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让自己有序化

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给25岁的自己一些建议,里面写了一条——找一个自己的爱好,可以很充分的打发无聊时间。

疫情这两天,每天都待在家里,只有少数几个下午出去打会球(一个人玩的那种)。

时间充裕的像喝不完的奶茶,前几杯还挺好喝的,一个味儿的奶茶喝多了,就想吐。

确实也没什么爱好,偶尔读读书,也不是很喜欢读。写点东西,也没什么天赋。看几部电影,看着闹心,难受。做几顿饭吧,还得洗碗,烦。

在家闲的,四肢都闲退化了。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赖我。《自控力》里提到,人的惰性来源于人原始的本能,闲着躺床,是一种减少能量消耗,以至于在危急时刻可以更好应变状况的天性。

这是一种人类进化过程中仍保留的习性。所以这不赖我。

爱好这东西,就是那种你乐意去做,并且做的挺开心的那种。想破大脑,我都没想出点啥,遗憾万分。

想想自己荒废的二十多年时光,怎么就连个爱好都没呢。

尤其大学这四年,民谣兴起时,练了练吉他,还没开始爬格子,就放墙角了。新说唱火的时候,作为一个“老”rapper应该乘机会秀一把,结果拿上麦,唱不出口了。开了个电台,至今都没更过几篇,做了个公众号,到现在都没有几个关注,拍了些视屏,结果丫的手机坏了,没了。

恩,说白了,就是一事无成。

人闲的无聊的时候,总爱翻看过去,毕竟手里就只有自己这一本故事书,看看过去有什么不妥,或有什么搞笑的地儿,闲来无事和大学的舍友唠唠,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但总有股劲儿憋着,就是不舒服。思来想去,这一天过去了,除了回忆更清楚,啥也没有学会。这效率比教狗识字的效率都低。

《能力陷阱》里有这么一段,“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改变需要外在的经历。如果不是由外而内地改变,我们的自我认知会被过去所禁锢,从而导致思想和行为也无法改变。没有人会比我们自己更适合给自己进行定位。”

对于过去的事儿,在清楚不过了,偶尔回忆回忆,那是一种美好。回忆多了,就成了自己的一种束缚,就没有办法长进了。

所以在家这段时间,回顾了我过去做的一些蠢事儿,拜望了存在记忆里的人,想想还没有完成的愿望,是时候出发了。

疫情期间,去哪啊!

提高自己的反熵增能力,还是挺有必要的。

熵值就是指一个事物的混乱程度,事物在自发运转过程中,熵值往往是增加的。举个简单例子,疫情期间,天天在家里,几乎没有外力的介入,你的卧室是不是十分混乱,但又不想收拾。

同理,人的成长也是这样,是一个自发的熵增过程。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熵值,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序。

方法无非就是,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少睡觉。找些自己喜欢的事儿做,如果没有,就和我一样先坚持着做一件事儿,万一有一天喜欢了呢。

《最近坚持做的事儿》:1、减肥 2、看书 3、写文章 4、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着让自己有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