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总有归来的一天——读《迷失的盛宴》有感

作为一名即将从业满一年的友邦人,在日复一日与保险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对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有着深深的好奇:都说中国保险业曾误入歧途,导致保险业的畸形发展和负面形象,那么,短短的几十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本《迷失的盛宴》在入保险业前就有耳闻,最近抽空看完一遍,让我对这段历史,对中国保险业的上层建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也许它不是一本正史,不过总有着让人去思索的地方。

《迷失的盛宴》

迷失中寻找方向

说实话,在看这本书之前,对于市场上的保险公司也就大致了解个名字、主流产品,相应的历史、公司特点知之甚少。而这本书,犹如小说般将主流保险公司纷繁复杂的故事娓娓道来,写活了这些冷峻金融机构中的热血掌门人,不管他们初心如何,也都算是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人保、国寿、太保、平安、太平、天安、大地、新华、泰康、合众、安邦、生命……一串串的名字在书中鲜活了起来。

这其实已是《迷失的盛宴》第二部,讲述中国保险产业1978-2014年的发展历程,这里面有着友邦浓墨重彩的印记,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友邦;更有中资公司的起起落落,从老三家的成长,到新兴公司的兴起没落,中国保险业似乎一直在走着“快试”的道路,而尚未成熟的中国保险市场更是国际资本眼中的一块肥肉。书中的保险不像保险,更像理财……资本在保险公司发展中的腾挪转移,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中寻觅打破“偿付能力不足”的困境,寻觅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以获得持续盈利发展。迷失的盛宴,不仅仅有大家熟知的高利率理财险给保险业带来的“利差损”毒丸,还有更多试错的代价,以至于中国保险业在行进过程中迂回曲折,不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于中国保险业的复杂感情。

坚守正道为百年

书中作者的一句叹息“我们的榜样是巴菲特,而不是精算师”震惊了我。精算师是保险“皇冠上的明珠”,是商业保险的核心。当保险业的榜样不再是精算师,而是股神巴菲特,这条路能走多远?

为《百年友邦》作序的谢志刚教授也有着他的疑惑:商业保险在社会公众中的声誉并不太好,但这么多年走南闯北,认识和打过交道的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中,印象最好、最为佩服和信任的一类人,肯定就是精算师,但是为什么保险行业的声誉与服务于其中的精算师的人品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也许答案就在那一声叹息中……

这也让我更明白,何为“坚守正道为百年”!当资本狂热充斥在整个中国保险业时,作为中国保险精算师摇篮之一的友邦在做什么?

当人们觉得每家保险公司有一个签字的精算师就够了的时候,友邦总部的各个部门都有精算师,并与高校联合办学,支持国内精算教育。当某些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仍是兼职时,友邦中国的8位当家高管中有7位是精算出身,CEO更是最年轻的北美精算师。友邦专注于保障产品的合理、自身风险的控制、财务状况的稳健,以行动践行“保险姓保”的口号,坚守正道,不忘初心。

新征程 从心出发

当然,本书在2014年嘎然而止,而“新国十条”正是在2014年孕育而出,“保险姓保”、“保险是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现在正是中国保险业回归本源的最好时机。

如果说,以前保险代理人素质最好的时代是1994-1997年间,因为那时候保险业刚刚起步,高收入吸引了很多优秀者;那么,现在经历了拐点,保险代理人队伍会在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进行着优胜劣汰,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其原因除了高收入,更是良好的发展环境。

所以说“我们这一代寿险人将是改变中国保险业历史的一代”。

秉承初心,以利他、自律、勤奋、学习的姿态去迎接这个新生的行业,方是正道。

这绝不是一条捷径,只有自我的不断成长、坚持,方可见风雨后的彩虹,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失,总有归来的一天——读《迷失的盛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