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孩子,吕老师的肺腑之言!

    因为一直在做中小学英语教学,所以我对教学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后来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源,我又不断钻研家庭教育理论,并经常将其灵活运用、指导于教育实践中。因此,我能从教学和家庭教育双重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希望以下我的思考对那些盲目的、处于焦虑中的家长有一定的启发。

一、不要把小学教育低龄化

图片发自App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一些家长觉得,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早点学知识、广泛培养兴趣,事事都赶在其他孩子前面。我们辅导班也有这样的家长。这位妈妈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一点令我非常钦佩。为了让儿子多学点东西,她让儿子上的离家五六公里的私立学前班。每天接送,她从不觉得辛苦。很多其他五六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只学会了做游戏、做手工,这孩子不仅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就连拼音的读写也都很棒。

    但是,让她头疼的是儿子体质不好,经常生病,这是身体在向他发出提示信号——他在接受超出他承受能力的知识教育。后来,我们经常在一起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她逐渐认识到这样太折腾孩子了,一年级时就给孩子转到了附近的公立小学。她发现,儿子在私立学前班就已经学过的知识,现在公立学校一年级刚开始学。不过,很多学过的东西,儿子逐渐都忘记了,并不会因为早学而学得更好。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小学教育低龄化的事例。

    3-6岁的孩子,就应该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通过集体做游戏来开发大脑、培养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和集体融入感是这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有研究表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与记忆性知识的学习是呈负相关的。过早地让孩子学算数、写字等,一方面会抹杀孩子的创造性,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不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揠苗助长的行为。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要操之过急,科学教育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二、做孩子学习成长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图片发自App

    有些家长不是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而是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曾经有一个妈妈,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时,她非常后悔以前对孩子管得太松。她以为小学阶段的知识没有什么难度,孩子学习只要跟得上就可以尽情玩耍,等到小升初再开始严抓。但是,长期以来缺乏管束,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也不好,坐不住、字体龙飞凤舞......她想抽出时间好好抓孩子的学习了,但是却发现根本无从下手。

    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也只能多花时间与精力,先帮他端正学习态度,再慢慢修补知识漏洞。实际上,这孩子身上还是有很多闪光点,他聪明,性格率真、开朗,同学都很喜欢他。三四年级时,他的数学和英语慢慢开始跟不上了,他的父母又整天忙于生意,没有时间管他。他的学习越来越落后了,后来报班补课也没有什么效果,他就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就是大家口中的“学渣”。

    变差,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的道理,由差变好更需要长时间的过程。我们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帮他重树信心,让他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慢慢去掉“学渣”的心理标签。他的自制力不好,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就鼓励他:要想彻底突破和蜕变,他必须能坐得住,并且要对自己要求更高一些。他聪明,经过三四个月的不懈努力,他的成绩明显提升,再也不畏惧学习了,遇到难题也肯钻研了,而且他还想变得更优秀。尽管后来老师并没有特别关照他,但是他身上的那份热情已经被点燃,他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了。最后,他考入了一所很不错的私立中学。

    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我们大人觉得简单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可能完全不是这回事。单就学习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年级到二年级知识的深入和作业的增多,三年级增加英语的压力,四年级数学开始有难度,五六年级语文越来越有挑战......每一个时间节点,对孩子来说,都是一道坎。如果我们不能在孩子感到吃力无助时,及时给于指引和帮助,一时的跟不上很容易造成长期的落后甚至厌学。所以,我们要细心陪伴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必要时及时伸出援手。

三、小学养成好习惯,初中学习不犯难

图片发自App

    网络时代,孩子接触的东西五花八门,诱惑越来越多。我们留意到,很多小学生活泼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能在手机电脑前端坐几个小时,却难以静下心来读读书、练练字......这些现象,男孩比女孩更多。我们晚辅导有个孩子就是这样,让他写作业,他不是摸摸这就是挠挠那,注意力很不集中。好不容易进入了学习状态,如果其他学生稍微发出点声音,他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过去,因此他也经常与同学闹矛盾。

