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才算合理

文 / 莫嗔堂堂主

开卷有益

我们都知道,读书非常重要,但是偏偏有的人捧起书就开始犯困。我们今天就聊聊读书的话题。首先需要知道:为什么读书?因为读书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并不是随便拿来一本书就从第一页读下去,读到最后一页合上书算完事。

读书大体可以分成三类:应试型,消遣型与求知型。应试型读书很常见,我们从小到大用的课本都是这种读法。消遣型也很好理解,比如平时没什么事情可,找一本小说看。这个小说可能是很久之前就想读的,也可能是随便抓起一本。因为是为了消遣,所以没有那么多条件,能达到消遣的目的就可以了。求知型读书就不一样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或者职场中遇到什么专业问题,就需要我们求助于书本来进行自我充电。还有那总平时就是喜欢读书学习的,也算求知型读书。类别分好后,我们就知道如何读书了。

应试型

这种类型的读者,多数都是在校学生或者社会上需要考试的朋友。应试型读书的一个特点是读书不是发自内心,会有些枯燥与压力。好处是我们知道要考的试,也就相应了解考试范围。针对考试范围,就可以缩小我们应试读书的精力范围。比如,这些教材老师在课堂上已经指出重点了,我们再回头读的时候就会针对更易考的知识点着重读,并结合练习来反复进行。社会上的考试书目,我们也会根据考前信息,将知识点归纳总结,而不是面面俱到地从头到尾读下来,那样是很浪费时间的。针对重要的知识点做相应练习,将知识点彻底搞明白,然后参加考试,最后这些书基本上会弃置不用。也许将来的某个时间我们需要回头翻看书本内容,那也不再是应试型读书范畴了,属于求知型读书,压力不像考试前那么大了。

消遣型

消遣型读书就很好办了,通常这种读书都不会给大家带来压力,相反会带来愉悦感。有愉悦感而没有压力的事情通常就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在上边浪费时间,所以做好此类读书的时间管理很重要。对于这类书籍,我们先是要掌握好读书时间,比如这个小说我一天读一个小时或者听半个小时这样子,定好了这个规矩自己就尽量守住规矩。除非其他重要事情已经做完,自己除了平常的消遣量,还要再加量的时候可以考虑破例。其次,在读这类书的时候,我们不必要特别关注细节,我们可以通过快速扫读的手段尽量理解情节,对于一些粗枝末结,我们就不必要过多关注了。这类书籍就像看电影时的爆米花,没有什么营养,但有时却不可或缺。你要说有些地方我要仔细看,因为我要学习里边的一些技巧,那也属于求知型读书范畴。

求知型

这种类型的读书方式普遍存在于专业撰稿人等需要专业输出的人士中间。因为工作等关系,他们需要大量地阅读一手原材料。因为这个原因,也决定了他们必须有高效的读书方法来完成任务。怎么才能达到高效呢?我要输出关于A主题地内容,我拿来很多书,我要一本接一本地从头到尾翻看么?当然不用,我们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精力。拿到参考书,直接翻到与主题相关的部分,直接切入。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做好笔记,因为短时间内会有很多关于A主题的内容涌入大脑。集中输入后,我们需要慢慢整理出围绕主题的知识系统。细化这个系统的时候,我们还可能反复进行求知型读书过程,直到把这些内容消化吸收,最后输出给别人看。说的简单点儿,就是找准干货,直捣黄龙。遇到障碍,回翻前情。

关于读书,还要有个读书计划。我们这一年需要读哪些书,都要在之前做好计划。当然,有半路跳出来的书,我们也可以将其补入计划。将这个书单列出来,大体分个类,看下哪些是我求知需要的书,哪些是消遣的小说,哪些是考级用的参考书。分门别类,然后一一进行阅读(并非依次,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根据轻重缓急)。阅读完成后,要反思下读书的效果,有没有达到开始设定的目标?比如我读《写作这回事》第一遍就属于消遣型,当个小说来读,没吸收到什么干货(当然书里很多干货)。第二遍的时候就属于求知型,细细地将论写作部分读了一下,并写了读书笔记。读《写作这回事》读完之后虽然很有启发,但是很多东西并不会应用,所以后续还会有第三次读,依然求知型。

回到文章的主题,要怎么才能把读书这件事进行下去呢?我想说,兴趣最重要,这是第一动力,是属于内在动力驱动。兴趣有时也决定了求知型读书的方向,我喜欢的我主动去读,多数消遣型都是因为兴趣才去读。兴趣之外,外界的压力,如考试、过级都会成为我们读书的动力。根据需求,分类读书才会让我们做到读书世界里的“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更持久。

相关阅读

金先生《论写作》

(尊重原创,欢迎转载,请简信联系本人,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读书才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