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提价是个死局

共享单车提价是个死局


近日,摩拜和小蓝车宣布提价,随后哈啰单车宣布考虑跟进,共享单车行业三巨头提价的行为宣布了低价竞争阶段的结束。共享单车着力于解决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刚一面世就以其便捷、灵活、方便、低廉的优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一时间无数资本涌入其中,也让共享单车公司有资本和雄心去做高额的补贴和快速的扩张。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被淘汰了,一些并购案发生了,最终大浪淘沙,留下的依旧没有扭亏,这是行业提价的原因所在。

共享单车盈利的核心是每天车辆的使用人次,通过车辆投放、维护、服务等运营能力的提升不断的提升车辆的使用频次,即使单次收费价格略低,也可以实现盈利。按照2018年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每天有1000万人次在使用共享单车,如果这个频次能够提升,共享单车行业并不会一直亏损下。问题的关键是单车这个东西实在是同质化严重,凭服务来实现差异化或者说提升客户黏性实在太难。

于是,有了通过押金来搞资金池的操作。不得不说,用押金来做资金池去搞一些固定收益的短期投资可以拓展盈利空间,但却存在着一些法律上的争议,在理财市场火爆的时候不容易显露出来,在货币市场一有风吹草动的时候容易带来雪崩式的风险。当下的ofo押金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正是因为企业偏离了本应有的商业模式。活下来的企业也因为早早的取消了押金,回归到了商业模式核心上来。

共享单车行业更其他互联网企业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并不是一个轻资产行业,相反还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大量投放的自行车是一笔巨大的固定资产开支。围绕着自行车还有大量的人工投放、维修检查等固定开支,这些成本在其他互联网企业是很少见到的,比如说外卖、电商平台等都很少有如此巨大的固定资产成本支出。如果抛开互联网等外衣,揭开来看,共享单车其实就是一个租自行车的公司,只不过借助了新科技。

为什么说提价是一个死局,原因恰恰在于提价的操作。提价说明降成本的努力效果不大。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提价后共享单车相比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正在丧失绝对优势,而在三四线城市,由于城市小、交通不拥挤,共享单车市场本就小。更重要的是,借助共享单车出行的消费群体多数还是价格弹性高的人群,对这些人来说,共享单车并不一定是刚需。一旦提价带来的收益抵不住因为价格敏感而流失的消费力就会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提价说明开源的努力效果也不大。这几年来共享单车企业想了很多办法来拓展利润来源,比如车身广告、开设购物商城、大数据变现等方法,但效果都不好。究其原因是共享单车的消费场景不具备可持续性也不具备休闲性,注定了无法在骑行时间内完成客户的价值链延伸操作。

成本降不下来,开源效果不佳,共享单车行业要破解死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享单车提价是个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