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史蒂夫.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这么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论述,“我建议你改为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我保证,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增强记忆,加深体会,扩大视野。”柯维说的这种阅读方法,我的理解就是在读完一段内容后,要能用自己的话去复述书中观点,进而教会别人,也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会别人。

       有没有理论根据呢?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在其发明的学习金字塔中阐述,记住学习内容最好的方式是位于金字塔基座位置的“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这种方式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其原因是阅读者进行了主动学习。

       既然有了理论根据,那么这种读书法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经过总结我认为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提升逻辑表达能力。没有逻辑的表达,一开口就输了。逻辑表达和复述是相辅相成的,即使复述的是别人的东西,在复述前也要在大脑中进行逻辑整理,要用一种别人能听的明白的方式进行表述,这样才能达到复述的目的。否则,说了半天,大家也不知道你要说什么,那复述就失败了。  所以对复述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不断总结,就可以持续提升逻辑表达的能力。二是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把一个个知识看成散落的小珠子,那么知识体系的构建,就像把散落的小珠子串起来,让它们之间建立联系。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在表达一个观点时,大脑中经常会自动浮现出以往的经验。在复述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观点和经验发生链接,观点的现实意义得到了体现,对观点的理解也更加到位,促进了观点的为我所用。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因为观点的融入而随之扩大。三是听众对复述内容的反馈,可以拓宽自己对观点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局限性,善于听取别人的理解,可以让自己对观点理解的更全面、更透彻。

       疫情期间,因为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所以研读了《道德经》,当时对很多地方一知半解。最近有一次,和单位一个同事聊有关情绪与逻辑力之间的关系。在聊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频频跳出《道德经》的内容,通过给同事复述《道德经》,弄明白了好多以前一知半解的地方。事后总结,将观点与事实或经验建立联系,是掌握观点最好的方法,复述就是实现这种方法的最好方式。

     总的来说,这种读书方法确实有其独到的地方,可以作为一种阅读习惯长期坚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