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前言摘录

放弃漫步,练习舞步--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以期达到教育的自由之境,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从习惯于讨论“怎么教”,回溯到先讨论“教什么”。从“教什么”追问到“文本的核心价值”,其价值侧重在内容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还是形式所蕴含的表达价值,或者可提供做某种操练的材料价值?这三者,就是把教学内容分别侧重于精神思想、表达智慧、阅读程序。从“文本核心价值”的辨析开始,区分不同的文体,以及两类经典--文化经典与教材典型。前者如《枫桥夜泊》,后者如《中国石拱桥》。不仅“知其然”(形式),而且“知其所以然”(本质)。不仅读懂这个文本(内容+形式),而且在读懂的过程中努力走向“学会学习”(程序、方法)。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能够说明哪些“道理”(语文知识)?课文不仅仅是某个道理的举例,它还是一个语文全息图,它包容了几乎全部层面的语文问题。我们真正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课程,就是我们行走的这段旅程中的全部:意愿、计划、资源、行动、反思、建构下的经验。课程就是“道”,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课程,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走到道路终端的那个人。他就是我们的思考。理论是灰色的,一朵绽放的花里有一千个未说出的真理。敬畏并服从于事实,理论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事实的工具。我们的艰苦练习只为向世界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在那朵花里有着所有经历并深切感受过的词语与理论,但永远不会有一个词语,能够解释它的全部。它既是一个全息的文本,又是一部关于存在意义的诗篇。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本课程有以下三个特征:

1.自我加压性(他律—自律)。“构筑理想课堂·小学语文”和所有的新网师课程一样,具有自我加压性。我们不只是学习一个课例,不只是研讨一个课例,而是让大家有一种意识。

什么意识?就是从他律到自律的意识。以前我们上课的时候,都是校长要求、主任要求我们怎么去备课,但是现在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加压。不管你怎么说,但是我一定要怎么做。也就是说从一个由外在的压力状态转变为自我加压,转变为“我要主动做个好老师”的状态,用我们完美教室的另一阶段来说,“我主动要做一个好老师”。

2.实践性(备课—上课)。我们该如何备课呢?我们该如何上课呢?老师们一定要将备课成果运用到课堂中去实践。

3.反思性(上课—反思)。新网师的备课和以前的备课有什么不同呢?上课的时候,以前我们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或者说我们照着教案来上,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我们要有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就是我这个板块上了多长时间,我的孩子们学得怎么样了?这种意识就是不断反思的意识。

让我们一起来放弃漫步,练习舞步,做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思考练习 ,翩翩起舞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前言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