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蹦迪Newsletter|02 记录,何尝不是一种力量

深沉静谧如深海,欢脱灿烂来蹦迪。
阅读复杂而丰富的世界


深海

一切值得被称之为深刻、洞察、震撼、宽阔的阅读和思考

#影像力量

美国摄影师Mary F. Calvert曾以USA-Military Sexual Assault进行过一系列专题报道,根据对象分为三个系列The MenThe WomenThe Homeless,都是用镜头讲述这些美国军队强奸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们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破碎的人和家庭,这种伤痛有的已经深植于心几十年,很可能还会继续下去,伴随他们的一生。

Mary F. Calvert

Mary F. Calvert擅长通过将摄影作品聚焦于被大众媒体忽视的纪实性社会公义问题,来推动和影响社会变革。

在过去8年时间里,Calvert将其新闻关注点主要放在美国军队中对女性和男性持续多年、且报导不足的性侵事件。其中,她关于军队中男性性侵幸存者的项目,提名2020年普利策专题摄影奖决赛作品。这些作品也为她赢得了很多的支持和荣誉。


这张照片来就自USA-Military Sexual Assault:The Man系列,镜头下的人是Ethan Hanson。

Ethan曾在美国海军服役,在新兵训练营中在淋浴时被性侵,而他的遭遇就像军队中很多其他男性遭遇的一样,都是恶作剧,是为了羞辱和吓唬新兵。有此遭遇后,Ethan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自从2014年离开军队后他就回避淋使用淋雨而用浴缸,即使这样,过程中也常常会想起那些可怕的经历。


Ethan 无法工作,遵医嘱服药,床边时常放着武器入眠

Ethan和妻子,冰箱上贴着他海军时期的照片

Ethan Hanson只是其中一个受害者。在Mary F. Calvert官网的介绍里,美国军队近几十年,有超过100,000名男性遭受性侵,而羞耻感和污名化让绝大多数受害者未能站出来发声。这种”无声“,除了来自自身的耻辱感、当局的装备不足、长官的忽视和家庭沉默。


美国军队每年平均有10,000名男性被性侵,4/5的人都不会上报,其中年轻、低阶的人占大多数。很多事后反抗的人,会被踢出军队,之后很难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这似乎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第一次知道Mary F. Calvert这个美国摄影师的名字,是在读伊藤诗织的《黑箱:日本之耻》的时候。

伊藤诗织 - 《黑箱:日本之耻》

伊藤诗织和Mary F. Calvert一样,都是记录社会的记者,诗织用的是文字,Calvert用的是相机。,

在诗织遭遇性侵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诗织和Calvert建立了某种连接:诗织如在Calvert镜头下那些受害者一样,遭遇了不幸,那是无尽的身心痛苦和曲折的公义之路;而另一方面,诗织又与Calvert站在同一边,她勇敢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纪录片《日本之耻》),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用行动推进日本社会的变革。她既是一名受害者,又成为一名坚定勇敢的记录者和改革者。特别是她的案子的胜诉,虽然是在民事上,也给了很多同样遭遇的女性,特别是在日本的女性,非常大的鼓舞。

在书中,诗织在案件推进和媒体报道都遇到巨大阻力时,机缘巧合参加了在东京都写真美术馆举办的”世界新闻报道摄影展“。而在这次展览中,她就”长期报道单元“第一名Mary F. Calvert的作品所吸引,也就是是USA-Military Sexual Assault: The Women 中的作品。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遭遇上司性侵后自杀绝命的女兵,在日记中画下了手腕被刀片割破流血的景象。望着记录这幅画的照片,我久久驻足,无法挪动脚步。
在这幅画的旁边,女孩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IF ONLY IT WAS THIS EASY.”

这一刻,诗织和Calvert完成了空间上的连接,一个展览、一副作品,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伤痛,以及想要改变的心。在这种意义上,我很庆幸和这样的女性生活在一个时代。正是因为读了诗织的书,让我知道了有这样一个摄影师和她优秀的作品,让我能够沿着这个名字一直探索下去,发现这样一个看世界的视角,以及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写在后面

不知道这个环节会不会成为固定流程,感觉每次写完newsletter,总有些题外话想一并说了。

本来想用“刊后语”的,但是又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只是自己的一些文字罢了,何以为”刊“?那就这样平直地表达吧,写在后面的一些话。

这次是一点反思,也是总结。

上一期我说”三五个就够了“,是看到很多牛人的newsletter动辄十几条内容,信息量之大,实在是让自己既羡慕又压力巨大。我想,十几条是办不到的,那三个、五个总是可以的,”深海“和”蹦迪“各一两个,于是就夸了口。而这才第二期,flag就摇摇欲坠,可能就只有”一个“了。

其实,如果真想凑够数量,倒也是有办法,附上内容的连接,写上几句推荐的话,不算难。但是,我并不是想写一个信息快讯,因为写得好、有价值的太多了。我能提供的一点价值,或许就是对一些内容和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触,而把这些散乱的思绪聚合整理,然后写出来让读的人能感受到一点我当时的触动,哪怕只有十二分之一,都比我想象的要花时间。

所以,那就少一点吧,至少,是能看的,或许,还能看几次。这样的话,原本计划每期”深海“和”蹦迪“都有内容的,就要看情况了。


关注深海蹦迪,Let's ocean dancing

公众号:深海蹦迪
邮件订阅: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oceandance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海蹦迪Newsletter|02 记录,何尝不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