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男”的妻子们

在婆媳关系里落败的妻子,看到这个标题,大多抑不住自己的心酸委屈。她不能理解,那么大的一个人,自己有了小家,竟然所有的思考方式都离不开“我妈”两个字,所有的利益衡量也是母亲优先——他需要的不是妻子,而是妈。

我们来看看“妈宝男”是怎么长成的。他的原生家庭关系常有这么几个特点:1、父母之间不亲近;2、母亲对父亲有很大的怨言;3、母亲把绝大多数精力花在儿子身上,为儿子考虑着一切,而忽略自己;4、成年后,母亲依旧觉得儿子是个孩子;5、儿子很乖


正常家庭最核心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夫妻相互爱护,彼此滋养着对方,使得双方有足够的能量实现自我。当夫妻关系出问题,妻子为了避免自己的失落和耗竭,会把本来应该放在丈夫身上的精力转投到儿子身上,同时收获来自儿子的爱与滋养。此时,儿子既作为一个儿子,潜意识里也担当着“丈夫”的角色。敏锐而有力量的男孩会拒绝,在青春期时与母亲划出界限,没有力量的男孩则不敢——我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可能会不爱我了。他享受的同时也会内疚,妈妈忽略自己把所有的爱给我,我不能背叛母亲,我要补偿母亲。他有种错觉:妈妈离开我,就会在精神上死掉,但是妻子不会,所以在母亲和妻子之间,他会选择母亲。

所以,会长成“妈宝男”,是因为他本身就比较没有力量的,也没有与母亲分化,从某种角度看,他是与母亲一体的。这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甚至结婚了还能跟母亲睡同张床——他们就没有分开过,他们是一个人。也能够理解,他不能离开和背叛母亲——离开母亲,他也找不到自我。

崩溃吧?还有救吗?这取决于你的选择!要问自己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你能承受什么样的代价?换了个人,会更好吗?

有的人认命,就当没有老公吧,我把孩子带好就行了,然后把所有的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当孩子成立自己的家庭,可能自己变成了那个讨厌的婆婆——一代代的情绪传下去。

有人反驳我,好女人不会这样的。我们无法从一个方面来断定一个人的好坏,更要命的是,我们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被自己无意识的部分驱动着,自己是没有觉知的。主观上,没有人想要和别人关系不好,可潜意识里会有“我吃过的苦,你也要尝一尝的”愿望。张爱玲《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就是典型的媳妇熬成婆,而现实生活亦是屡见不鲜。

有的人则评估,我到底要怎样的生活。是寻求改变还是止损走人?

寻求改变的第一步,你必须接纳此刻心智水平是男孩的老公。你要和老公沟通,让他看到你的爱,让他了解你需要他,让他看到他在这个家的责任,鼓励和帮助他成长。也让他看到,他是她妈妈的儿子,他妈需要的是他爸爸,他妈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他对妻子与母亲的爱并没有冲突,因为这是不一样的爱。他能从自己的内疚里跳出来,感受自己的力量感,他就回归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家庭。

这时还要关注到婆婆的需要,当儿子开始远离她,婆婆会恐慌——她的自我是寄托在儿子身上的,儿子被剥离了,她的自我就无处安放了,她会抗议甚至阻拦这个进程。但她能够感受来自儿媳的关爱,能够开始有自己的生活时,她就不再会把儿媳当敌人了。

双管齐下才有效,人生不容易啊。

在努力的过程,若因无法撼动他们紧密的关系而绝望,感受孤立无援与耗竭,觉得我无法再过这样的生活而想离开时,这也是你的自由,毕竟,人首先得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顾自己爱的人。只不过有个很重要的问题你要觉察:为什么我当时会被这样的他吸引?他满足了我什么样的幻想与需求?这些问题没看清楚,难保下次你再被同样的人吸引,你遇到的可能都会是错的人。

你不是无缘无故遇上“妈宝男”的。但你有选择的权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宝男”的妻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