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道》36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陈少毅分享

第三十六章 道的使用原理


【原文】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意译】本章老子告诉大家:道的使用原理


要想收敛它,必须从它扩张的时候开始;


要想削弱它,必须从它增强的时候开始;


要想废除它,必须从它兴旺的时候开始;


要想取得它,必须从它舍弃的时候开始;


(这些都是道的作用结果)


这就是不引人注意的明道方法,就是选择柔弱胜过选择刚强。


鱼儿不能脱离深渊之水而生存,国家不能脱离民众而生存,不要把国家的利器摆在那让人(民众)看,而吓唬民众。(因为民是国之本)


(道的使用目的是为民,而不是治民)


【感悟】


本章老子用列举的方法,论证道的使用原理。


1.道的使用原理:对一对辩证关系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是:


从A B或B A,你想要的到B,就必须从A开始,你想要的到A,就必须从B开始,这是一对辩证关系的发展变化的规律。


要想收敛它,必须从它扩张的时候开始;


要想削弱它,必须从它增强的时候开始;


要想废除它,必须从它兴旺的时候开始;


要想取得它,必须从它舍弃的时候开始;


2.国家与百姓的关系就是鱼与水的关系。


3.道的使用是为民,而不是治民。


4.归纳起来说,道的使用原理就是“柔弱胜刚强”。


根据老子的思想模型,柔弱与刚强这一对辩证关系,是从揉弱变化发展到刚强,刚强是柔弱发展的必然结果,柔弱是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活的,是有生机的,是有发展前途的,但最终要大达刚强。所以选择柔弱是上策,是符合道的规律的选择。如果选择刚强,那就是老子的下策,刚强的发展变化是向柔弱变化发展,所以选择刚强是向弱的方向变化,是我们不希望的结果。这里的胜并不是战胜的意思,而是胜过的意思,是两种辩证关系的选择,选择柔弱胜过选择刚强,这里的柔弱是一种选择,刚强也是一种选择,选择柔弱胜过选择刚强,并不是柔弱能够战胜刚强,这才是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意思表示。“柔弱胜刚强”并不是“以柔克刚”的意思,道德经中并没有“以柔克刚”的描述。老子是中国最睿智的人,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以柔克刚”是易经的思想。


5、对孩子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的舍弃思想,去除孩子的自私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大气,孩子只有形成了大气的品格才能站的高看的远。


下面我们看看领袖们的大气


八岁的毛泽东:《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


12岁的周恩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为什么学习?


周恩来的回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子论道》36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陈少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