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亲戚不宜多借贷”

《世范》说:

房族、亲戚、邻居,其贫者才有所阙,必请假焉。虽米、盐、酒、醋,记钱不多,然朝夕频频,令人厌烦。如假借衣服、器用,既为损污,又因以质钱。借之者历历在心,日望其偿;其借者非惟不偿,以行行常自若,且语人曰:我未尝有纤毫假贷于他。此言已达,岂不招怨怒。

在一个家族中,亲戚中,或者邻居中,总有经济拮据的人,一旦有所缺,定会向条件好的人家求借。虽然米面、盐酒酱醋之类的值钱不多,但如果次数频繁,也会招人厌烦。如果所借之物是衣服、器皿等,既容易污损,又容易被拿出去换钱。借出者每天都盼着归还,求借者不但不还,反而若无其事,并且对别人说:我可从来没有向他借过一针一线。这种话传到物主的耳中,谁听着不生气呢!

原来,古人也有着和咱们一样的烦恼。

先不说亲戚。朋友之间借点钱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借有还,大家还是朋友。但是也有朋友向我抱怨,借出去的钱怕是要不回来了。我问怎么回事,听下来才知道,他打电话让朋友还钱,朋友则一拖再拖,你打得多了,朋友反过来跟他急,说这么点钱,至于的吗,弄得他自己都尴尬,直感叹杨白劳和黄世仁换了个,好人难做!

这还是好的,更坏的情况是借了钱不认账或再也找不到人的。凡此种种,其心可诛。

再说回亲戚。现在亲戚之间的借贷已经远不是什么油盐酱醋之类,多半都是买车,买房,婚嫁、做生意,都是不少的钱。这借与不借,借多借少的拿捏是很难的。不借怕是连亲戚都没得做,借少了恐落人话柄,借多了又担心见不到回头钱。我有不少生活在城市的朋友,他们很看淡和亲戚之间的人情来往,怕的就是陷入各种麻烦,尤其是金钱上的。

自古就有“亲戚不交财,交财两不来”的说法。亲戚之间如果钱财来往过多,便有利益之争,处理不当,恐不如路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日记——“亲戚不宜多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