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的董老师

早就听导师说起过,董小玉老师的课很好,但一直没有机会听。

进一步认识她是通过学校的“雨僧讲座——涵泳经典、诗画人生”公众号推送和导师分享的网上公开课中看到了关于她的介绍:名校博士后、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西南大学董小玉老师

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听她课的想法。我从课表中找到了她的课程《书报刊阅评》。

于是在简单地和董老师介绍交流我自己的情况并得到董老师爽快干脆的认可后,我就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学习。

不得不说,在每周一上午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几乎遨游和沉醉在她那渊博的知识海洋之中。

她的课应该是我见过所有老师中最干货满满,最让我拓展视野,最让自己内心受到启发和震撼的课。

她每堂课会分享几篇书报刊评论文,这些都是它多年来通过读书读报所收藏的“经典老窖”。同时,她也会将一些经典文章、经典评论和经典书籍,一一地罗列在自己的PPT上面。

图片发自App

这些文章和书籍我可能只有20%的数量偶尔听过看过,但大部分的书籍,自己连听都没有听过。

真印证了那一句话,读得越多才知道自己知识的浅显,学习得越多,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董老师对古今中外各种时期各种类型的作者的介绍如数家珍,对各种名家名言诗歌,散文、小说经典篇章的背诵都能信手拈来,让我不得不去折服她那超强的记忆力,我想这也是和她长久以来不断看书背记的好习惯有关。

印象最深的当然是今天她给我们介绍的一节课,《13亿种活法》中的节选,里面介绍了每个作者的各种气质:

如锐气的李敖、朝气的欧·亨利、暮气的鲁迅、怨气的张爱玲、土里土气的沈从文等等,一边给我们讲解各种作家的写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一边给我们评析作家的经典作品,又不忘敲下黑板——“这本书你们一定要记得去读读!”

这种新颖的介绍作家和作品的方法,确实让学生们在短时间范围内大开了眼界,也让学生们知道了以后读书的选目。

上她的课,总有一些“知识恐慌”的感觉,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自己看的书不够多,自己思考的维度不多、深度不深。课后我又会在图书馆中翻起她在课上提到过的一些书籍。

图片发自App

所以还是要劝大家多读书、多看书,因为正如有句话“每个人的气质中,都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不管我们是为人处事,学写新闻、写作,抑或是教育孩子、引领孩子成长,我们都需要各种素材的积淀,各种经历的堆积,而看各种作家的经典文章,透过经典文章所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确实是可以让我们借鉴和反思的。

董老师用她自己的方式方法让我又重新享受在阅读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学的董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