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 在全民焦虑的时代,如何做个聪明人?

Grace高效阅读实践营 Day18/21   #每日一书挑战#

【书籍名称】

《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作者黄执中、周玄毅、马薇薇、邱晨、胡渐彪

《小学问》封面

这是《奇葩说》的老僵尸们继《好好说话》后推出的第二本书,也有同名付费音频节目。书中针对时下最困惑年轻人的7种焦虑——“胖、穷、被忽悠、低效率、注孤生、小透明、丧”对症下药,帮你把“大部头”里的真知识变成一学就会的“小学问”,迅速提升你解决焦虑的能力。

因而,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当做改变思维方式的一本书,也分享下读完此书的收获。

【阅读感受】

1、跟看《奇葩说》节目的感觉一样,老僵尸们总是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有趣的语言讲清楚道理,书中也同样像在看节目,由每天都能接触的“游戏、健身、职场、恋爱”等场景切入,通过一些垂直领域的有趣观点、知识的分享,传递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读起来轻松有趣。

2、焦虑不是件坏事,它是上进心这个小妖精磨人的体现。如无意外,在这个高速变化的时代,它会陪伴我们终生。仔细一想,正是因为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现状与目标之间有差距,我们才会焦虑。如果根本不在乎变更好,又怎么会焦虑呢。所以,换个角度去看待焦虑,也有新的收获。

3、当你被焦虑包围时,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境地?是该抵抗还是该接受?手头有什么资源?可以向谁求援?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是什么?该从哪里做起?——发现没?当你把焦虑拆解成这些具体问题时,你其实就已经不是在焦虑,而是在分析了。分析问题,恰恰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你得知道你的问题在哪,哪方面需要提高。把焦虑弄明白,是唯一不焦虑的方式。

4、在我每天焦虑如何成功减肥、如何提升自我管理等等问题时,其他人却从焦虑中摸索出了一条解决之道。这不得不让我开始反思,我有没有抓住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呢?尤其是今天在微信群有人问到项目管理相关书籍,作为几年项目管理的从业者,我竟然无法立马想到一串书单,脑海里的相关知识好像也并不太体系化,相当汗颜。需要反思自己,是否能从当下出发,为焦虑做些实质性的行动。

【实际运用】

1、适度的焦虑是好事。

焦虑和压力一样,太多或太少都不好。没啥压力,会感觉生活没有目标没有奔头,食之无味。压力太大脑子里的弦崩太紧,也容易压垮自己,不利于身心健康。

适度的焦虑,既让你有点小压力,认识到自己仍有不足,必须想办法去加强,也能让你并不太紧张,因为你也知道,行动的那端有你想要的结果。

学会与焦虑为友,在你低落时,让焦虑拉你一把,不再沉溺在消极情绪中,转而去学习去行动;在你骄傲时,让焦虑敲下警钟,比你优秀的人还都比你努力,你取得的一点成绩只是阶段性小目标达成,无限风光在险峰,仍需继续攀登。

2、焦虑挣的太少,不如好好想想,你挣的是哪份钱?

工作中,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有“维护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必要付出”,也就是情绪劳动,比如工作中跨部门协调沟通的劳心费力、外部供应商维系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而必须付出的劳动。

像客服这个工种,其实主要挣的是“情绪劳动”的钱,因为工作需要他们始终以微笑温和的态度待人,用耐性接纳别人的吐槽投诉。

而高层管理者或创业者,除了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还需要付出的是“风险劳动”,即承担较大风险作出重大选择。他们需要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做确定的决策,在压力和焦虑面前保持冷静,这就是风险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因此,在焦虑自己挣的太少时,反倒应该先审视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看待工作能力与挣钱的关系:

①首先工作能力不是孤立的,不是像考试时那样,每门各有一个单项指标,而是一个综合考量,有所侧重的体系性认知。换句话说,工作能力不是为了让你在某个项目上把人比下去,它唯一的目标就是把事情做好。所以,任何一项能力单独拿出来都是没有意义的。

一般来说,由于每项具体工作都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风险劳动、情绪劳动的综合体,所以对于所谓的“工作能力”,也要综合考虑你的工作要求才能做出判断。

②其次,如果能够把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情绪劳动和风险劳动以特别的方式组合起来,也可以成为你在职场上出奇制胜的法宝。

比如,作为脑力劳动者的技术开发人员,如果情绪劳动方面比较有优势,比如有耐心、更愿意和别人沟通,那么肯定会更受公司喜欢,毕竟既能写好代码,也能搞定客户。

③总结来说,评估自身能力时一定要注意,你越是能组合各项能力,就越是能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而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就必须摆脱学生时代那种按单项分数排名的思维,以一种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思路,围绕具体的工作要求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强在哪儿,弱在哪儿,有什么地方是自己的独特优势。

现在,你清楚自己要挣哪份钱了吧?

3、工作不开心,怎么破?

如果你每天早晨都挣扎着不愿上班、工作缺乏动力、下班只想葛优躺,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上了一种“工作倦怠”的职业病。

造成工作倦怠有三个原因。

第一,工作没有乐趣和成就感。

第二,工作获得不了奖励与回报。

第三,工作获得不了足够的尊重与认可。

书中给出的相应的对策也有三条。

第一,面对工作缺乏成就感的情况,应对的方式是寻找适合的位置。

不管是在公司内部申请调岗,还是换一个新公司甚至是新领域,最优先考虑的不是薪资、职位或未来发展,而是要看这个岗位是不是能给你提供更完整的工作体验、更充分的自主空间。

第二,面对工作缺乏回报的情况,应对的方式是转移兴趣点。

如果工作不开心,暂时又没法改变,那就在工作之余去培养某一方面的兴趣,比如摄影、健身、手绘等。关键不是你学什么或者玩什么,而是每一项有意义的活动都能提高你的自我认知,学习的过程不仅会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也会提高某些领域的自我效能感。

也有很多人通过工作之余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开拓出了斜杠身份。比如理财达人三公子,业余时间钻研理财,短短几年从一无所有的小白,到现在资产已过千万、出书2本,在多个平台开课分享。

第三,面对工作缺乏认可的情况,应对的方式就是寻求差异化定位,培养专业上的自我效能。

缺乏认可时,不妨试着把关注的重点从人际关系转到给自己充电上来,别人不认可你,你自己要找到办法认可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差异化定位”。

专业学习这种事跟一般工作不一样,它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到的知识都是自己的,不太可能出现让你产生挫败感的情况。对于因为缺乏他人认可而产生的工作倦怠,正好对症下药。

总之,当你出现工作倦怠时,不管是离开现有岗位还是改变自己,目标都是增加成就感,让自己的心态积极起来,通过努力切实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下一步行动】

1、从自己工作中的小事出发,总结方法论和规律,比如如何写好周报、如何高效开会等,并积极分享;

2、尝试运用游戏化思维简化反馈,让自己在工作中也充满乐趣;

【每日一句】

跟聪明人闲聊,才是最值钱的享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学问》| 在全民焦虑的时代,如何做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