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是这样的

最近读了梅拾璎老师著作的《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好像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曙光一样。以前很多纠结和焦灼的疑问,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赶紧把这份读后感分享给大家,愿我们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孩子学前要学拼音吗?要认识多少个字?要学英语到几级?要学数学到哪个阶段?一年级怎么适应?三年级怎么过度?四年级怎么冲刺?五年级怎么备战?六年级如何小升初突围?好像孩子和我们都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和竞争。时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孩子怎么学都学不完一样,感觉世界上那么多牛娃,自己的普娃如果和这些牛娃站在一起是不是真会找不到东西南北。在这个提倡提前提倡加速的年代,好像很容易让自己卷入这场有声或无声的教育军备赛中。你,我,他,都是这之中的一份子,逃也逃不掉。

梅老师这本书是她的养育经典,家里的孩子也确确实实是“别人家的孩子”,也着实是牛娃。可梅老师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却没有这么多的焦虑,她只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纠正。大女儿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学习比较顺畅,小儿子相对来讲给了她更多的教育机会。在面对小儿子语文成绩倒数第二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抱怨,陪孩子读书,陪了一千多个日夜,读了各种类型的书籍,孩子在小学四年级开始表现优异。在面对小儿子初一成绩下滑沉迷游戏的时候,她也有过急躁,可是在认真研究电子游戏后学会了放手,让小儿子自主管理,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改变小儿子。看完整本书,我有一种直觉,天下应该没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这样的妈妈。所以,既然有这么优秀的妈妈给我们做榜样,那我们就跟梅老师多学习学习吧。也许我们不能像梅老师一样养育出北大优秀学子,也不能像她一样教育出北京市三好学生,但我相信,从她身上能学到一位美好母亲的模样,至少能让我们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

梅老师认为自然、阅读和运动对孩子影响深刻。自然能培育孩子的审美能力,阅读能增强孩子的精神力量,运动能让孩子自律且自由。多带孩子到自然世界中去,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多陪孩子读书,人文、地理、历史、科学、哲学……多多涉猎,早日打开孩子的阅读大门。多让孩子运动,让他们奔跑,让他们劳作,让他们享受生命的活力。

关于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我体会比较深刻。有一年的初春,我带4岁出头的女儿在公园玩,那天阳光很好,有点微风,风吹过脸面还是能感受到一丝冷意,我跟孩子说:“宝贝,你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孩子闭上眼睛告诉我:“妈妈,我感受到了风,风从我脸旁吹过。”我就跟她说那确实是风,你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然后孩子睁开了眼睛,看着那高高的树上的叶子随风飘过去飘过来的,她说:“妈妈,我能看见风,你看,那些树叶在动就是风让它们动的。”大自然很神奇,孩子的世界也很神奇,她能真切地去感受。她坐草坪上对着那棵大树发呆,过了几分钟对我说:“妈妈,树叶在风里快乐地跳舞,树干却在风里一动也不动。”直到现在过去了快2年的时间,我依旧对她说的那句话记忆犹新。我当时觉得这孩子居然会说出排比句了,有点不可思议。看到这本书后,我更加确信要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带她去爬山,带她去看河谷,带她领略家门口四季变化的不同风光。大自然,的确是教育孩子的一本好书。

关于阅读,我想说我们都知道阅读很重要。在大女儿5岁的时候,我也是从阅读开始抓的,我带她读绘本,每天晚上她跟我读绘本的时间过得最快,后来开始读简短的儿童微童话,到现在她比较喜欢《西游记》这种连续的长篇书籍了。阅读好像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却是最难坚持做好的事情,因为它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需要将阅读变成家常便饭。我带着大女儿读书,会互相问问题,然后讨论书里的内容。小女儿可能受家里氛围的影响,现在2岁会自己从绘本架上选择她喜欢的书在姐姐后面排队等着我给她读。 

在阅读这条路上,我也犯过几个错误。在孩子能够自己阅读的时候,我就想着偷懒了,可是带来的结果却是亲子关系在疏离了,后来想明白了,孩子希望我读就跟她一起读好了,再过几年可能我想跟她读书她都不愿意听了呢。还有一个过错就是给孩子指定书籍,孩子喜欢听故事类的书,对神奇校车这种带点科普性质的书都不是很感兴趣,翻了翻就没再拿起过,有一段时间我还跟她杠上了,就要给她读一本神奇校车再读其他的,现在想想这可能破坏了她对书籍的美好体验了,在这个过程中多点耐心多点尊重多点其他引导,她对阅读的兴趣应该会更浓厚。

再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我居然为了数学启蒙占用了她阅读的时间,有一段时间,给她安排了数学方面的练习册,难度上了一个台阶,她最开始是不适应的,尤其是九宫格数独一道题都能占用她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样等她把数学做完就接近9点了,她没有阅读的时间就得准备睡觉了。后来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这种安排不合理,虽然孩子没有明确表示拒绝,但我能感觉到她不开心;她之前做点数学思维题还有很多的时间和我一起读书,她很享受我下班到家陪她学习的生活。可是那段时间她耗在数学上的时间太多了,少了阅读的时间。我反思后就果断减少数学的量了,在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后再安排其他的事情,这样她又恢复了之前的快乐。 

关于运动,我想说的是为了健康的身体多走出去活动活动吧。我小时候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刻,要不在帮爸妈做家务,要不就在院子里和小伙伴们疯跑疯玩。我很庆幸在农村老家养出来的健康身体,平时很少感冒,在过生育那个难关的时候确实少糟了一点点罪。现在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活动空间了,不过我还是喜欢带她们出去走走跳跳的。虽然我的女儿性格不外向,比较内敛,但是她们确实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到楼下疯跑疯玩。相对我小时候的运动量,她们的运动量太小了,走上半个小时就要吵着说累了,也确实是个问题。

梅老师在整本书里没有讲述任何一个教育的技巧,却无时无刻不在对家长提出要求。对家长提出成长和自省的要求。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内驱力的成长提供一块土壤,提供一方净土,不去干扰孩子的兴趣,哪怕孩子是在发呆,哪怕孩子是在做白日梦。梅老师主张家长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孩子兴趣的火苗,由孩子的兴趣出发,教会孩子深入钻研,教会孩子克服困难,教会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

关于教育理念的学习,梅老师主张我们多去学习发现他人论述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学习育儿方法的时候无须钻牛角尖,只要看到那份论述中对我们有意义有帮助的一面,只要那种方法能够给我们带来灵感带来进步就是好的。因为教育是具有个体性的,无论哪种教育理念或方法都是有自己局限的。这其实是我之前进入过的误区,现在的教育理念很多,共情教育、通识教育、自然教育等等,学了之后感觉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又感觉这些方法和理念之间会又矛盾冲突的地方。梅老师的这个观点很中肯,是的,何必纠缠于哪种理念哪种方法呢?我们学会其中对我们有启发的点就很好了。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相信他拥有变得更好的力量。多多探索,多多总结,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和孩子的道路的。不再纠缠于识字量、成绩、兴趣班、各种比赛,而是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努力守候,提供阳光雨露,等待这朵鲜花由内而外的绽放,很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