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赫兹



1992年12月7日,惠德比岛海军观测站的一位中士发现了一个信号,那是一首歌,一首52赫兹的鲸歌。这首歌的声音模式类似于蓝鲸,可蓝鲸的频率在15-20赫兹。这实在是从未遇见的声音,中士与她的同事对其开始了长期的追踪。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歌声的频率从52赫兹降到了50赫兹,但是依然清晰可辨,中士在其论文中写道:“北太平洋海盆任何水听系统的声学数据均未识别出类似特征的其他呼叫,每次仅有单一序列的呼叫得到记录,没有重叠.......轨迹和其他鲸鱼物种的位置和运动均未表现出关联......也许很难接受的是,它可能是广阔海洋里唯一一只这样的鲸”

世界上很少有独居的动物。群居不仅能够让每只动物在恶虐环境中得到帮助,利于生存,最重要的还有生活在集体之中的精神慰藉。发出52赫兹声音的这只鲸鱼从未放弃过寻找同伴,它也希望在某一刻,能够出现听懂它并发出回应的同伴。人类何尝不是如此,有人陷于孤独,不断发声渴望被人懂,时光飞逝,却从未真正的被理解。

紫金陈的《长夜难明》一作中,其笔下的孤独英雄——江阳,令我记忆尤深。因为一个请求,因为想得到一个真相,因为想让善良的人重见光明,江阳独身行走在黑暗中数十年。爱人和领导害怕卷入政界纷争中一一离开,老师害怕受到威胁多次阻拦,身边的朋友都在劝他赶紧脱身,江阳是孤独的。他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不断发声,可他的声音就像那52赫兹一样,有的人不懂,有的人懂了,却从未回应。

“是的,人太可怜了。因为他在不断增加的群众中一分钟一分钟的越来越孤独。”卡夫卡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此写到。这句话仿佛可以印证到一切的孤独者身上,但并不包括现在把孤独只当做精神名词来应用的一类人。真正的孤独者,他们有着不被人理解的执念,正如向往光明的江阳,也正如沉浸在自我世界的卡夫卡。

卡夫卡与文学构建起亲密联系,并创造出了一个自我世界,与人群隔离开来。纵使众多读者在他的作品中引起了相似的共鸣,(可能是《诉讼》中约瑟夫k不可理喻的悲观自语,也可能是《变形记》中自身无法抵抗和控制的无理变化)但却始终无法触及到他真正的精神世界。想法独特,才能出众。他与文学为伴,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中呼吸,他以个人经历为药引,抒写自由,沉疴顿愈。

故事的结局,江阳死去了。但是他也完成了他的执念,恶人终被曝光,善良仍然存在。江阳最后并不是孤独一人,他的坚持和执念,将老师和朋友联系在一起,52赫兹被接收,一群人围绕在他身旁,一个惊天的计划由江阳之死开始进行。

有人以为卡夫卡会在自己的世界中孤独的死去,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孤独给予了他自由的浪漫,时间在孤独城堡中几乎不受限制,使得他能够痛快的钻研文学艺术,这段孤独之旅也造就了一代文学大师的出现。孤独,在经历过漫长岁月之后,在卡夫卡这里,成为了力量和支柱。

孤独并不可怕,但如果人在孤独中放弃追寻光明,那便会陷入无尽的黑暗。

2010年,另外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符合52赫兹模式的鲸歌,而且是同时在两个地方。一次检测并不能说明什么,但也许那只鲸终于找到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等待另一只鲸的出现,需要的不过是时间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52赫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