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仅关注 Code Review 的实行,不讨论 “为什么要 Code Review” 或 “Code Review 是否有价值” 这类话题。
通过 Code Review 来保证项目代码质量、提高团队的技术水平,已经是很多公司的常规操作,大多数人也已经认可了进行 Code Review 的必要性。然而,现实是这样的:
”伴随着号召和口号,大家热情高涨,一顿操作花式输出,目指用洞察世界的双眼来拯救这个腐朽的Repo,而待多巴胺褪去,热情难以为继,全都恢复成了没有感情的 Coder,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到最后完全流于形式,直至热情再一次被唤醒……“
陷入循环中,我们不禁要呐喊:
“为什么Code Review这么麻烦这么累”
1. 错的不是我,是这个PR
Code Review 会让人觉得麻烦、代码看起来很累,很多情况下确实是因为这个 PR 并不易于 Review,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 PR 太大:动辄几千行代码、几十个文件修改,打开一看就怕了怕了,没有做好心理建设、备好两三个小时的空闲时间谁敢 Review,告辞告辞;
• PR 要做事的太多:东边儿全局修改了变量名,西边儿重构了公用方法,南边儿调整了页面样式,北边儿还顺便修了一个陈年老 bug……嚯,好家伙,一个迭代的需求一个 PR 就提上来了,也就 Author 勉强在当天还能搞清楚哪段是哪段,Reviewer 一路看下来就得怀疑人生;
• PR 没有上下文:“为什么要删除这段代码?为什么要加这么多分支逻辑?这么多类似的方法真的是必须的吗?这种场景没有判断,是遗漏了还是业务需求?”你是否有很多问号???总会有很多问题,在缺乏上下文时,是很难给出解答的,不写任何 Description,想要让 Reviewer 自己主动去搞清楚业务背景实在是不厚道,所以也别怪没人肯 Review 了;
• PR 代码质量太差:不遵守既定规范、格式乱七八糟、命名天马行空、逻辑晦涩难懂,整篇代码毫无“可读性”可言,对于这种 PR,Review 两眼是情分,直接Request Change才是本分。
2. 即使我有错,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PR 确实不存在问题,代码整洁、逻辑清晰,Description 安排地明明白白,却还是没能得到回应,那的确应该是 Reviewer 的问题,不过为他们考虑考虑,可能也是有原因的:
• 工作量过于饱和:再简洁明了的 PR,Review 起来还是需要时间的,忙得已经没有喝水的时间,哪还有工夫去做 Code Review;
• 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有你的原则,我有我的风格,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这样吧;
• 技术领域不同:“我说另请高明吧,我实在也不是谦虚,我一个后端开发怎么就点进前端PR了呢?”;
• 看不出问题:虽然说起来有点尴尬,但确实是一个很普遍的情况,没有掌握方法、相关技术储备不足、Review 角度不同等等,一篇 PR 读下来,似乎觉得哪里不对,又似乎也有道理,Comment 憋不出来、Approve 又不放心,那就跳过跳过,等其他大牛出手吧。
那么,有这么多严峻的问题存在,你看,我们还有机会吗?
问得好!还记得文章的标题吗:
“我们不用很麻烦很累就可以 Code Review”
1. 作为 Author
• PR 尽可能小
○ 创建 Draft PR:便于获得早期反馈,避免在代码成型后出现大规模的修改返工
○ PR 只关注一件事:降低阅读 PR 时的认知成本、更易于确定合理的 Assignee、Rollback 的可行性更高、开发更具计划性
○ 严格执行 Rebase:避免引入不必要的修改或造成 Review 的返工
• 添加关键的上下文
○ 不可缺少的 Description(必要时可尝试使用Github PR template辅助规范化),可以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 这段代码改动的目的是?(通常情况下提供需求 Ticket 标题及链接即可)
▪ 能预料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请提前说明(如存在多种近似解决方案,选择当前方案的原因)
▪ (若存在)特定逻辑需要特定 Reviewer 关注,请提前说明
▪ (若存在)批量修改,请提前说明
▪ (若存在)UI 修改,请提供屏幕截图或可查看到实际效果的链接
○ 易于理解的 Commit Message,严厉抵制 ”fix bug“ 这种偷懒 message
○ 代码中添加必要的注释
• Assign给正确的人
○ Assign组内成员
○ 期望能给出反馈的人:
▪ 擅长/熟识该业务领域的人;
▪ 擅长/熟识该技术领域的人;
○ 期望能知晓该 PR 的人:
▪ 会受到该代码改动影响的人;
▪ 近期正在学习该业务/技术领域的人;
• 收到Comment及时跟进
○ 修改后及时回复 comment 或 refresh assignee,不要指望其他人能一直蹲守你的更新或修改
○ 出现意见分歧,避免过度依赖 Comment 交流,线下沟通优先,其次是 IM
○ 若因时间或计划问题无法在当前 PR 中完成修改,达成一致后创建 Tech Debt Ticket 备忘
○ 尽可能避免在已经Approve的PR上进行无关修改,以免给Reviewer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一句话总结:对自己提出的每一个 PR 负责
2. 作为Reviewer
• 主动阅读 Description
○ 作为普通 Reviewer,有必要了解 PR 的上下文
○ 作为业务/技术领域相关者,有必要了解代码及逻辑变更情况
• 得当的 Comment
○ 表述简洁清晰无歧义
○ 通常应具有目的性: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回复是哪一种,是希望 Author 改正问题?补充上下文?解答疑惑?或是说明计划?目的不明的 Comment 只会造成不必要的反复沟通
○ 不仅可以指出问题,同样可以请教问题
○ 给出肯定或表扬的 Comment
○ 无需过于正式:Comment 的数量并不会用于反映工作量,因而任何形式不会对双方工作造成影响的 Comment 都是可行且值得鼓励的
• Comment 后及时跟进
○ 及时回复 Author 的追问
○ Author 修改后及时 Resolve 或 Approve
• 及时给出反馈
○ 根据实际情况,给出 Approve,Comment 或 Request Change
○ 谨慎给出 Approve:Review 代码后,若有足够把握,可以给出 Approve;若存在疑虑(不了解相关业务、底层逻辑),也应给出 Comment 表明 Review 完成,不应让 Author 无止尽的空等
• 不要成为 Blocker
○ 仅有的 Repo Code Owner、点名指定的 Reviewer(业务/技术领域相关者),必须要给出反馈
○ Request Change 的 Reviewer,必须要及时跟进
一句话总结:对自己给出的每一个 Comment 和 Approve 负责
3. 参与者应有的共识
• Code Review 的主要目的不应是为了发现 Bug,也不应是为了检查代码风格和规范
• Code Review 是沟通的一种形式,作用是相互的
• Code Review 时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
• Code Review 时不可固执己见
• Code Review 时应正面且友善
最后,
还有几句要说:
看到这儿大家应该都能感觉到,Author 要做的事情和 Reviewer 要做的事情基本都是相辅相成,两边缺一不可,说到底,推动 Code Review 需要整个 Team 甚至公司一起努力,但需要努力,并不意味着“不用很麻烦很累”是 Fake News,只要 Code Review 成为公司的一种文化、一种习惯,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理所当然,且有趣。
“卓派前端工作志,聚焦实用前端技术,让编程更有趣!”
前端技术组 @ 西安卓派科技 NEXT Trucking — 拉勾 | Boss | 知乎 | 掘金 |
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快来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