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验环境
二、产品概述
Slogan:喜欢ta就要跟ta说
App Store:1、喜欢直接聊,拒绝无效社交!腹肌、大长腿、机车二十个勋章任你选,找到喜欢你的ta
2、勋章模式,更多维的表达自己,更透明的了解TA
3、真实头像认证,提高交友质量
帮你找到最想要的TA
三、产品结构
3.1一级页面截图
产品的底部Tab栏分为:附近、瞬间、发布瞬间、消息、我的。
附近,卡片形式展示用户信息,不是左滑/右滑标记喜欢或不喜欢,而是右滑就看下一个,然后如果对该用户感兴趣则进行点击,进入用户主页,进行更多的照片查看,以及私聊。所以放大镜正像它的产品名,带着放大镜去看用户,而主要看的就是照片。目前产品应该还是处在早期阶段,首页的信息展示只有附近,且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发现重复率比较高。
同时在【附近】页面,会有定时的条幅滚过,内容就是某某用户在于心仪的对象聊天。
瞬间,则是一个聚合,由各个图片组成,点击进去则是查看该瞬间的详情,目前只能允许用户点赞,通过详情里的用户头像也可进入用户主页。感觉瞬间这一块的作用与附近的重合度有点高,给用户的体验都是看照片。
发布瞬间,则是用户自己进行发布内容,但必须要照片,可以不要文字,而且还要选一个勋章(其实就是常见的标签)。
消息则是与用户沟通之后的消息会显示在这里,但却又与“我看过谁、谁看过我”这两个功能聚合在了一起。
我的,则是个人信息的聚合,包括应用内道具的展示、用户个人的勋章等。因为产品应该还处于早期版本阶段,并没有过多的功能进行展示。
3.2 产品结构图
从产品结构来看,放大镜交友目前的功能还很简单,产品的核心使用流程就是:通过看照片,来对用户产生关注,然后通过私聊、送礼物等方式进行进一步接触。
所以总共5个底部Tab,有2个都是和查看照片有关,除此之外都没有别的可以去了解用户的内容,唯一要算的,大概就是一些用户信息,以及交友诉求了。
同时附近、瞬间这两个Tab所展示的内容又高度重合,可以说【瞬间】页面的内容,就是简化版的【附近】,且在尝试刷新之后会发现【瞬间】展示的内容根本无法通过用户手动刷新来更新。
【消息】页本应主要展示的就是聊天消息,以及应用内的部分推送,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产品觉得只有聊天消息太空洞了,又把“谁看过我、我看过谁“这两个内容放在了这一页。而实际上在【我的】页,也有”来访记录“的入口,但点击之后却是跳转到了【消息】页来进行展示。
四、产品体验
4.1 足够直白,就是交友,就是撩
产品本身就是让用户直接通过看照片的方式,来对用户产生兴趣,从而引发后续的送礼、私聊等环节。也许是因为产品还处于早期阶段,部分用户是属于平台自己运营的“假用户“;也许是因为我体验社交类产品还不够多,发现目前App里面的用户都很直接:约!且对金钱、欲望也直言不讳。在一些比较成熟的社交类App中,女性用户往往都会有这样几句话:不约、加了好友不发消息的就删、不要动不动就发露xx的照片。
但这也符合交友类App一贯的套路,需要通过一些比较“露骨“的内容,以及一些比较”引人注意“的照片,来留住用户,提高用户留存率,从而实现转化。不过在这一点上,放大镜目前还是比较规范的,除了会有明显的约X信息,以及显露身材的照片,并未出现大尺度的内容。
同时在【附近】页,会有定时的条幅划过,内容均是“某某用户正在跟心仪对象聊天“,以此来鼓励新用户积极发起私聊,而至于你实际私聊的对象究竟是怎样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至少就目前体验来看,放大镜里的用户还是很直接的,会给用户造成一种错觉:只要你来撩我,你就一定能成功。
4.2 完全没有推荐任何同性用户信息
在体验过程中,所有我能看到信息的用户全是女性,这说明App在底层的分发机制上就做了过滤,只给用户推送异性的内容。这在产品早期无疑是好的,减少了用户不必要的筛选信息的时间。毕竟都下载了交友类App了,应该少有用户很想看同性。
但是长远来看就比较难留住用户,因为交友类产品一般都有一个通病:男性用户多,女性用户少,也就是“狼多肉少“的局面。但是因为做了底层的过滤,就容易造成用户可查看的内容不够多的情况,也就是持续刷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内容出现重复。
而其实目前在【瞬间】页,无论怎么刷新,数据都不会产生变化,可以说这就是产品不给用户选择所带来的弊端之一。
4.3 商业手段较单一
目前用户App内的消费行为主要就是两个:1、购买增值类付费道具,也就是礼物,送给感兴趣的用户;2、成为VIP用户。
但关于第2点,充值入口极其深,在“设置-更多-我的VIP”,且支付之后还不是跳转支付页面,而是拉起了网页,导向支付宝。我不清楚Android端是否也是如此,但在iOS端如此设计,只要不是产品经理出了问题,大概率是为了避免“苹果税”,因为这一类充值根据苹果的政策是需要接入IAP(In App Purchase)的,但这样就需要被苹果抽成30%,这对于一个还处于早期阶段的产品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一笔费用。
