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青春期异性交往

吕老师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青春期异性交往的问题。青春期异性交往应该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想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可能都对异性交往产生过这样的困惑,现在就我所知从心理学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些问题,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既然从心理学角度,那我就先给大家谈谈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青春期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青春期是一个更偏重生物学的概念,它是个体的第二性症,从开始发育到发展成熟的一个过程,在我国一般是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这个阶段,相当于心理学上的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也就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巨大变化,人们对这个时期有很多称谓,形象地概括出了青春期的特点,比如说过渡期发展期,心理断乳期,反抗期,动荡期,危险期等等

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在青春期性历史的萌发和觉醒是其重要的特征,性意识是指青少年生理变化趋向成熟的过程中,对性别特征两性交往接近异性和产生性需要等方面的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

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渐进的,其特点是从朦胧走向明朗,从简单走向具体,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对每个人来说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

1.异性疏远期

随着性生理发育的显著变化,两性差异日益明显,性激素的分泌又引起了心理上的微妙变化,特殊的心理体验,同学们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特殊关系,如男女的接近,相爱,拥抱等,并注意和倾听恋爱的事情,但是这种萌发的性意识,他们感到不能理解,进而感到不安,惊慌失措,男生女生之间开始出现三八线,与异性接触时会感到难为情,腼腆,羞涩,甚至对异性感到厌恶,出现男女互相排斥各自独立的现象,所以这一时期叫做异性疏远期,但是表面上的疏远其实掩盖,不了,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好奇,比如在体育比赛时,女生往往乐于围观男生的活动,充当热心观众,男生也希望有女生关注自己,为自己呐喊助威,这种心理往往使他们乐于表现自己,喜欢出风头。

二,异性接近期

在青春期的中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迅速发育的情况下,青少年开始对性产生好奇心,他们逐渐摆脱性心理的闭锁状态,希望接触异性,了解异性,爱慕异性,逐渐进入异性接近期,也叫爱慕期。在这一时期情感上出现了相互吸引,男女生之间愿意相互接近,相互怀有好感,此时女性的友谊圈子开始扩大到异性朋友,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会产生相当丰富的情感体验,女生会表现得腼腆含蓄,并注意自己的外貌,仪表和衣饰打扮和追求美,希望异性注意自己,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希望相互理解,因为这样可以得到男生的有力帮助并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性,男生则会故意显露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取得女孩的称赞。

处在这一时期的部分少男少女,在与异性的接触中,常常会产生非常朦胧浪漫,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甚至会编织情节,结果等,特别是女生有时候会被自己的幻想感动的热泪盈眶,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白日梦,但这种对异性的好感常常是非常广泛的,一般并不会将情感长期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对象身上,比如他可以是才华出众,文体有专长的异性同学,也可以是年轻帅气才华横溢的异性教师,或者是电影明星,体育明星等,其实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幻想,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喜悦,并不是爱上谁了,大话西游里有一句话就可以非常形象的说明这种白日梦:“我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骑着七色云彩来迎娶我。”我们需要这种幻想,许多文学作品其实就是这种白日梦的产物,但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会爱上自己的幻想对象,他只是提供了一个原型,让我们借此编织自己关于白马王子梦中情人的梦而已。

三初恋期

这个时期是青春后期,是从青春期进入青年期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比青春期更为成熟,对异性的爱慕和追求也趋向专一化,故称为初恋期。

青春期的初恋只是爱情的萌芽,并不是成熟的爱情,没有深刻和丰富的社会内容,只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的爱,幼稚的脆弱的爱,盲目的冲动的爱。青春期的爱慕是内心隐蔽的纯情,是酝酿在心中的秘密,纯洁如白玉透明是水晶,就如诗里所说的那样""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犹如昙花一现的欢迎犹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但是初恋并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爱情应该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真正的爱情是和婚姻家庭道德责任分不开的,什么是真正意义的爱情呢?

