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物语(上)

1928年11月3日,手塚治虫出生于大阪府丰中市,后来又举家搬迁至兵库县宝塚市,这里是手塚治虫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幼年到青年这段漫长而又多愁善感的时光在此渡过。


手塚在回忆故乡宝塚时写道:

漂浮的白云,六甲的温泉,歌里的街道

是我怀念的故乡。


六甲的温泉指的就是六甲山温泉,歌里的街道指的是宝塚在大正以及昭和时期蓬勃发展起来的歌剧院:

兵库县不仅风光秀美,而且早在明治时期,凭借当地优越的温泉资源就已发迹,六甲山温泉声名鹊起。


到了大正和昭和时期歌剧院又在此地迅猛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国宝级歌剧团——宝塚歌剧团,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成立于1913年的大正时期,比昭和3年出生的手塚还要早15年呐! 

直到今日,宝塚歌剧团的录取依然非常严苛,作为人才储备的宝塚音乐学校(纸堡中的女主角冈本京子就是这所学校的)录取比例非常变态,——26:1,每年也只录取区区40人,每当发榜时被录取者往往都会喜极而泣,到了这里,就是行业的金字塔尖。


虽然只有40名新生,但是开学典礼充满文化的气息和传承的肃穆。


宝塚歌剧团成员都由未婚女性组成,结婚就意味着要离开剧团。节目中的男角亦由女性反串表演,这也是宝塚歌剧团延续至今的一大特色,反串演员扮相优雅俊美,令人着迷。当然本身就已帅到没朋友!!!


歌剧团内部按照表演类别的不同分为五组:花,月,雪,星,宙——也就是由歌舞之花,戏剧之月,和物之雪,扮装之星,年轻之宙作为各组的传统定位(各组都有海量喜好不同的粉丝)。首次观剧你就会被宝塚歌剧团华丽无比的服饰,唯美精致的妆容,绚丽梦幻的舞台灯光,激荡壮阔的交响乐效果所深深震撼。


当年搬到宝塚后,手塚治虫家的邻居就是歌剧名伶天津乙女,至今还留有当时手塚治虫站在天津乙女膝盖的照片。手塚的母亲文子喜欢弹钢琴,邻居们时常听到手塚家里传出钢琴声,手塚的钢琴和手风琴启蒙老师就是妈妈。母亲也会经常带着手塚去看歌剧,小小的心灵受到歌剧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用钢琴弹奏宝塚歌剧团的曲目。手塚两三岁时最爱的爷爷手塚太郎去世,家里请僧人做法师,看到帷幕升起,手塚大喊“幕升起来了,演出要开始啦!”,这也是手塚对音乐产生极大兴趣的启蒙之一吧。


手塚治虫的爷爷手塚太郎


在自传体短篇纸堡中,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那时已进入战争末期,日本本土被炸的面目全非,美丽的女孩冈本京子是一位宝塚音乐学校的学生,最大的梦想是进入宝塚歌剧团成为万众瞩目的首席女演员,在这纷乱的年代成为铁郎的牵绊。但京子最终在战争中被烧的面目全非,画面中一只眼球似乎都已脱出。。。在故事的结尾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京子,之后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如今在何方,在做什么。不过,在铁郎所画的漫画中的女孩子脸上,都可以清楚的见到京子的影子,久久,久久都不会消失”。虽然手塚说过纸堡是虚构的故事,但我仍然固执的认为,在宝塚歌剧团众多风华绝代的女子中,必有曾拨动过手塚心弦的一位。

在漫画少年传中也有手塚治虫因生计窘迫而被一个自称是漫画之神的糟老头子拉去宝塚歌剧团画访谈报道,因兴奋过度而在美女丛中晕倒的场景,总之二者间颇有渊源。


手塚治虫的父亲手塚粲(can四声),出身于律师家庭,本身也在大企业任职,是个会去抢手塚漫画书看的老小孩,又是一位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拿着昂贵照相机玩艺术照的潮人,亦是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拿着放映机搞“家庭影院”的玩家,还是一位收藏了大量唱片的音乐发烧友,收藏以古典音乐为主,还包括蓝调民乐歌剧等等。同时还是骨灰级影迷,收藏了大量的电影胶片,甚至包括弗莱舍和迪士尼出品的早期动画短片儿,是一位超级有趣的人。母亲手塚文子虽然出生于军人家庭,却是一位走在时代前沿的非常时尚的女性,和手塚爸爸一样也喜爱歌剧和音乐。可以说手塚从小就是听贝多芬李斯特以及歌剧长大的。在手塚治虫的漫画和动画作品中,登场的古典音乐家多达37人,可见音乐对手塚的影响之深。不仅手塚治虫如此,就连弟弟妹妹全都被从小熏陶的非常热爱音乐,弟弟手塚浩是超级歌剧迷,妹妹美奈子甚至考入音乐大学成为钢琴演奏家,连找的老公都是东京交响乐团的。

左起:手塚父亲手塚粲,母亲文子,手塚治虫儿子手塚真,手塚治虫妻子悦子,手塚治虫女儿路美子,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父母以及手塚治虫和妹妹美奈子


