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葛根汤

05

《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 四两  麻黄 三两(去节)  桂枝 二两(去皮)  生姜 三两(切)  甘草 二两(炙)  芍药 二两  大枣  十二枚(擘)  

这就是日本经方界最流行的一张方子——葛根汤。他们认为是感冒的通治方。事实上葛根汤是《伤寒论》太阳病中篇里的一个方子。将葛根汤放在太阳病中篇的第一条是有深意的。这个方子事实上是上篇学过的主要法则的一个总结。

“项背强几几”,这是上部缺津液,用葛根升补津液。

“无汗”要用桂枝和麻黄这两味药合用发汗。

“恶风”是津液虚,用姜草枣芍药救津液。

这个方子很有意思,它事实上就是桂枝汤加麻黄和葛根。有汗是用桂枝汤的,因为汗出导致津液虚了,里面有姜草枣芍救津液;无汗是用麻黄汤的,麻黄汤里有麻黄、桂枝合用发汗。现在的情况是津液虚又无汗,怎么办?于是用桂枝汤合了麻黄和葛根。按说津液虚是不能发汗的,但病在三阳(太阳、少阳、阳明),救了津液是可以发一点汗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经方组方用药的第一原则,是以津液盛衰,也就是人体的能量为原则的。所以治病求其本,辨证也要求其本,不能只死板的对应方和证,依葫芦画瓢。

这个方子的另一个特点是葛根和芍药同用。葛根是升补津液的,白芍是敛降津液的,它们的作用会不会互相抵消。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力量相反的两个药在一起会不会抵消?一般从大局来讲是不太会的。寒药和热药在一起未必就变得不寒不热,因为药物是走层面的,它们各有各的层面,各有各的道路。葛根升补津液是从肠胃吸收往上升津液,芍药降津液是将全身的气血往回收往下降,本就是两回事两条路。又如黄芩,主要是降半表半里和三焦系统的热的,干姜主要是温里增加脾胃功能的,经方里它们经常在一起合用,在某些局部可能会有互相牵制,但在更大的人体层面是不会一寒一热互相抵消的。

葛根汤治颈椎病很好用。当然,我们不能说某个方子治某个病,这不是中医思维。我们要辨证。肩颈酸痛属于哪个病位?表证。颈椎病的主因是维系骨头的筋松弛了,脊椎承压便用增生来增强自己,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模式而已,只要是骨节增生的问题大多不外此理。筋的问题是津液的问题。这里是津液虚。看脉象,津液还没有虚到阴证的程度,那就还在太阳病的范畴。津液虚的太阳病用桂枝汤,上部缺津液加葛根;有汗无须麻黄,若无汗便再加麻黄,组出方子来就是葛根汤。

上面演示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六经体系治病的过程。六经辨证治病就是这么简单,阴阳和六经层面而已。无须止痛药,一般也不需要额外加什么补气养血药,它只去着眼整体恢复人体的运行,秩序恢复了,津液就会自回,人体很快就会自愈。《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一套以一驭万的方法,其中的方子也都是外感病和内伤病通治的。很多病人拿着拍的片子去找中医,其实真正的中医是不需要看片子的,甚至不需要问病名的,只要问证就好了,然后按六经辨证之法分析人体出现的问题,就能组方子。吃了药你想治的病会治好,不想治的病也会治好。我自己还不会治病的时候,去找一个老中医治我的颈椎病。我没有说我还有失眠和便秘,结果吃了药都好了。

在这套方法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的核心理念:

其一,中医是辨证施治,而不是辨病施治。

其二,中医是思考人体的,而不是研究病灶的。

其三,中医治疗的是人体整体上的问题,帮助人体排病,而不是治病灶。

人体治则病治,像西医那样只治病灶不治人体,伤害了人体不说,就算暂时对付了症状,病还会复发和传变。

以上内容为刘希彦老师解读《伤寒论》讲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伤寒论》——葛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