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时代变革:从吃说起的商业梦想
以前在东莞时期的早餐,几乎不用考虑,一定会选择真功夫。
因为,那粥真的是花时间、用功夫熬出来的,不稀不稠,光亮照人;
那榨菜则是用上好的香油炒过一遍的,香辣可口,色泽诱人……
可是,食品工业化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去就餐时,再也找不出当初的滋味,那曾经最吸引你的,也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比如,真功夫的汤,早已不是当初的、令人食色生香味口大开的、精心熬制的上汤了……
这些工业化运作的餐饮连锁,如果没有相应的变革,将在未来的市场上,逐步萎缩,直至没落;
因为,大众化的被动消费时代,已逐步在接近尾声、走向灭亡;
而随着九零后、零零后的崛起,小众化的、社群空间化的互动消费时代已然来临;
从功能商业走向精神商业,从单纯的满足生理需求(口腹之欲),到满足由生理需求向心理和精神需求的过渡,不断地去创造积极的消费体验,激发顾客的有效互动和忠实粘性,这就是未来商业变革中,社群思维的由来和原理;
还是拿早餐来说,我喜欢喝粥。
而且,现在基本上也只在一个地方喝粥。
那个粥老板建立了一个活跃顾客的微信群。喝粥有什么益处?怎样喝?什么体质适合喝什么样的粥?他的粥,用的什么米,放得什么料,用得什么水,水是经过怎样处理的,今天主推的是什么食材做成的粥,什么食材类型组合的粥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你都可以在微信群里、在他的朋友圈里、在他的微信公众号里一览无余,那贴心的、走心的信任就此油然而生!
你可以去实体店消费,环境相当不错;
你可以在微信上提前下单,他根据距离在他承诺的时间内及时送到;
当然,还有一些早餐和中餐的延伸服务,在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
我想说的,这就是社群化的、小众化的未来商业变革的一个场景,而这只是一个方向,和一个刚刚的开始;
在未来的商业,或许你根本不需要开太多的实体店,你也不需要每一家实体店都必需选一个位置很显眼、租金很高昂的好门面;
你只需要的只是有这样一个由实体和虚拟空间形成的社群互动空间;
当然,关键的是,你要在这个由实体和虚拟形成的社交社群空间里,通过有效的营销、有良心有效率的经营,建立有足够的、信任你的、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甚至精神联合利益趋同的忠实会员;
因为,商业的重心正在从“物”转移到“人”,商业的驱动力也正在从“流量”转换为“关系”,商业的价值衡量标准正在从“功能价值”转换为“人格价值(由商业和服务而升华的精神与心理满足的价值)”。
商业的人口红利已然成为过去式,商业的人心红利已悄然来临。
只要坚持,持之以恒地坚持过硬的品质和服务,粥店老板的忠实会员顾客会越来越多,他的生意就会越来越好……
当然,我所描述的粥店,还只是一个点,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会有一个逐步将商业延伸和放大的过程;
如果能力和精力有限,我们就老老实实做好一个产品(甚至就只是做一个有竞争力的爆品)、和一个比较简单的服务,有效率的服务好一个相对集中的小社群,做一个简单的新时代的个体户;
如果能力和财力足够,会员基数有了一定的当量,我们就可以做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社群化联合的大社群集群,可以企业化、股份制合伙人机制的运作和运营;
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有了更大的基础,我们就可以强强联合和组合,形成一个精神和利益趋同和分享的事业平台,直至做成一个上下游打通的产业生态链;
而我的比较务实的商业理想,就是想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价值观比较接近的、有爱心和慈善心的朋友,以养生与老年关怀为核心商业价值观(之所以以此为核心商业价值观,一个是因为目前的重疾年轻化,一个是因为人口的老龄化);
以社区健康饮食和美容养生会所为商业起点,比如,就开刚才我所说的粥店(早餐店,大家可以想想,目前内地有多少做早餐的在用这种社群思维在经营早餐店,当然,我们只选择一些中高端社区去做经营);
比如甜品店;比如面食店;
比如熟食店;比如凉菜店;
比如儿童营养套餐店;
比如上面两种或者三种的组合店等等;
再比如社区化的侧重美容和身体保养的养生会所;
或者侧重疾病(重疾病)前瞻性预防的养生会所;
这样的商业起点,不需要太多的投资,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我们先从一家位置熟悉的店、一个商品和服务业务娴熟的业态、一个熟悉的家门口的社群开始做起,从一家店到十家,从一个群500到十个群5000,从一个小区到一个社区再到一个大区域,我们逐步去锁定我们的人(顾客)、货(商品和服务)、场(店面和立体社群空间),且逐步流程化、数据化、规范化运作;
当然,大家可能以为这样的商业场景描述其实很简单,但要达成一定的商业效果,从通过有效的自媒体营销去建立“铁粉”的信任,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和配送和标准化,再到持之以恒的商品品质和服务,没有十几年商业的历练、浸润、沉淀和思考,不是那么容易达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我们要做的核心,就是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和机制,聚拢一批想创业但一直苦苦无法独立创业的同仁;