    克服不好的习惯,我们要善于用减法,让孩子的坏习惯和行为慢慢减少,直到能自主学习。晚上,我们鼓励孩子高效完成作业之后,就可以去图书角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每周四,我们还定期让孩子进行阅读分享,表现好的孩子会有积分奖励。这孩子爱说爱玩,他喜欢与大家分享他看到的好书、有趣的故事。在我们老师的引导下,他开始喜欢上了阅读,一完成作业就去读书,而且专注的时间越来越长。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训练了他的专注力,让他从书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他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摩擦也在变少。

    阅读习惯的培养很重要,认真听讲、善于思考等习惯也很重要。培养这些好习惯,我们要多用加法,先培养一个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之后再一个个拓展其他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小学阶段是孩子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基础打得不牢,没有养成好习惯,到了初中,学习上就会出现后劲不足、成绩退步的现象。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俗话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的习惯。”

四、成绩是暂时的,能力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图片发自App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学习知识很重要,但是知识不能完全等同于成绩。学习成绩也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我见过一些这样的家长,无论大考小考,他们要求孩子必须考高分。家长对成绩的过度紧张和在意,让孩子也很紧张。孩子考得好是理所应当,家长没有什么表扬;孩子一旦考得不理想,家长立即展开批斗。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只关注考试成绩,并不关注成绩背后的努力和能力的培养,而且心里会特别敏感脆弱。这是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引导,一定要及时扭转过来。

    孩子偶尔一次没有考好,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看看到底是知识掌握的不好还是粗心大意。没有掌握住的知识,我们可以寻求老师的指导帮助;孩子粗心大意,我们在平时就要有意识的帮助他克服。如果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我们更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课堂表现,多与老师沟通合作。

    现实生活中,高分低能的孩子很多,名牌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也大有人在。难道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吗?相反,他们很会考试。但是,社会上需要的是有核心能力的人。我们也一定想培养出健康正直、有能力有竞争力的孩子,而不是培养出眼前只会考高分的孩子。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更加重视孩子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总能有独特的思路,工作和生活充满活力。会做人做事,方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支持,一步步走向成功。

五、家长和老师携手并肩,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图片发自App

    家长教孩子为人处事,老师传授孩子知识。双方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老师在孩子的学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比较有权威性,大部分家长也都能与学校老师积极配合。现在,很多孩子报的都有辅导班或者兴趣班。对于辅导班老师的工作,个别家长不够重视。其实,既然给孩子报班了,肯定是认可辅导班的教学水平的。如果孩子不能按时上课或者课后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家长知道却不加管束,这样就失去了补课的意义。

    还有个别家长认为,孩子学得不好就是辅导班老师的问题。实际上,每次上课老师都尽可能地去关注每个学生,唯恐哪个孩子没有学会。像我们这样5-10人的小班,如果有基础特别差的或者特别内向、不好沟通的孩子,老师也难以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听懂学会,更何况其他机构的大班呢?只能说,我们老师会依据孩子的基础和能力尽力帮助孩子。而如果孩子的基础太差,或者学习习惯很不好,这不是靠周末一次课就能迅速解决的,还需要家长平时在家多多关注和指导孩子。我们很乐意与家长一起面对和解决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希望我们教出来的孩子都能有进步、更优秀,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大的成就感。

    陪伴和见证了很多中小学生的成长,我们真的不想看到有更多的家长孩子重蹈覆辙。再次提醒大家,小学阶段真的不要过于关注考试分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跳得更高。因为小学阶段,各门学科的考核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是不错的。即使孩子平时没有看很多的课外书,没有做很多非常难的数学思考题,没有课后再多积累些英语单词,孩子的成绩依然还很不错。在很多将成绩看做一切的家长眼里,他们只看到了孩子考试卷上不错的成绩,而忘了平时看看孩子的作业认不认真,与老师沟通了解上课是否听讲......而恰恰这些深层的习惯问题才是孩子学习是否有后劲的根源。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教育孩子,吕老师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