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万个小时就能成天才?

听说,“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那我睡觉应该已经超过一万个小时了,怎么还没见我成天才呢?

哈哈,其实这里说的练习是指“刻意练习”。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


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区域,由里到外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刻意练习指的是循序渐进、多次重复、主动地加强在学习区的练习,从而逐渐让学习区转换为舒适区,也就是变成你的所长。

基本上人人都会写字,但不是每个人的字都写得漂亮。那对于一个写字一般的人来说,书法就算得上是学习区。通过不断地练习,从笔画到结构,从单体字到复杂的字……逐一突破,逐一不断地练习,就像王献之一口气练完十八缸水方成大师一样;最终你也可以写出一手好看的字。


当我们遇到舒适区之外,但又必须掌握的技能时,就要抱着刻意练习的态度,勇于突破自己,沉下来持续不断地、循序渐进地、反反复复地练习。达芬奇是画了多少只鸡蛋才画成大师的,谁也不知道;但如果我们想要学好photoshop,就少不了要反复地实际操练,从最简单的调亮度、对比度、字体……开始,逐渐到各种高阶的操作。从书中学、跟其他PS高手学,不断地攻破自己在PS方面的弱项,从而逐渐成为PS高手。


虽然刻意练习,一万小时以上的练习,有非常大的可能让人在某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要达到更高级别的水平,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天分”,特别是艺术类、竞技类的。例如你个子矮,你就没法灌篮;也不是每个刻苦练习钢琴的人都能成为朗朗或者克莱德曼;无数的美术专业生画一辈子也不可能有梵高的成就……

所以,在付出努力的同时,我们也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找出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再进行刻意练习。你看,虽然我也姓余,虽然我现在也坚持写文章,但我就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下一位余秋雨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练习一万个小时就能成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