这个商业模式的壁垒和门槛,不来自于商业本身的资金和商品,而来自于人,来自于一群有共同商业价值观的、高效率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团队,因为,这是大家的事业平台,不是某一个人的,这样的团队,才有效率和服务品质;
比如华为;华为任正非的商业价值观,就是将一群高智商的理工男,通过利益高度共享,去打造一个不朽的通信技术的商业帝国;在我看来,华为的事业不是建立一家世界级的通信企业,而是“不让雷锋吃亏”,因为雷锋已经吃了上千年的亏。
中国社会,主要的陋习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所谓的阳儒阴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在那里做裸官、吃特供、养二奶,却成天让老百姓学雷锋:很多人几乎从来都是说一套做一套。
所以,怎么能够改变这个文化传统,努力打破这个死循环,走出这个怪圈,不让雷锋吃亏,不让那些做事的人,主动做事的人,主动按照游戏规则做事的人吃亏,在中国,是你做任何事业都值得思考和改变的事情。
比如胖东来;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于东来,带领一群梦想通过自己劳动改变命运的下岗工人,在河南建立了一个传奇的零售帝国;
比如海底捞;张勇创造了一个供乡下青年改变自己命运的事业平台,只要你不怕吃苦,只要你肯学习,勤劳肯干,只要你积极向上,你就可以从基层干到高层,从年薪几万到十几万到几十万到上百万;
海底捞的事业是什么?是打造一个火锅店?
不是。其实跟这个没关系。火锅店只是一个事业的载体。
海底捞的事业是通过双手改变命运,跟这个万恶的城乡二元体制作斗争,农民工跑到城里头来,被侮辱、被忽视、被损害。海底捞来了,张勇来了,给大家建立了一个平台,你们可以双手改变命运,不看学历,不看背景,什么都不看,就是看你的绩效,你就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做到店长。
你带着徒弟出去拓店,拓到七八家店,你就成为区域经理,区域经理年薪上百万,给你配车、配司机,配保姆。他的激情,他热爱的事业,不是开火锅店,是双手改变命运,是跟这个万恶的城乡二元机制做斗争。这个才是海底捞张勇源源不断激情的来源。
商业的本质和核心是创造价值;而团队的核心是要价值观相同和接近;
只有两相合一,才能创造商业的奇迹;
我想要的员工中基层主体是八零后、九零后这批年轻人。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讲,智慧型组织是――价值观的分享、能力的分享、财富的分享,是高配。
但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讲,这个是标配,你没有这些配置,我根本就不跟你玩。
所以我们创业追求“平等、参与、分享”,而他们进一步还要追求“自主、掌控和意义;
自主是什么意思呢?一定要让年轻人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决策的空间;
掌控,一定要让年轻人能够在相关的业务和服务上学一门绝活;
意义,他一定要在工作当中能够找到人生的意义,实现他的生命的价值,实现他的对事业的热爱。
这个是互联网时代,人联网时代智慧型组织为什么变得更重要背后的逻辑。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地把这个企业组织起来,把这个团队带好,才能挣到钱。
所以比尔·乔治说,找到你的价值观,坚持真诚如一,是你提高你的领导效力最好的方法。罗伯特·奎因说,你依靠自身的最根本的价值观能力的时候,你最强大。
做企业,最终拼的就是你的胸怀、底蕴和视野,拼的就是这些软性的东西。因为胸怀、底蕴、和视野,恒定了你价值观的高度和能量。
平凡如你我,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追求和抱负,也没有想过走得太远,只是,到了这个年龄,想找到几个、十几个或者更多真正理解和欣赏自己的朋友,找到志同道合的价值观相近的人,一同为我们自己打造一个团队和平台,找寻到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事业出路!
作为一名走南闯北,跑过大半个中国的,曾经有追求的吃货(现在已经是标准的素食主义者),我觉得健康饮食是最好的起点。
民以食为天,而当下的中国,吃更是融入了一种精神的慰藉和追求;
这就是很多人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的原因。
比如做面食,一个兰州拉面,可以开遍全国各地;但是,兰州拉面也是在走大而全的经营思路;而我想做的起点,是从小而美开始,比如从一碗面开始。
在电影《后来的我们》里,最经典难忘的几个画面,都与煮面、吃面有关。北方人的文化,有一部分是面食文化,一碗面,加上一份上好的打卤,已经可以让想家的北方人暂时忘却内心的孤独和苦闷了。
面的文化,从山西到陕西,从东北到西北,从细如丝线的兰州拉面,到粗如裤带的裤带面,博大精深……
暂且就只写这么多吧,这也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商业构想而已。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你一不小心就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