所以目前产品的主要变现手段就是买礼物,但是这就会涉及到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分成。所以也还是因为产品尚处于早期阶段的缘故,社交类App常用的付费套路:付费增加曝光、付费增加每日约聊量、付费的虚拟装扮等,目前产品都还没有做,但如果生命周期足够长,我想这些肯定都会逐步实现。
4.4 程序经常性卡顿
不知道是不是手机的问题?还是产品本身的问题,总会出现在点击了卡片信息之后,无法跳转的情况,需要先退回到桌面,再重新进入App后才会实现跳转。
4.5 内容较少
首页的卡片信息无法,用户频繁更换,基本都是在重复,且部分用户发布的内容都还有去年的。同时在【瞬间】页,间隔一天再去看,发现内容只多了3条,这也说明平台目前活跃用户数还不够多。
更比较离谱的,直接出现了微博的网红信息,而且还是“真实头像“。。。出现这种情况几乎只有三种可能:一、确实是网红本人;二、平台自建的引流用户;三、其他用户,但是骗过了平台的”真人认证“。第一种情况结合产品现阶段的时期,几乎不可能,而至于是另外两种,无论是哪种,也都说明平台目前的不完善之处。
五、建议和总结
5.1 建议
1、首页除了“附近”,可以再增加“推荐”的功能
这一功能的增加其实基本就是商业化的手段之一,毕竟对于用户来说,平台以什么维度推荐的,是没有办法去评判的,这就完全可以成为平台收费模式之一:给想要付费、能付费的用户更多的曝光机会,更好的展示位。
同时【推荐】,除了可以作为一种广告位进行售卖,还可以用来给活跃用户、受欢迎用户更多的展示机会,从而提高此类用户的忠诚度。比如一位女性用户,收到的礼物很多,或者与其互动的用户很多,那就可以作为受欢迎用户展示在【推荐】位。而且【推荐】的概念也可以打破地域性,毕竟目前【附近】,主打的其实就是“约“,但有部分用户可能也会存在远距离交友的诉求,打破地域性就是一个必须的手段。
当然,放大镜目前的卖点其实就是“约“,这也可以直接从用户的交由诉说、引人注意的照片中感受出,所以如果之后引入【推荐】机制,很有可能就会弱化”约“这个概念,毕竟附近和推荐一定要做出区别,那这样就要求平台的用户数也需要达到一定规模,不然只会陷入”开发出了一样的产品功能“这样的陷阱中。
2、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发现推送的用户、瞬间全是女性,建议增加全部用户的推送,可以由用户来选择是看全部,还是只看异性
这个其实是从丰富平台内容度的角度做的产品功能。毕竟目前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发现,用户往往刷了没多久就开始出现重复了,其实不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尤其是目前产品功能还很简单,如果复杂度比较高可能还好说。
如果出现筛选,虽然会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但确实可以从某种角度提升平台的内容丰富度,而且也更容易产生互动。
当然,这个功能做与不做,需要取决于产品的核心价值与定位。如果产品就是想坚持走“看照片就聊天,聊的合适就直接约面“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那上述功能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用户的目标人群就是寂寞的男女青年,没人会想浪费时间在筛选性别这种操作上。
3、厘清到底什么是用户的勋章
目前在【我的】页,有一个“我的勋章“,App,中的勋章往往是荣誉、证明的象征,一般是用户达到某个阶段、持续完成某件事情后进行点亮/解锁的。但在放大镜这款产品中,勋章的获得却是需要用户发一个相关的”瞬间“,也就是动态,才可以获得。但实际上这种勋章更应该叫做标签,或者话题。
用户选择了“家有爱车“这个话题,然后在该话题下发布了一条动态,这不应该成为用户的勋章,只能说用户参与了这个话题,或者说用户有这个标签,属于这个圈子。
如果产品不在早期把勋章这个概念进行厘清,等之后真的想做用户的成长体系的时候,就会比较麻烦了。
4、“访客记录“不要放在【消息】页
目前产品在【我的】页有“访客记录“的入口,点击之后却不是进入单独的页面,而是切换到了【消息】页面,因为产品的”访客记录“被奇怪地放在了【消息】页。
这是一个比较错误的产品逻辑,“访客记录“与“消息”混为一谈。
【消息】页,完全应该承载用户之间的聊天、平台内的推送、用户间的互动通知(如点赞、有人送礼、有人看你“之类的。同时部分的交友类App,是会把访客记录做商业化的,即只有付费用户才可以查看。尽早把”消息“与”访客记录“做到区分,有助于产品之后的功能逻辑自洽。
5、建议支持右滑下一个,左滑上一个,给用户“后悔“的机会
