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高考生的视频带给我的思考

01 阳光考生

周末,看到新华网发布了一段视频,关于一位高考生走出考场的视频。

这位考生走出校门后,只见他自信地迈着步伐,朝着校门口接送考生的家长群挥手致意。

他走路带风,自信满满的样子,引得家长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忍不住回看了N遍,每一次都被他乐观、自信的状态深深感染。

他接受了校门口的采访,掷地有声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

“我只是考完很高兴而已,并不代表我考得怎么样?”

“考完试今天晚上去打球,这两个月都没打球啊。”

“理想院校?考到哪儿算哪儿,干自己想干的事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 I’ve always kept a low profile, Don’t spread it out loud. ”(我很低调,不要声张)

就冲他这份从容和自信,我觉得这位考生的结果都不会差到哪儿去。

同时我也在想,这位考生的父母得是多么开明和用心,才培养出了三观如此正的孩子。

纵使如高考这般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考试,对他来说也像打球一样,是快乐的,是毫无压力的。

从他的言语间不难看出,他平时一定很爱运动,也很会学习。

当他说“我只是考完很高兴而已,并不代表我考得怎么样?”,也足以说明他看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考试结果,他把学习过程都把握好了,结果一定不会差强人意。

看完视频我当即在心里树立了一个目标,这位男生身上的品质是我育儿路上的标杆,麦子日后的求学路我应该照着这位男生身上的品质来纠偏。

孩子在每一天的学习和每一次的考试中,太需要这种心态,心里充满阳光,考试毫无畏惧。

02 亲友圈的中、高考生

姐姐家儿子,明年高考,今年进入高二下学期,她越来越焦虑,虽然孩子上的是县城最好的高中,但姐姐觉得以他目前的成绩,再不向前迈一个台阶,难走一个好大学。

婶婶家儿子,今年中考,六月初跟她聊天,她说她很苦恼,觉得孩子初一初二学得还不错,基本上班级前三名,可是到了初三突然发现孩子有点退步了,无论怎么努力,成绩提升都很慢。

她连忙给孩子请了私教,但仍然觉得有点晚了,她觉得应该再早一年就开始补,现在马上要中考了,她的言语间满是担忧。

还有一位姐姐闺蜜家的孩子,双教师家庭,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在今年过年前后,孩子有了抑郁症状,总是喊难受。这半年她们熬得很辛苦,终于在上周陪孩子完成了高考。

当我看到视频里那位自信的考生毫无压力地走出考场时,我一下子就想到我亲友圈里的这几位孩子,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在家长和孩子心中的压力都是不言而喻的。

看到孩子成绩有了浮动,作为家长万分担忧,但其实孩子心里的压力又何尝不大。

相比之下,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绩更重要,他只有摆正心态,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否则他将学得越来越困难。

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即便心里很担忧,也要在孩子面前假装很淡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压力,时常疏导孩子不要压力过大,不断告诉孩子,把握好过程,结果就不会差到哪儿去。

03 一年级的小学生

麦爸出差几天于昨晚归来,晚饭后,我把麦子周末完成的练习题交给麦爸订正,我转身进了房间开始写稿。

一开始,麦爸耐心地给孩子订正,没过多久,嗓门越来越高,甚至一度都让我觉得他接下来会气得拍桌子,他的言语间充满着“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认真思考,都能做错?”

我在房间里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出去阻止一下他的情绪。

但转念一想,我有了两方面的顾虑。首先不能煞了爸爸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其次如果孩子真的如爸爸所言是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那我出去阻止也等于助长了孩子可以不认真对待作业的歪风。

好不容易熬到辅导结束,待孩子睡去,我跟麦爸进行了深聊。

从麦爸的口中,我得到他的判断,他说孩子只喜欢做简单的题,遇到难题就跳过去并打个问号,然后放置不管了,他觉得孩子一点儿都不想动脑筋思考。

听完我对麦爸说,孩子一年级,也许你所谓的他不动脑筋思考,是他根本还没有掌握那个方法,也许是那个题目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如果是这样,你有没有引导孩子思考?有没有教给孩子方法?

如果教了方法他听不懂,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个方法不适合孩子,那么一味地指责孩子,是不是就冤枉了孩子。

另外,他都被你的大声吼叫吓到了,他是不是也无法进行正常的思考了?

末了,我跟他说,我的目标是培养一个不害怕学习、不害怕做错题的孩子,像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段视频里的男生一样,对待考试毫无心理负担。

麦爸听完觉得我说得有道理。

今天中午,收到数学老师在群里发的一条信息:因为天天练口算后面的练习题超纲,一些孩子有点懵,所以我们暂时不做了,这本练习题可以放家里不用每天带着了。

我长舒一口气,老师的这条信息印证了我昨晚的猜想,孩子周末做错的题很有可能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因为孩子数学一向不差。

这件事,也让我从中领悟到,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家里做练习时,错题经过家长指导以后,如果孩子还是听不懂,说明要么家长的方法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范围,要么这道题目超出了孩子的所学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一味怪罪孩子,可以百度搜索该年级段的解题技巧, 也可以把题目发给老师请教孩子听得懂的解题思路。

作为家长,无论家有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首当其冲的一点,是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像热爱运动那样热爱学习,而不是等到孩子逆反、厌学的时候,才悔不当初。

以上是这段高考生的视频,带给我的思考,与每一位家长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段高考生的视频带给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