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1靠“天赋”,1到100拼“内功”

有些产品人在职业生涯中有幸参与了“现象级”产品的0到1整个过程的建设,这足以让人兴奋和抬亮简历。0到1虽然难能可贵,但更多时候我们在做着1到100的持久战,驾驭巨人同样充满挑战。不管哪种,核心方法论趋同,以下思维框架整理,供参考。

一、产品迭代思路

产品迭代核心,两个判断维度,五个关键驱动力,最后专注目标,这是产品迭代的思维框架。

1. 迭代的核心

产品迭代到底在迭代是什么?

产品价值,即「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的交集」,让产品的这块区域越来越大,就是迭代的核心目标。

图1 产品价值公式

2. 判断方法

两个关键指标去判断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分别是留存率和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

图2 两个判断标准

有很多关键指标去衡量用户体验,日活、平均时长时长、转化率等等,但我认为核心的是留存率,1000个用户使用了产品后,有多少人隔天、隔周、隔月还能继续使用产品,最能代表用户体验是否合格。经典的「40–20–10规则」(不包括游戏的数据经验值),分别代表次日留存40%,7日留存20%,次月留存10%,用户体验才能达到及格线。

ARPU代表产品的收入能力,1000个用户使用产品后,每个用户能产生的平均收入是多少。

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成熟公司里的项目,都应该评估出产品的研发成本,产品收入是否能Hold住研发成本。

两个指标能让自己清楚,迭代的重点是哪一侧。当然,偶尔还有公司的指标压力、用户口碑需要等等其他外力因素,会影响产品迭代方向。两个值不是绝对的判断条件,只是能更理性知道产品应该偏重哪个方向。

3. 关键驱动(Keypoints)

找到关键驱动力,能加速产品价值的提升。大概会从四个方向去找:

图3 关键驱动力

项目迭代模式:项目团队是否能够按计划完成迭代,更新周期是否稳定都直接影响产品的发版速度,速度在互联网就是价值。

用户参与模型:用户在产品框架内是否能够流畅完成主要参与功能(用小白用户的操作模式体验)

运营框架:当产品框架基本完善的情况下,运营策略也是提高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否支持运营策略能够下发且有效下发。

商业模式:通过提供服务或产品来获取收入的模式是否是可持续的、高效的。

4. 专注目标

在迭代的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可抗因素会使你偏离开始的目标,包括老板需求、合作需求、KPI要求等等,不要被这些需求带偏,合理处理这些需求,始终专注于提高产品价值的目标。

二、迭代模型参考

提供三个常用的模型帮助找到正确问题与合适方案,分别是AARRR分析模型、宏观规划模型、创新探索模型。

1. AARRR分析模型

“AARRR”分析模型,即:Acquisition(获取用户)、Activation(激发活跃)、Retention(提高留存)、Revenue(增加收入)、Referral(自传播)。

要两种思维去理解这个模型,「漏斗思维」和「循环思维」。漏斗思维是关注如何提升转化率,循环思维关注的是产品流程是否是正循环。

漏斗思维:其实就是用户操作的路径,按用户的操作路径去优化每一步的转化率。

图4 AARRR增长模型

Acquisition(获取用户):从非用户到用户的转化率

Activation(激发活跃):从非激活用户到激活用户的转化率

Retention(提高留存):从新用户到老用户的转化率

Revenue(增加收入):从非付费用户到付费用户的转化率

Referral(自传播):从用户到传播产品的转化率

循环思维:从外部渠道获取用户,将用户激活,让激活用户留下来,增加产品收入,并让产品能自传播,从而获得更多用户,在产品流程中将各流程打通循环起来,形成正循环。

Acquisition(获取用户):如何获取用户?怎么样获取的用户更优质?

Activation(激发活跃):如何定义激活,怎么让用户激活

Retention(提高留存):如何让用户持续使用产品功能

Revenue(增加收入):ARPU如何保证

Referral(自传播):让用户有意愿分享出去

2. 宏观规划模型

图4 宏观规划模型

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迭代,特别刚入职时接触新的产品,无从入手,我们应该采用「从上到下」的宏观角度先去理解产品,从全局看到产品和市场的格局。包括:理解需求和用户、理解竞品和市场,才能得出产品的定位和优化的重点。

理解用户和需求:两个角度去看用户,一个是数据抽象角度,用户是一群杂序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到用户需求;另外一个容易遗漏,用户个体和用户场景,实际去观察用户操作,有条件可以做用户调研,将观察和调研的结果转化成需求。

理解竞品和市场:选取三类竞品(市场占有率优势产品、创新增长型产品、与自己产品最类似型),分别从功能对比、信息架构、核心策略(从应用中心的发布记录可以提炼出来)全面了解竞品;要了解市场则多看行业报告,从市场现状、市场趋势、用户行为/消费趋势了解市场,结合自己的产品,可以提炼很多有意义的关键点。

理解产品和需求、竞品和市场后,基本掌握了产品的基本情况,也了解了产品的问题,根据产品定位,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规划路线图。

3. 结构化思维脑暴

还有时候即使我们从每个用户操作路径分析,从上到下分析了所有的需求、市场、竞品,仍然毫无头绪的时候,可以从体验、用户渴望,「从下到上」的微观角度来思考,能够得到很多创新的优化点。

图5 结构化思维脑暴

DesignWorkshop是一种「结构化思维脑暴形式」,帮助我们找到正确问题,抽象核心概念和用户需求,而往往这些是平时很难想象到的。

大致的过程是先发散 -> 抽象 -> 具体:

「发散」:基于主题或要解决的问题,先发散和HMW提问,保证不会错过任何有关设计的可能性和细节,帮助找到正确的问题

「抽象」:经过发散会得到很多idea,将idea分类和完善,整理出idea间的产品逻辑和需求层次

「具体」:将逻辑用简单的线框图实现和进行思维帽评判

经过这样的过程,会发现即使再成熟的产品也会发现创新的亮点,而这些亮点也是极好的提高产品价值。

一句话概括:「发现问题,判断机会点,提出解决方案,并不断验证和修改,提高产品价值」。

AARRR分析模型适合功能型、模块型优化,宏观规划模型适合大型产品或者业务优化,结构化思维脑暴适合创新性产品或探索创新点,不断尝试三种模型直到找到正确的问题,去判断是否值得解决,提出合适方案,并不断验证和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0到1靠“天赋”,1到100拼“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