人大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府官员要公示财产的建议。为此全国人大专门请他列席常委会,让他介绍自己的建议。他还第一次提出“废除举手表决、鼓掌通过和赞成票不动笔的选举办法”,各大媒体均予以报道,新华社还配发了《细节一小步,民主一大步》的评论。此次落选,是上级通知他,由于档案关系变动,他由研究员转为教授职务,代表性改变了,他已不能代表科技人员,因此不能被提名连任。此贴在微信上引发轩然大波,已经演变成公共事件并连带出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质疑,同时也引起了人大代表与真正的民意诉求有多远的深思、深虑。
微信中我看到一位带团在雪乡旅游的朋友在群里发的感言。他说:经过这次舆论的风暴(指2018年媒体报道雪乡宰客引起的轩然大波),雪乡各个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了,管理更人性化,接待更标准化,重新塑造了雪乡的新形象。昨天入园接近万人次,希望各个监管部门和经营业者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商机稍纵即逝。
“稍纵即逝”,说的多好啊!“两会”何尝不是大东北和黑龙江的稍纵即逝?“舆论的风暴”何尝不是大东北和黑龙江的一次转机?
我觉得,黑龙江应该抓住前段时间舆论场的“药捻子”借势点火,鼎新革故。你看,近万人次重返雪乡,这不就是黑龙江的福音吗?
丁酉年鸡癸丑月于虚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