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总结——梁惠王章句下

        在梁惠王章句下中,我认为有三个核心观点。分别是同乐,大勇与仁政。

一.同乐

孟子与庄暴有一段对话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孟子首先提出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认为和多数人一起娱乐比跟少数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之后,孟子便引申到了君王治理国家的方式,就像是上面那段文字一样。这是孟子第一次提出同乐。当读完梁惠王章句下时,孟子认为不管是好乐,好财,好色本身都不是过错,重要的是在于节制,控制住自己的私欲,对于君王来说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则会迫害人民。反过来说,君王应该与民同,乐同忧。就如同孟子所说的: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的君王兼济天下,怎能不统一呢各国呢?重要的还是君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君王与人民不能产生隔阂,君王需要为民着想,以民为本,其实引申一下就是民本思想了。

二.大勇

孟子在与齐宣王谈论勇的时候又提出了另一个观念——大勇。如果有大勇,那么就会有对应的小勇。小勇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匹夫之勇,孟子说:

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就是再说这个匹夫之勇啊,只能打倒一个人,也许在战场上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对于君王来说是大大不可以的,君王是要兼济天下,有一个囊括天下的胸怀。那么理所应当的要有大勇。所以说什么是大勇呢?孟子是这样解释的: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大勇就是要像先王一样,为天下百姓谋得安定与福祉的勇。

三.仁义

毕竟孟子属于儒家学派,所以还是离不开这个观点——仁义。孟子讲求君子出游要仁义之行。巡游的时候处处体贴百姓为民着想这是有意义的巡游。也体现了仁义所在。在后来的一则中孟子说道: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他这是讲求仁义之道的重要性,君王破坏了仁义之道,便可以杀。从侧面衬托出了仁义的重要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总结——梁惠王章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