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测量营养素含量准确吗

很多人以为,人体缺乏某种营养素,能通过各种检验手段查出来,只要查出在正常数值范围,就不存在问题。事实上,这些数值真能说明问题吗?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首先,血液的状态不能完全表示人体营养状态,因为营养通常存在于身体的组织中,仅在有需要时才会释放到血液中。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钙虽然对骨骼来讲十分重要,但它更是血液中的一种电解质。为了维持血钙含量,身体可能会从骨骼中吸收钙元素,一定程度上损害到骨骼健康。因此,测量血液的钙含量并不是判断人体补钙是否充足的好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仅靠血液测量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更复杂的检测方法来评估营养。

其次,营养学中的“充足”一词当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营养学家们对此也是众说纷纭。很大的一个挑战是,多数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建议是依据身体消耗情况而定的。每日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是为了避免出现营养缺乏的情况。

此外,目前对于高剂量营养素的研究很匮乏,也就是说这些营养素不仅有助于避免营养缺乏,还会帮助人们保持好的健康状态。拿维生素D举例来说,美国最初设定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主要是为了预防佝偻病,评测标准则基于血液中维生素D的代谢水平。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一标准摄入量无法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因此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也相应增加了。然而科学家们至今依旧在争论,这一摄入量是否能满足人们追求更好的健康状态。

最后一点,一些对人体至关重要的营养素还没有被判定为是必要的,因此这些营养素并没有摄入量的标准。譬如植物营养素中的叶黄素,它通常存在于深绿色、橙黄色蔬果中。当我们吃这些食物的时候,叶黄素会对眼睛起到一定作用,伴随着年龄增长而保护我们的视力。“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国家已经为叶黄素这类植物营养素,设立了推荐膳食摄入量。”营养专家多纳博士表示,“我们还需要找到更好的标准,来确定血液中营养是否正常或充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体测量营养素含量准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