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看到某产品大V的一个观点,说在未来,产品运营的重要性会大过产品经理,还挺认同的,谈谈我的想法。
这个观点的核心依据是,目前没有新的产品形态,各种产品解决方案都是标准化的,产品由开疆辟土变成了运营的支撑部门。
所谓产品形态,根据我的理解,就是按终端或者按行业进行的一系列组合。
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市场上会看到移动端产品经理这样的岗位,再往后,又按行业进行划分,比如金融产品经理、电商产品经理、医疗产品经理……
现在,不管是移动端产品经理,还是电商、金融、医疗产品,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公司战略确定后,产品经理可以快速的设计产品解决方案,一些创业公司小项目,甚至都不用产品经理。
这让我想起以前web1.0时代,有很多草根站长,他们既会做网站,又会做设计,还会做运营推广。
那时候的产品形态非常稳定,大家都用电脑上网,上网基本上就是看看文章资讯,站长只要会点基础的技术,在网上搞一套开源的CMS系统,就可以把网站架起来,剩下的就是做推广,卖流量挣钱。
现在我们说的产品形态已经基本稳定,就跟那个时候的状态差不多,只是现在有了移动端、有了更多的行业而已,本质上是一样。
当产品形态稳定的时候,产品经理要提升用户价值或商业价值,就变得比较困难,最多是提升一些用户体验,要扩大产品的价值,还得靠运营。
运营通过投入资源,获得收益,在一定投资回报比的情况下,通过扩大规模来提升产品的整体价值,这时,产品就彻底沦为支持部门,为运营服务。
如果不幸沦为支持部门,再也不能改变世界了,该怎么办?
在我看来,有三个办法:
1、调整心态,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就做支持。
做支持最大的坏处是比较被动,受制于需求部门,价值产出主要是看需求部门能不能提出高质量的需求。
所谓高质量的需求,是指能产生用户价值并且赚钱的需求。需求方靠谱,支持工作就有价值,需求方不靠谱,支持工作毫无价值。
需求分为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用户需求是用户提给产品经理的,产品需求是产品经理提给研发部门的。
做支持性工作,需要使用传统软件的需求分析方法论,准确的传达用户需求,更像是需求分析师,工具属性较强,会花更多时间在画原型、写PRD上面。
2、半产品半运营,做产品的同时,多了解运营,习得运营技能。
就像以前的站长一样,不仅会做产品,还会运营推广,通过扩大产品规模,来提升产品价值。
成为既懂产品又懂运营的角色,这有点接近于商业操盘手。
所谓商业操盘手,就是经营某个产品,通过商业化运营或者推广,让产品的价值持续放大,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商业操盘手不只是对业务的某一个环节负责,而是对整个业务负责,通过整体协调资源,让业务良好运转。
要成为商业操盘手,可以从某一个环节开始,比如先成为产品负责人,然后打通运营,成为运营负责人,最后成为整个业务的负责人。
再往后,就负责更多的业务,成为更高层面的操盘手,成为创业者或经营一门生意。
3、做一些挣扎,尝试自己提出高质量需求。
要提出高质量需求,需要产品经理深入业务,比运营懂市场,比业务懂业务。
刀哥认为,如果你还想继续做非支持性的产品经理,一定要深耕行业。
我们这一代产品经理,在初入职场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理想主义情怀的,不说改变世界,也是想着创造用户价值的。
要创造用户价值,还得在用户的场景中去。现在C端产品布局已定,很难有大的突破,倒是互联网+传统行业,有一些机会。
互联网+传统行业,我们叫做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就是行业特点比较明显,必须充分的掌握行业特点,才能提出高质量需求。
比如,如果做互联网金融业务,需要了解贷前贷中贷后催收风控这些行业特点,做互联网教育,需要了解科研教学营销这些行业特点,做医疗,需要了解问诊处方药房这些行业特点。
写在最后
时间倒退几年,产品经理是有一定理想主义情怀的,最典型的当属乔布斯,彼时国内的科技大佬都自称产品经理。
现如今,产品经理被提及的频率已不及过往,产品经理像是正在成为一个工程类的岗位而不是设计类岗位。
我每次面试产品经理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在我看来,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一定是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希望每个产品经理,都能持续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