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 如何理解孩子未来可能进入职业教育发展?

挖掘技术哪家强? 中国山东找蓝翔。

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甚至也曾跟同学们笑谈。在20世纪初,曾一度很火热,让很多学到一技之长的人,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人读大学,本科都是大街上一抓一把的情况之下,大中专学历更是不被重视,甚至在一些含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学校里,专科学生一开始就从各种角度下承受着歧视。 所以,许多家长,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高中就开始读技校,而更多的希望孩子读985, 211 ,有一个好的基础,那么,之后无论是考公,教师,律师等很多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父母的心愿是好的,但我们的社会上真的有那么多所谓的上层职位吗? 且不说如今中国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我们跟着吴军老师周末问答的一些细节,来进一步拓展,假如我们国家发展到了美国的阶段,看一看会有多少职业需要大学毕业生,有多少职业需要各种类型的技术工人。

我们先把农业人口排除。美国劳动力的分布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除制造业以外的工业和低端服务业从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1/4略弱(24.2%); 

包括资源开采、手工业在内的制造业以及运输业从业者,占劳动力人口的1/5略强(20.3%);

销售和办公室文职,占总劳动人口的1/4略弱(24.2%); 

技术行业、专业服务和管理职业,占到总劳动人口的四成(37.3%)。 

当然,这样加起来的数据略微超过了100%,因为有些统计是重复的,比如管理岗位和几乎所有职业都有重复性。

一般人眼中相对高端的职业,基本上就是最后面的技术行业、专业服务等,包括教师、医生和律师等,再加上管理岗,可能还可以算上部分办公室文职。所有这些从业者,其实就占到总劳动人口的一半稍多一点。虽然并没有规定禁止大学毕业生去生产线上工作、去做低端服务业等等,但我们理性思考一下,这当然是不必要的。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科技等高端服务业的从业人口占比非常高,能够提供比较多的所谓高大上的岗位,但也就大概一半这个比例。其他国家如德国、日本等,高端服务从业者占比还比不上美国。 因此,即便中国一夜之间产业结构就变成了美国今天这样,也并不需要所有人都去花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读大学。另一方面,整个国家确实需要大量有专业技能的工人。特别是中国如果要完成制造业升级,更是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 

因此站在国家的层面看,即便100%的年轻人都上大学,最终还是会有一半找不到那种所谓“大学生应该干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有一半年轻人会在大学里白白浪费四年时间。在择业心态上,也可能因为大学毕业生觉得自己不应该做某些工作,导致很多岗位招不到人。于是就会造成一方面很多人没有工作,一方面很多工作没人做的局面。 如果我们再退一步,在升入大学前进行淘汰,让100%的人都可以上高中,仍然会有50%的人上了普通高中也考不上大学,结果还得去职业教育回炉,这就浪费了三年高中时光和教育资源。 

对此美国和日本的做法是让所有人都接受高中教育,但是高中毕业后,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生难以从事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还是只能再到工厂办的培训学校学习技能。而在德国,干脆从初中毕业就开始分流,一部分学生进入各种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能。德国的职业技能教育是算在义务教育范畴内,和上高中一样是国家掏钱,自己不用交学费。 

今天中国年轻一代,也就是25-34岁的就业人口中,包括大专学历在内的大学生占比是27%,而德国不过是28%,美国是46%。如果考虑到中国有大约1/5的农业人口,德国和美国农业人口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中国大学生的人口占比应该是高过德国的,也相当高了。 从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接下来中国大学生占比继续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那么那些不去上大学的年轻人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 

最后,我们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可能有那么多所谓的白领工作,以技能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势在必行,技术工人的收入可能不比白领低,那么首先我们需要接受这个现实。

我们不能做自相矛盾的人,一方面知道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是什么,另一方面还拒绝接受这种趋势。我们早一天了解现实、接受现实,早一天好,焦虑也没有用。 接受了这个现实之后,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每个人都需要用行动实现社会对于各种职业的平等尊重。我在前面的信里讲过,最终解决教育平等问题的是职业平等。在德国,六成年轻人去了职业学校,但大家并没有觉得教育不平等,原因就是职业的平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善待各种职业的人,无论是对外卖小哥、餐厅服务员、工厂工人,都是如此,也许我们的后代未来也需要从事这些职业;那么何不从现在开始,推动这些职业成为更受尊重、更有尊严的职业。 

第二,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学,将来一定要从事科技、专业服务和管理这类的工作,那么就行动起来,先把他的手机扔到一边去,在他晚上读书时,也关掉你自己的手机,花时间学习教育学和少儿心理学。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欠缺了对孩子的陪伴。 

当然,如果孩子自己觉得将来不上大学也挺好,你也不要逼他。毕竟,孩子的幸福比学位更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军| 如何理解孩子未来可能进入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