爱情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真正的爱情是非常美好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是能给彼此带来享受的,但同时也是与一定的责任,能力紧密相连的,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两性之间在体貌上互相吸引,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在文化层次,教养水平,人生目标,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一致性。爱一个人实际上意味着在对方身上实现你本人在诸多方面的追求,比如审美追求,理想追求,生活目标追求,性的追求等等,也就是说爱情包括了精神上的追求,心理上的追求,物质上的追求(双方要

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以后共同生活做准备)还包括性的追求。

真正的爱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渴望通过婚姻的形式以求获得合法的肉体结合并承诺终身享受,也就是说爱与性是不可分割的,爱情具有排他性,要求相爱的双方感情执着专一,同时与多人保持爱情关系,则视为不道德。

真正的爱情是性,情,德,志,法,物六个方面组成的,缺一不可。爱情的核心是性爱,所以在爱情之首,而后面5个方面是爱情渐渐深入,稳定,成为相守一生的伴侣。

从恋爱的4个层次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所谓的恋爱只是追求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只是具备了前两个层次,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恋爱,更不能称之为早恋。青春期少男少女彼此之间的感情经历往往是一种把异性理想化,不确定的性爱意识。尽管彼此依恋,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多半是对友谊的需要,对异性的好奇,对陪伴的渴望,并加上浪漫幻想的多重混合的心理活动。

泰式初恋双方的肩膀往往过于稚嫩,承担不起这些,因此他们的爱情常常夭折,并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如悔恨,迷茫怀疑失学,否定,自杀,吸毒,犯罪,早孕性泛滥等。

刚才探讨了青春期的性意识的发展,现在回到早恋的话题上,在这里所有的早恋都是加引号的,因为我并不认同这种叫法,其实大多数中学生的早恋一开始只是一种对异性的朦胧好感而已,这种好感是正常的,通过刚才我们对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分析,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这种好感只是我们性生理的成熟带来的性意识的萌动而已,正像歌德说的,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它,将它控制在好感的阶段,那我们的成长不仅是无害的,而且是有益的,健康的异性交往不仅是我们获得知识技能社交技巧的途径,而且能给我们提供,不敢支持和安慰,因为青春期是一个心理断乳期,我们需要摆脱对家人对权威的依赖,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是一个尝试着独立思考人生,宇宙,生命等重大命题的时期,这就注定青春既是美丽的,也是孤独的,在中学生的诗歌里充满了孤独,爱,孤傲等字眼,还有一些像天空啊,宇宙啊,生命啊,屈原啊,项羽啊等这些印象,这些集中体现了他们的清高,孤独,没有归属感,比如有一位中学生写道,我什么都不相信,唯一相信爱情,却没有爱情,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新的支持和安慰,同龄人之间的情感支持与安慰就成了我们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品,而异性提供的知识与安慰,这成为重要的辅助力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集体中的个人交往的范围越广泛和周围的世界联系的越多样,他深入到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就越深,其精神世界就越充实,个性发展越全面,在生活中人们发现,交往范围广泛,不仅有同性朋友,而且有异性朋友的青年人,性格相对来说比较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比较丰富,自制力也比较强,心理容易平衡,情绪波动较小。这显然不是偶然的,正是多方面的交往对象的个性渗透和反馈,丰富了交往者自身的个性,具体的说,异性交往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心理平衡,我们都知道男女生在性格气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女生心思比较细腻,而男生则比较粗犷而更有胆识,这样的性别差异可以在交往中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一种平衡和补偿的效果,例如在班级工作中,男生可以担任班长这样的职务,以便发挥男生的魄力和领导能力,而女生可以担任团支书或学习委员这样的职务,因为这样的工作需要对事物敏锐的观察以及对事物周详计划的能力,这种不同性别的搭配往往能够使工作进展的更加顺利,这正是男生和女生彼此性别的互补。在社会中,这样的例子更加多见。

二有利于人格的和谐发展。性别不同,对世界的体验和看法也会有不同。在异性交往中,我们的学生能够了解异性对世界的看法和体会,完善自身的人生观。此外,与异性的交往也会更加有助于本身性格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和父亲的关系良好的女性往往更有温柔的特点,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与母亲有良好沟通的男性往往更能够体贴配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情感发展需要在异性交往中得到补充和完全。心理学家也发现,有很多人在成年后所面临的许多心理困境都是由于缺乏与异性交往,过度压抑所致,严重的会导致婚后的不幸福,所以适度的异性交往往往对个体的和谐发展是有好处的。

  三可以避免与异性交往的社交恐惧症。过度压抑对异性交往的渴慕会导致异性交往恐惧症。可以设想一个从未与异性接触过的年轻人,到了20多岁才突然为了婚姻去接触一个异性,既不自然又是很危险的。届时有的人甚至不会也不愿意交异性朋友了。青春期的男女交往最好以群体的方式进行,这样既便于吸取众多异性的优点,也可以避免过早陷入单独约会的情感漩涡。青少年要避免男女情感对自己造成过强的心理干扰,不仅不能断绝与异性的正常交往,反而应与异性进行广泛的,公开的,自然的,大方的,健康的正常交往,这种正常交往有助于男女生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破出神秘感;疏导性能量,满足情感要求。相反,研究发现,越是缺乏男女交往机会的青少年,越容易迷恋上某一异性,并且难以自控,不能自拔,或是限于单相思的折磨之中,或是和某一异性偷偷往来,使得情感得不到正常的满足。