目前首页的卡片,是只能支持右滑切换下一个,并不支持左滑就回上一个。虽然感觉好像有一种“错过了就不再回来“的意味,但我觉得这种逻辑在产品早期大可不必。
用户容易犯错,或者容易突然觉得,我前面看到的某个女生/男生好像其实还不错,我前面没有仔细看,如果产品可以做到翻到之前的卡片进行查看,无疑就给了用户“后悔“的机会。或者也可以从产品的逻辑上进行限制,一天最多可以回看几名用户,这也是让用户在实际查看过程中,可以不要太草率,毕竟”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6、“瞬间“支持评论
目前“瞬间“只支持用户点赞,不然就是举报或者屏蔽,用户如果想进行评论,以一种比较低成本的方式与自己感兴趣的用户产生互动,会发现现在根本做不到,就会有一种扫兴的感觉,这对交友类App来说是致命的。
虽然有评论,就容易出现一些违规的词语,但是做总比不做好,而且这个功能的实现也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并且相关的互动消息也可以放置进【消息】页中,未来可以与现在的“勋章“体系打通,形成一个圈子。
比如A用户在“旅游“的话题下发布了内容,其他用户在内容下评论、回复评论,就很好地产生了一个闭环,形成了一个初级的社群。
7、未来可支持用户搜索
目前产品暂不支持用户的搜索,无论是按内容、勋章、用户名均不行,未来随着产品的日渐成熟,应该尽早开发出相关的搜索功能,方便用户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搜索可以针对用户,也可以针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获得的勋章(也就是标签)、交友诉求等。很真实的场景就是无意中看到了某位用户的信息,很感兴趣,但可能并未立刻进行相关的聊天,等之后想再去“开聊”,却发现找不到这个用户了。
个人认为放大镜应该还不至于有这种“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的产品价值,没有做的原因基本就是因为早期阶段做搜索根本没意义,所以这个功能的建议放在未来考虑。
5.2 总结
1、因为产品处于早期阶段,除了内容还欠缺丰富度外,还有一点就是明显在打擦边球。部分暧昧的文字、暗示性的话语、显露身材的照片,在放大镜几乎随便一刷就是。但之所以未把这一点作为建议,是因为就交友类App来说,是属于用户希望看到的。
如果只是为了看动态,大可以去看微博;如果只是想看好看的小姐姐、小哥哥,抖音上也全部都是。那用户究竟为什么要用交友类App?归根结底是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交需要。微博、抖音的机制容易使用户产生距离感,或者说除了在屏幕面前傻乐,很难与对方产生进一步的互动。而交友类App本质就是为了进一步互动而产生的,用户有想认识异性的念头,但自己又苦于身边没有资源,所以产生了一个平台,来提供资源。
所以对于用户而言,如果产品内的用户足够大胆、开放,聊得来、放得开,这本身是贴合用户需求的。
2、产品功能比较单一。核心功能就两个:看用户照片、与用户聊天。然后在前者的基础上区分了“卡片信息”与“瞬间内容”,比较容易使用户新鲜度不够高。除非用户真的在平台上聊到了心仪的对象,在没有交换微信的情况下可能还可以保持活跃,不然仅凭平台现有的流量,活跃用户数估计比较惨淡。
尤其是产品早期,究竟有多少用户是自然用户都不得而知。我是通过知乎内的广告进来的,当时主打的广告语也就是“这里的妹子很好约,今天聊明天奔现”之类的宣传语,但实际体验了发现,确实内容都很大胆,但实际的用户数却重复值很高。
这也是产品功能单一导致的,甚至连付费的功能目前都只感受到了一个“送礼物”,这就使用户不知道以怎样的理由留在平台。
3、产品核心优势不够明显。目前来看“放大镜”主打的卖点应该就是“约”,因为主要的用户推送都是基于“附近”这个概念,所以产品主打的亮点就是“奔现容易”,说的直白其实就是“容易约P”。
但目前很多早期的交友类App,如果不是立足于某个用户群体(如高端商务、中产白领、大学生、特殊爱好人士等),往往噱头都是“这里的资源很丰富,很优质,也很容易成功约到心仪的对象”。就目前体验来说,放大镜并没有带给我很明显的差异感,也就是产品优势。
毕竟不能只靠一些大胆的照片,一些露骨的话语,就能让用户以为这个产品很成功,如果有,往往也是通过一些刻意制造的内容营造出的假象。除了可能会面临监管的压力,目前平台究竟有多少真实的活跃用户、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如何与同类型产品拉开差距,制造壁垒,还有很多问题等着“放大镜交友”这款App去面对。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有交友诉求的用户去体验的一款产品,因为现在里面的内容还处于产品早期的“野蛮生长”状态,但是其中质量的好坏就需要擦亮眼睛去鉴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