在搬家至宝塚市后,父母为手塚找到了当地一所最好的学校——池田师范附属小学。

这所被当地人戏称为少爷小姐学校的学生大多非富即贵,而令人惊异的是早在遥远的三十年代的这所小学教育方式的超前和人性化,这些后面会陆续提到,手塚治虫的小学生活就从这里开始了。

那时的孩子不像今天的孩子那么开朗自信,大多还不是很敢在人前发言,所以老师鼓励大家朗读自己的作文,手塚治虫非常喜欢这个环节,总是挖空心思编一个个匪夷所思但很有趣的故事,比如春游遇见狗熊,同学们被狗熊追赶而亡命山野间等等,听得同学们一惊一乍的还蛮受欢迎,此时已显示出手塚喜欢用故事吸引大家的特质。

手塚从小头发又硬又卷,洗完澡头发都支棱着,后来铁臂阿童木发型的灵感就源于此。那时手塚治虫很喜欢偷溜进父亲的书房,他老爹是超级纸片党,从北尺乐天到冈本一平,乃至国外的各种漫画无所不有,对孩子来说,这里简直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提到冈本一平需要恭敬而又严肃的多介绍一下:这位老人家是手塚出生前就纵横日本漫画界的大咖,大正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大师,是故事漫画的先驱。以他为核心的十位漫画家于1912年成立了"东京漫画会″,并于1915年举办日本历史上第一回漫画展,牛不牛?!你要问为什么不介绍上面提到的另一位——北尺乐天,我要说你这是恶意提问,特么的查不到啊我有啥办法。

手塚治虫是一个很会玩,很会制造浪漫的人,而且玩的比较高端,8岁时,电气科学馆开放,手塚参观时被德国进口的天象仪迷住,此天象仪号称当时东亚地区的首座,后来几乎每周都会去电气馆,这里还会有模拟白天黄昏和夜晚的展馆,手塚回忆时说:当听到很适合黄昏的音乐响起,制作逼真的星光就会啪啪的亮起来,没多久视线范围就会填满浩瀚绚烂的星空,真的是非常漂亮。

就是从这个时候手塚开始沉迷于神奇的宇宙,还自制了小型暗室,将绘制的不同星辰天体贴在暗室内部,带着小伙伴拿着饼干点心钻进去,用投射光成像原理给大家讲述奇妙的星辰大海。这个场景想想都会觉得美妙,在狭小黑暗的空间里,一个个小脑袋挤在一起,兴奋又充满期待,光束的尽头出现朦胧的星系影像,大家仰着头带着对未知的憧憬,四周的黑暗仿佛置身于深邃的宇宙。。。


后来手塚还买过天文望远镜,并邀请小伙伴们一起到家里来看土星环,虽然买到的只是伪劣产品,但并不妨碍手塚带大家到自己的房间欣赏自制外星来客的兴致。。。孩童时代对宇宙的浓厚兴趣使得后来手塚将宇宙搬上漫画舞台,这个时期对手塚今后的SF漫画之路影响深远。


当然,玩的这么高端和这所小学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当时的课本里还没有博物性科学基础方面的内容,池田附小的老师们就自制教科化的钢板印制。音乐课上,老师会给学生们放世界名曲欣赏,美术课会带学生去校外写生,这些完全是现代化教育方式,在当时非常超前,要知道此时大清也才灭亡二十多年。在这种引导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主动思考能力的教育之下,在手塚班级二年级排歌剧丹下左膳时小屁孩儿们甚至自发跑去歌剧院借服装道具,即便到了今天都不是所有小学的学生都可以做到的。

那时的漫画会挂在糕点屋檐下吊着,一本大约10-15日元,为了让这些漫画显得更加醒目,所以那时的漫画普遍用红色的封面,故当时又称漫画为红本。小学二年级时,生于明治(1899年)时期的漫画家田河水泡的作品将军开始刊出,那时手塚无论上学放学甚至梦中都在看漫画,也在画。冬天早晨通往学校的电车上车窗都会朦胧一片,这里就是手塚漫画的发表场所,每一块车窗都会被手塚画上各种形象。

11月3日是日本的明治节,而在二战之后这一天成为了文化节,我们知道手塚治虫原名手冢治,这个名字的由来正是因为手塚治虫出生的那一天是明治节。在战争前的最后一次生日那天,手塚邀请了很多要好的同学到家里参加生日宴,这一天手塚的爸爸妈妈准备了寿司,茶碗蒸和各种饼干,大家玩的很开心。手塚的爸爸还用V8摄像机记录下这幸福的时刻,手塚就是用这台V8摄像机召集同学拍小电影,有时还会和妹妹一起制作卡通小动画,之后会邀请同学们到家里一起看这些作品,手塚的童年乃至少年时代实在是充实而有趣。


到了小学高年级时,有同样爱好的小朋友聚集起来,于是产生了社团,手塚参加的社团是昆虫等生物科学派。提到宝塚,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温泉和歌剧院,但这里的山野也是非常迷人的。从宝塚车站步行爬上一段坡路后,就可以听见牛声和泥土混合着肥料的清香。再走一段后眼前陡然开阔,是一大片野菜和稻田的田园景象。穿过这里,就到了杂木丛生的山中——溪水潺潺,野花芬芳,在这里甚至连珍稀的金粉蝶都可以找到。