总之与异性建立真正的友谊关系,有助于少男少女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正常关系中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借鉴,还能消除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培养少男少女健康的性心理。

我们自己的许多行为并不是早恋,只是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的表现,见了自己喜欢的男生有脸红心跳的感觉,那不是早恋,总是渴望见到某一个人,喜欢和他在一起也不是早恋,做梦梦见了哪一位那一位女生也不是你爱上她了。有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误解了自己的感情。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就会不赞成我的说法了,因为诸多事实证明,很多中学生之间的感情并不像老师你说的那么单纯,媒体上经常有报道中学生因早恋而离家出走的,伤害甚至杀害亲人的,休学的,走上歪路的,未婚同居的,少女堕胎的数不胜数,据某妇产医院统计,近三四年来到医院做人工流产和早孕药物流产的未婚女青年占45%,其中13岁至18岁的少女占了1/6,前一段又有报道,说辽宁某4市17岁高中某女生深夜在厕所产下一个婴儿,失血过多死在寝室里,第2天才被同寝室的女生发现,这是怎么了,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真疯狂,我觉得以下几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一媒体的不良导向

为什么说媒体应该作为所谓的中学生早恋负主要的责任呢?那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已经接受了广告公司创造的形象:女性必须美丽苗条,而男性则必须健壮英俊,聪明的脑子则被放到了最后面,牙刷广告的重点是明眸皓齿的丽人,在媒体上性的信息铺天盖地,几乎没有电视剧,电影中不含性暗示,作为第六媒体的网络,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加点击率,在这方面更是赤裸裸,我们很难不受其影响。

所以我说造成这样的局面,媒体的不负责任是重要的原因,规范媒体的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至少目前我们看不出有什么成效,但是我们也不能被动的接受它,我们是有思想的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理智,责任感,道德感来抗拒它的影响,拒绝接受这种信息的鸦片。

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去抗拒,接受他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爱和性是我们的天赋权利,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呢?为什么不能好好享受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吸毒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儿,他们让我们飘飘欲仙,那种感觉不吸毒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体验不到,可你会去尝试吗?

爱和性同样是青春期的毒品,当你没有足够的能力承受它的时候,请千万要远离,曾经有一个十几岁的男生找到我国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创始人朱建军向他诉说自己连续许多个晚上,反反复复被同一个梦折磨,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朱建军就问他是什么梦,他说他总梦到自己床下有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一些白色的粉末,他非常想打开来尝一些,但是又怕那里面装的是毒药,会药死

自己,但是又抑制不住想打开的冲动,为此感到非常痛苦。不是,其实在这个梦里小盒子里的粉末就象征着爱和性,原来这个男生他啊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孩,她非常想向那个女孩表白自己的感情,但是另一方面又怕因此会影响学业,并担心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难,他这种矛盾焦虑的心里就通过梦曲折的表达出来了,朱建军告诉他,那个盒子里装的是一种特殊的毒药,成年人吃了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他们体内有抗体,已经获得了对这种药的免疫力;但是青少年体内还没有产生这种抗体,所以他们吃了之后就会中毒,等你长大了,体内产生抗体了,你就可以吃了。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大人,希望能够赢得他人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的肯定,尊重,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我们是不是首先要用自己的理智抗拒外在的不良诱惑呢?

二来自父母老师和同龄人的催化

假若一位同学因为和同桌的女同学来往过密,而他们确实也彼此欣赏,而多次被家长训斥,被老师叫去谈话,被同学传的沸沸扬扬,他们将会怎么做呢

我认为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从此断绝往来,二是干脆与那名女生好得了。但现场的同学可能会陷于同伴压力,道德责难而多选择第1种,但实际上两种结果都是存在的,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棒打鸳鸯,不是用棒子打散了一对鸳鸯,而是适得其反促成了一对儿本不是鸳鸯的鸳鸯。

当然这不是为了指责家长和老师,老师和家长本意当然是为我们好,这个大家都能够理解,就不多做探讨了。我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自己的这种逆反心理。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爱上了一个人,其实那不是真的。我们只是想通过做父母老师坚决反对我们做的事来表达对他们的反抗,争取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同时,通过“”堕落“”来表达一种报复父母老师的快感,你不是不让我早恋吗?我偏早恋部可,你不是想让我做一个好学生吗?我就是不遂你的愿,当然多数人可能觉察不到自己的这种逆反心理,他们说服自己接受一种假象,我是爱上了他,我甘愿为他为我们的爱情而承受学业失败,与父母老师闹翻,社会舆论压力以逃避道德的责难()报复尊长(

