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眼阅世055:你是一个有“共情”能力的人吗


看多了围城内外的故事之后,发现两性关系最终走向死亡的,不是三观,不是贫穷,不是资质差异,甚至也不是性格不和。

既然能走到一起,那就说明,所有这些因素,均已经受过了考验。婚姻最大的隐形杀手,其实是——缺乏“共情”。推而广之,延伸到更多的社会关系里,亦然。

何为“共情”?英译为empathy,即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取自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的概念,通俗地讲,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一个人能不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共情”,汶川地震募捐时,一个老乞丐将自己的所得放进了募捐箱是“共情”;伦敦暴恐事件中,现场的流浪汉第一时间参与救援是“共情”。

“共情”不是表演,不是作秀,不是煽情,是真正的急人之所急,痛人之所痛,当然也可以是幸人之所幸,乐人之所乐。

我的一位忘年交师长,美籍台湾人,石油工程师Mr毛,前些年应聘到叙利亚开采石油,适逢战乱,导致石油公司瘫痪,老板跑路,工人四散逃离。

当时的他也像所有人一样,只想在第一时间逃命,于是电话吁请美国大使馆紧急救援,终于以公民身份,搭上了美航的航班,安全撤离到了伊斯坦布尔,算是逃过一劫。

他后来讲到逃离时的一些细节,虽紧急忙乱但印象深刻,以至于成为此生无法抹去的回忆。

因为时间紧迫,大家来不及办理买票乘机手续,所以都是持护照先上飞机,逐一登记,先给美航打的“欠条”,安全着陆之后再补票。

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焦急无望的人们,密密麻麻地滞留在机场,就像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翘首期待着彼岸的诺亚方舟,能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每当看到自己的上司,同事,下属,甚至陌生人,盼到了他们所要搭乘的航班,人们便会本能地含泪拥吻,告别,一次次目送,一个又一个人安全离开。每当一架飞机起飞,人群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便是全人类的共情,正因如此,我们才会一起祈祷:让世间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儿开放。

而在一种亲密关系里,人们在心理上本能地对“共情”的期望值自然会更高,因为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孤独的,而人生则充满了各种艰辛,没谁可以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即使那些貌似开挂的人生,也只是背后的辛酸不为人知罢了。

所以才说,“当所有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爱你的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但事实上,即使在亲密关系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共情的能力,如果被误解时无处倾诉,遇到挫折时得不到及时抚慰,无论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都会遭到一律否定,你认为重要的在对方眼里无足轻重……如此南辕北辙,鸡同鸭讲,长此以往,必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尤奈斯库《秃头歌女》里的场景,其实就是许多人的普通日常。

据说越是在高知家庭中,人与人之间越容易形成一种“礼节性冷漠”,人们彼此尊重,互不干涉,但也互不关心。

甚至有人说,所谓婚姻,就是你和此生最大的,需要搏杀一生的劲敌,每天躺在同一张床上。

闻听此言,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至今没进城的童靴,会不会有点儿暗自庆幸呢?

一年多前,老帕在我的恳请下,一起去机场接一个北京来伦敦出差的湘妹子,国内名校外语系毕业,某公司翻译或还兼什么别的职务不得而知,之前因写作而投缘。

之所以去接机,概因寄居英伦以来,长时间没人和我面对面用母语交谈,于是兴冲冲赶到机场,将她送至酒店,又邀共进晚餐。

老帕是那种典型的东欧人气质,木讷寡言,为免尴尬,我说自己英语不好,鼓励他们尽情交谈。

她倒是挺放得开,看起来见多识广,天南地北地大谈某年某月某日与某国帅哥海边晒日光浴等等,席间全程用英语只与老帕一人谈笑风生,从头至尾竟然没和我说一句母语。

出得门来,颇感自己对这场想象中的“母语交流”有点儿自作多情,不觉慨叹,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多大的问题?怎么遍地都是这种高智商低情商的人,而且竟然还能混成所谓的职场精英。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中式饭局还是英式礼仪中,你都不可能只揪着一个人夸夸其谈,而无视其他人的存在。

我在语言学校上学,课间休息时大家免不了闲聊,如果刚好班上有两个童靴说着英语以外的同一种语言,他们交谈时总要对身边的人说“sorry”,聊一小会儿,便会用英语向身边的人解释他们所聊的内容,便于其他人一起参与话题。

不同场域有不同场域的规则,知己式的畅所欲言,抵足而眠,需要的当然是“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的意境。

没有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公共与私人等空间的边界意识,读再多的书,都只是一个原始人,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

按理说,作家,诗人,艺术家,这种塑造人类灵魂的人,人类道德律法的制定者、审判者,上帝的仆人,应该算是共情能力强的群体吧,但事实上,共情是难的。

就像葛红兵《沙床》中的男猪脚,成天忙于和“人类”共情,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仿佛比杜子美范仲淹们更有情怀,却疏于和亲密关系中的人“共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只能对全人类负责,我不能对个人负责。

对比巴金《家》里面的觉慧,因忙于写大字报而拒绝了鸣凤的求救,从而导致鸣凤惨死,作为鸣凤唯一可以信赖和求助的爱人,难道不应该对鸣凤的死负有责任吗?

然而在小说中,觉慧却作为一个反抗旧式家庭的英雄形象被塑造,最终以鸣凤的死为代价成就了他与旧家庭彻底决裂奔赴疆场的光辉形象。

我爱的是人类,但我没有能力去爱具体的人,你不能用你的有限,来拖累我的无限。

只想说,这逻辑,呵呵,细思极恐。但无疑是个忽悠瓜众们的好借口,人类情怀,哟嗬,听起来多么高大上,貌似可望而不可及。

还有很多父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成天忙于让自己的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也许可能或许大概培养了一些不错的技能,但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质,心理,德行方面的教育培养,导致一个“巨婴社会”正在形成。

许多孩子,甚至大人,缺乏基本的内心修养,对亲人习惯性索取,对这个世界漠不关心,不知回报,不懂感恩,没有担当,除了爱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爱的能力,“爱无能症”作为一种时代病正在蔓延,作为身在其中的每个人,深受其害便是必然命运。

我仿佛看到一大群类人孩,巨婴喝着娃哈哈,跳着小天鹅,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但愿只是一种错觉。

阿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巫眼阅世055:你是一个有“共情”能力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