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优质的内容?

砍柴书院&写作营

一篇佳作——尤其是优质新媒体文的标准是什么?

注意,各平台规则不同,对优质文章的评判可能也有偏差,但内容为王这一点都是一样的。

那么进入一个新平台,首先要搞定什么?就是观察这个平台的数据,最好是最头部的账号和文章,最忌讳一进入平台,两眼一摸空就凭着自己的“我以为”“我认为”认知开始写,这是最傻的做法。

凡事怕认真,平台研究也一样,如果完全凭着兴趣去做,那是真正的自嗨,别指望能做出什么成绩,更别指望能被平台认可。对,只有深入研究平台规则,做出与平台深度契合的文章,才能得到其青睐和推荐,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平台。所以,做得好,这应该是一件双利的事。

第二件事就是拆解头部文章,摸清他们的大纲,(至少拆解20-50篇也许才能摸到点规律)从模仿开始写,如果能模仿到七八分就已经比较厉害,在模仿基础上慢慢摸出自己的调性,也就是属于自己的辨识度。

老师说到,其实真正厉害的知识博主是很难被拆解和模仿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知识含量实在太大,这也就意味着文章后面的素材库非常详实,很多是纯一手的资料,而且他们运用素材的行文技巧非常高明,有了独特独到的观点,并有很强的揭秘性的东西,这些都是基于他们长期写作积累的扎实功底,而不是几次模仿就可以找到路径的。

这里我就举万小刀刚写的那篇叙述赵丽颖和冯绍峰缘起缘灭的文章,里面一条主线就是围绕两人的关系展开,第一次的接触,一直到最后的突然官宣,文章素材非常扎实,而且观点清晰客观,都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审视,不带个人情绪,但故事讲得特别好,我数了下各种图片、视频截图的资料,居然达到30张之多,可见作者写文、准备素材的用心之深。

这个作者的写文功底实在好,以前我就注意到他,但没想到李老师也把他拿出来拆解,立即让我对于写作的思路有了更开阔的想法。

然后老师举例“弘一法师”的一篇人物稿,作者是记者李满,和万小刀不同,我发现她的号虽然也是做人物为主,但很少围绕娱乐圈的人物做,很多是正能量且在历史上有特殊贡献的人,最关键的一点是她的素材、各种史料、边缘资料等非常齐全、深入,写出来的文章犹如看传记般专业。

真的是让人佩服,这一下就让我想到李老师多次叮嘱的素材工作的重要性。真的,这个对于我的警醒太重要了,而且,这一点的提示绝不仅仅适用于新媒体文章,应该说是适用于任何文章的,新媒体、人物传记、甚至小说故事,不都需要把资料准备详实了才能开笔写起来吗?

为此老师还谈到灵感与素材之间的关系,一个专业撰稿人准备了齐全的素材后,其实无需是否有灵感,随时都可以开笔写的,因为东西都在那放着,后期做的就是一个排列组合的工作。

老师管这叫“于寻常处下功夫,于细微处见真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稀缺性的文章,也才能真正受到平台的重视和扶持。

素材分两个部分,一个就是每一天的读书写作,甚至刷抖音看电影看电视剧,在这些过程中,其实都是在收集素材的一个过程,并且要把它当做一个常态化的素材收集整理工作来对待。

写作这个工作这个职业,跟其他职业不一样,每天日常起居,包括可能走在马路上,可能偶尔有一个灵感,那都是这个职业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写作是工作和生活完全区分不开的这样一个职业。

所以,平时在生活中,就要养成把一举一动都当做素材收集整理的习惯,并且其实这个素材的收集整理更多的是在打基础,也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随着知识储备越来越多,认真的写作者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根本是自己现在还不知道的,有很多东西值得敬畏,这便会有敬畏之心,然后虚怀若谷,才能不断精进。这个过程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这个思维、心态和认知。

另外,拿到选题后,一定要有好奇心去探索,努力挖掘深层次的素材,不断的求证探索,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最多最好的素材。

喜欢撰稿人这个身份,是因为每天都和这个世界最新鲜的咨询在打交道,每天都处在一个信息的抓取和提炼当中,每天接触的都是新事物,每天都是站在风口浪尖,这对于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人来说,其实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会感觉周身好像都是在流动流通的这样一种状态,源源不断的有这个活水进来,然后呢,你源源不断的有新的想法,新的思考,呈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这个哪怕很细分的领域里边,你做到了最头部,一样具备这种就是出圈的可能性。能够把这种垂直领域的东西讲得深入浅出,非常具备传播性,具备自己的个人风格,然后能够让很多普通的大众降低他们的阅读门槛和观看门槛,那他们在哈哈一笑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没有理由不愿意去帮你传播。

好的内容必然满足以下几点:具备看点(很强的故事性)和转发点(很强的交互性),有足够的信息含量,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行文非常流畅,选题非常有个性,有一定的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才是真正优质的内容?)