)。同学的谣言也会出场,这种心理实际上整个世界往往是从传言开始的,可能正是听到了关于你和某位异性的谣言,你才开始去关注他,考虑自己是否喜欢他,而谣言往往会越传越烈,越传越生动,等传到老师和家长耳中就成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儿。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故事。所以大家一定要克制这种喜欢散播谣言的心理,一句无心的话往往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一定要注意。

从以上的分析中,大家可以看出,有些中学生的早恋实际上是对外界压力的屈服,或者说是一种错误的抗争。恋爱是美好的,特别是初恋,应该要成为保存一生的美好记忆,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初恋,仅仅是赌气的结果,何况我们还得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呢,所以请一定要三思,用理智洞悉自己的心理,不要让一时冲动酿成一生的苦果。

三青春期的性冲动

在青春期由于激素分泌旺盛会产生强烈的性冲动,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是人的一种动物本能,人类的生殖内分泌系统中存在一个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在青春期前这个轴系处于静止状态。到了青春期,下丘脑释放的促性腺激素的频率和幅度增加,促进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和卵泡雌激素,这两种促性激素又使人体分泌的雄激素,或雌激素的量大大增加,当性激素分泌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性冲动,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有可能引起性冲动,比如看见漂亮的异性,有关性的语言,文字,图像,异性身上的气息,都会通过大脑支配脊髓中的性中枢引起性的冲动或欲望。

希望大家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性冲动,它只是一种人类的动物本能的欲望,产生性冲动,不是你的错,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用不着不好意思,更不必产生负罪感,觉得自己很肮脏,甚至为此苦恼,焦虑,接纳自己就可以了,你可以自嘲一下:嗨!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每个人都会这样,这很正常。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一种原始的驱力,推动力是蕴藏在人身体内的能量,他和推动人其他活动,比如说工作,学习,运动的能量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将这种能量释放出去比如说打球,跑步,专注学习等。

但是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还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是生理机能发育的成熟,另一方面神经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特别是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盲目的成熟感,自我膨胀感,行事往往会缺乏理智,生理上的发育成熟,性冲动的多而强烈,加上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许多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如果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刺激,往往会做出一些鲁莽,反常和越轨的行为。比如说成都市有一位15岁的高一女孩,在父母发现了自己恋情之后,理直气壮的跟父母说自己已经长大了,父母无权干涉她的恋爱自由,要求父母将她的监护权转交给她男朋友都妈妈,甚至要与其父亲脱离父女关系,还写了一份与父母脱离关系的申请书,声称要交给法院。这件事还仅仅是荒唐,那下面这件事不仅是荒唐而且是悲哀的,雷某19岁某中学初三学生,1月前因与本校同级某女生说过话,引起同级另一个学生宋某16岁记恨,因宋某早已认为该女生是自己的女朋友,为此宋某曾多次扬言要找人打雷某。雷知情后,便常常将一把长约20厘米左右的匕首带在身上,10月26日晚8:10左右,学校刚下晚自习,在距校门口约40米处,宋某纠集本校学生约7,8人围攻雷。事后据办案民警讲,不知什么原因,在此玩耍的两个青年唐某约17岁与郑某18岁也参与其中,郑某先动手,雷某情急之中用匕首连捅郑7刀,郑某因伤势过重而亡,还有一位初中女生为了晚上方便男朋友留宿,竟残忍的杀害了自己从小相依为命的奶奶。

喂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什么也不为,就酿成了这样一出发人深省的悲剧,如果他们能稍微理智点,我觉得也不至于发生这样的悲剧了。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特别多,多数都是因为一时冲动,一失足成千古恨,据统计在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性犯罪,希望大家要引以为戒,千万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要让一时的冲动酿成永远的痛。

综上所述,环境的不良刺激,对家长老师压制的逆反心理以及青春期缺乏理性控制的性冲动三大因素,是我们在青春期面临的三大挑战,希望大家都能够正确看待它,理智应对它并战胜它,你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年轻人,而且会用你们充满责任感正义感的行为去坚决制止这一场混乱,用自己强烈的感召力去影响你周围的年轻人,让他们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投入到充满责任感正义感的力量的洪流中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青春期异性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