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第三次看完《夜行书生》,想着要为那个没有名字的白毛鬼写点什么。

故事的开始,鬼是令人生畏的,血红的瞳孔,冷笑,嗜血,不屑。他像是站在金字塔顶端,俯视着卑微的人类。最记忆深刻的那个镜头是鬼坐在王位上,放眼望去,尸横遍殿。但同样,鬼是令人愤恨的,整部剧中鬼始终孤身一人,所有人都想尽办法至他于死地。当然,因为情节的必然导向,鬼的结局不言而喻。

这个故事思路很清晰,主角金圣烈是正义的一方,而鬼是邪恶的化身。因为人们坚信邪不压正,所以鬼无论多么强大,最终也必然会被击败。但我常常又会想,所谓的正义是什么,邪恶又是什么。这些标准看似标准,但真相真的真实吗?当大多数人选择了金圣烈这一方,我就愈发的想为鬼说点什么。金圣烈在向鬼邀战的时候难道没有用卑鄙的手段吗?所谓的正人君子,难道没有过以小人之心去揣测怀疑吗?满朝文武,举国上下合力声讨鬼的时候,难道没有挂上多数欺压少数的嫌疑吗?鬼死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但我却想哭。

我很庆幸编剧为鬼留下了一点洗白的空间,就在鬼决定要称王的前夜,他想起数百年前与先祖的约定。人类向鬼承诺:“你帮我称王,从此这个国家的夜晚由你掌控,而我的子孙世世代代奉养你” 寥寥数语,鬼答应了,并且鬼真的做到了,帮助先祖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国家。但数百年后,人类反悔了,人类想要除掉这个嗜血的恶魔。

真是讽刺,承诺的是人,反悔的也是人,而错却全在鬼。

一直以来,对吸血鬼系列的影片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从19世纪英国斯都克的小说《德古拉》开始,吸血鬼题材的魅力经几个世纪的变迁,不曾衰减多少。无论是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暮光之城》,还是八年好评的《吸血鬼日记》,都是名扬世界的作品。但真正吸引我的却是韩国的这部《夜行书生》。个人兴趣或者说关注点不同吧。

《暮光之城》始终执着于爱德华与贝拉的爱情,剧情于我而言有些无趣或是单调,而《吸血鬼日记》用主角们的故事讲述了改变,成长的八年跌宕,温情但却有些平淡。当然,这些仅个人喜好,无褒贬之意。

我喜欢《夜行》里鬼的情感走向。在这里,要向那位编剧道一万声谢。鬼的感情线是很隐秘的,他甚至自己都不清楚这种感觉的性质,也从未有过明显的话和行动。鬼只是觉得慧玲不一样,慧玲懂鬼的孤独,知道鬼的软肋,她嘲讽他只能活在黑夜里,羡慕人类可以在阳光下生活,而他不生气,反倒视她为特殊的一个。慧玲爱着世孙殿下,她也想杀掉鬼,鬼又怎么会不知道。但鬼还是一直放手,任由她去做。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久,鬼一直独自活在黑暗里,而慧玲在阳光下做着她想做的事,鬼会迁怒很多人,但唯独不会迁怒她 。 直到后来,慧玲成为中殿,她终于下手 把簪子插进他的背后。情急之下,他失手错杀了她。他在那一刻应该看透了,也放弃了很多吧。我想着,这一幕应该就注定了鬼的结局,不过他始终没有说过一句喜欢,她也始终不会知道,更准确的是,他可能都不清楚自己的感情,因为他是鬼啊,他没有爱。但当镜头切换到鬼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分明是复杂的,疑惑的,不甘的,难过的,我想这就够了。这种表达正对了我的胃口,有时候一个眼神远胜过千言万语,也远高过肢体接触。 后来很多剧迷感叹结局的遗憾,但我想,留有遗憾的情感比圆满更让人念念不忘,也果真是意难平。

鬼的孤独,总让我想到《黑暗骑士》里的小丑。很奇怪,两者明明相差很大,但我却总把它们想到一起。希斯•莱杰的小丑演的太过经典,我没有资格去做过多的评价。看《蝙蝠侠•黑暗骑士》时,也总被反派的小丑吸引。小丑意味着混乱,反抗,无政府,无秩序。他喜欢游戏,喜欢挑战,从不紧张,从不听话。而鬼也是如此,他玩弄人类,打破规则。他们一样,没有来历,没有名字,只有一个代号,孤身一人。他们的结局也很相似,小丑被蝙蝠侠制服,他输了,鬼被金圣烈击败,最后在阳光的照射下化为烟尘。但我却觉得小丑没有输,他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他让人们看到了混乱,丑恶,人性和肮脏,小丑只是玩累了。而鬼也没有被击败,他只是明白了一些东西,不愿再孤身一人在不见天日的地宫里活着,他渴望阳光,情愿在阳光下离开。 结局的那一幕很美。鬼离开了,故事也该收场了,就像小丑离开,电影也就步入了尾声。

因为没有了鬼,金圣烈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没有所谓的邪恶,又何来所谓的正义呢?

当然,不论是剧情还是收视,《夜行书生》都无法和诺兰导演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相提并论,但两者在无意间传达出的某些价值观念,若被有心人拾到,也算一种致敬吧。

《夜行》的故事讲完了,不知道为什么,会在半夜披上衣服,打开台灯,写这些没头没脑的话。真的要再次感谢,演员选的不能说有多好,但却很合适,每一个镜头都看得到用心,这是多年前的剧了,能喜欢它并为它写文也算缘分。还有很多话,不知怎么讲,希望可以表达的清晰。没有多少太过复杂的感觉,只是每当黑夜来临,总想起那个独自坐在地宫里的鬼,那个背影很孤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