宝塚的田间林畔就是手塚和小伙伴们的乐园,在这里嬉戏着,成长着。最喜欢的当然是昆虫采集和制作标本了,这也是影响手塚一生的爱好,在手塚治虫多达七百多篇篇幅各异的作品中出现了和昆虫相关的内容,如果看过当年玉山社出版的手塚治虫昆虫图鉴或手塚治虫的昆虫世界,就可以感受到手塚对昆虫的热爱。


手塚有个同学叫石山,借给手塚一本平山修次郎的原色千种昆虫图鉴,让手塚了解了大量的昆虫和知识,这本书是手塚的挚爱,其中有一种昆虫名叫治虫,别名又叫五味虫,里比利虫,长着长长的脑袋感觉很像自己的头,随即决定改名为手塚治虫(原名手冢治)。

另注:在手塚治虫的漫画之旅中,这种虫子被翻为步行虫,垃圾虫。


昭和12年7月,也就是手塚小学三年级时,卢沟桥事变爆发,漫画出版物难逃厄运,第二年日本内政部为净化儿童读物,提出改善儿童读物指示纲领,针对儿童口味营利为主的通俗刊物一律禁止。


就在此时,手塚所在班级的三年级第二学期迎来了新的班主任——稻井先生。

在课堂上手塚偷看漫画的行为被稻井发现,漫画在当时是禁书,稻井老师不仅没有责备,反而鼓励手塚,并说战争早晚会结束,那时手塚君仍然喜欢的话,可以做漫画家。

此时的日本流行美化体文章,但稻井老师提倡缀方教育——说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说的话,即便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也可以下课后继续写,这就有了游琵琶湖后手塚写下一篇五十多页充满创意文章的壮举,很多同学的文章里都有自己独创的台词。在毕业后的50年里,这个班的学生一直以稻井老师为中心举办同窗会。

时间来到1941年,日军进占上海租界。第二年,由我国动画大师万籁鸣,万古蟾兄弟于三十年代导演的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篇铁扇公主的拷贝被日军当做战利品带回本土,日本片商看准时机投资制作了日语配音版,同时在东京大阪等各大城市放映,当时的场面简直太炸了。手塚治虫亦曾回忆道:“当时我还在读初中,也有幸观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影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就是我们的动画片啊!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连影院的走廊都挤满了观众,场场爆满……大人、小孩,外行的、内行的都入迷地观看电影,这就是我想做动画片的原因。”



《朝日新闻》上刊登的《铁扇公主》上映广告



出于对此片的喜爱手塚治虫甚至弄到了拷贝用父亲的小型放映机看了很多遍: “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影片如此豪华,如此有趣,惊得目瞪口呆。我也有机会弄到了一部影片拷贝,一看就能清楚,地地道道,这是一个体现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地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

不少人说手塚治虫是因为观看此片才决定弃医从文的,这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此时手塚还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但可以肯定是,这部动画片极大的震撼了少年手塚,也一定种下了动画的种子,就像手塚自己说的:“这就是我想做动画片的原因!” ,后来在我的孙悟空中,手塚花了一百多页的篇幅向这部铁扇公主致敬。另一部对手塚成为动画片导演影响很大的作品是稍晚几年后看到的冈本宪三创作的海神兵桃太郎。


如果说于谦的三大爱好是抽烟喝酒烫头,那么手塚治虫自小也有三大爱好,那就是昆虫,音乐和天文。在经历过战争的手塚作品中,大量的出现昆虫,音乐,SF以及反战元素,这些都是伴随手塚成长并刻骨铭心印在基因里的东西。最后用一篇手塚治虫古典音乐馆中收录的短篇故事来作为本次内容的结尾吧——雨中的指挥家。

1973年正值越战,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在华盛顿就职,庆祝就职的演奏会即将演奏一首鼓舞国民,预示战争胜利的曲子——柴可夫斯基的大序曲,描写俄军击败拿破仑的曲子,里面的鼓声甚至用炮击声替代。但在同时,附近的教会却有一场反战的和平音乐会悄然举办。音乐会由指挥界的教父级人物伯恩斯坦指挥,所演奏的曲目是反战意味浓厚的海顿的战时弥撒曲。


结局充满讽刺意味,在台上大谈战争还未结束的尼克松所在处宾客寥寥,多位受邀音乐家拒绝为歌颂战争而演奏。而另一边在华盛顿大教堂,闻讯而来的人们挤满了会场,滂沱大雨中不断赶来的人们只好在雨中等待,人数多达1万2千多人,伯恩斯坦还为无法进场的民众设置场外音箱。


大雨纷纷更添肃穆,歌声飘荡在潇潇阴雨之中——期盼着死者复生,万民安居于世的那一天。。。


这次先写到这里吧,内容取材自半俊男的手塚治虫物语,手塚治虫的漫画之旅,小林準治的昆虫图鉴以及手塚治虫古典音乐馆,手塚真(手塚长子)的我的父亲手塚治虫等书籍。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塚治虫——物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